這兩天,資本市場最火的,是“反內卷”。起因來自 中央財經委在 周二的一個會,知識星球里有人在問我這個會議的解讀,公眾號后臺也有人留言在問。所以單獨寫一篇。
這個會,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部分,有下面這個重要的表述: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重點部分,我用紅色標明了。很多人會聯想到2015年11月,同樣也是財經委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甚至有人把這次的會議稱為供給側改革2.0。
我們先來回顧下當時的市場發生了什么,下圖是近15年PPI的走勢圖,可以看到,正是在上一輪PPI同比降幅最低點的2015年11月,財經委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此后PPI同比增速快速拉升到接近8%。
與此同時,名義GDP增速也快速拉升,和實際GDP增速的差值迅速拉大,迅速結束了通縮局面,實現了通脹起飛。
那么,當下我們其實面臨幾乎一樣的困境。同樣是PPI不斷下行(見下圖最新數據-3.3%),同樣是名義GDP持續低于實際GDP增速長達兩年,也就是通縮已維持了兩年(見上圖)。
那么,本次會議的影響,會和十年前一樣嗎?我知道大家更關心的是,如果通縮結束通脹起飛,那么房價會不會漲,收入會不會漲。
我們接下來分析。
如前文所述,我們當下面臨的,是PPI不斷下行,以及通縮持續的問題。那么一般來說,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解法。
一個是需求端,一個是供給端。
需求端就是很多人說的放水,既然目的是要結束通縮,要拉升物價,那么就印錢,錢多了,物價自然就拉起來了。
放水是很多持有多套房產的房東的執念,我們在2023年初,京滬房價頂點時曾呼吁大家減持房產(詳情請點擊:),文章標題就是讓大家別信貨幣貶值,并告知大家M2趨勢是增速下行,不會有放水。
但很多人依然對放水心存僥幸,認為放水了,房價就能止跌,就能拉起來。因此舍不得賣房,錯過了高位套現的最佳時期。
但正如我們之前的判斷,因為我們放水方式的原因,所以放水只會加劇通縮,而不是拉升通脹。這個結論雖然反常識,但也是今年央行的判斷(點擊:)。
央行的邏輯是,放水增加貨幣,會帶來產能和供給的持續擴張,從而加劇供過于求。以下是央行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截圖。
那么,既然需求側增加貨幣供給走不通,那就只能從供給側想辦法,這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所謂“供給側改革2.0”
但我并不認為7月的這個會是一個突發的大新聞。事實上從供給側找解法的這個事情,是早在幾個月前就在講了。
比如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有以下表述。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今年2月的國常會,也有以下表述。
要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標準引領、推進整合重組,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增加高端產能供給。
今年7月再次提出,說明從供給側找解法已經是共識。但是否能和2015年那樣直接把通脹拉起來,在公開文章里,我們不好放開手腳分析。但我們在本篇的文末會提出幾個可以思考的點。
這里我們對分析先按下不表(文末會有),因為分析主要是對股市有用,股市價格反應是基于預期的,而不是數據出來之后;而樓市則一定要等數據出來之后,價格才會逐漸開始反應。
對于樓市的邏輯,我們知道,房價根本取決于供求關系,從需求看,取決于居民的收入預期,以及負債加杠桿的意愿。而居民是否愿意大舉負債去買房,從根本上看還是自己的收入是否穩定,是否有逐步上升的預期。
那么,如果PPI能如愿上行,意味著銷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營收大幅提升,自然也就能拉動居民收入上漲。而居民收入上漲后,才會考慮增加負債去買房。買的人多了,房價才有止跌的可能性。
我知道,對于本次的“供給側改革2.0”,有些自媒體已經在嗨了,但我建議謹慎,因為我們沒辦法根據預期去決策房產買賣這類大事,因為我們要的一定是確定性。
也就是,如果我們要決策買房,一定是我們從數據上,發現本次改革已經兌現了我們想要的數據,但房價上卻還沒開始反應的時點。那么,我們接下來要跟蹤哪些數據呢?
1 跟蹤每月發布的PPI數據,看是否止跌反轉,是否上行,并實現同比正增長。
2 跟蹤每季度的名義GDP增速和實際GDP增速,看名義GDP增速何時能夠反超實際GDP增速,反超的時點,可以視為通縮結束。
也就是看下圖中的藍色線,在未來何時能反超橙色線。
3 跟蹤滬深300,中證500的每個季報的營收數據。看何時營收增長能夠實現轉正。這份數據我在每個財報季結束時會自行統計并發布。
如下圖,截止今年一季度,營收連續兩年負增長,但跌幅收窄。未來有望實現轉正。
更重要的,是在轉正之后,看利潤增速何時能夠和營收同步,甚至低于營收增速。因為,根據以下公式:
企業成本 = 營收 - 利潤;
企業成本就是打工人工資和供應商成本,只有營收利潤增速同步,代表成本的打工人工資才會上漲。否則營收的增長可能完全體現在利潤之上。
4 每月跟蹤居民新增債務,確認何時能夠止跌反彈。這個也是我們一直在跟蹤的數據,如下圖。
上述四個跟蹤指標,主要跟蹤前三個,因為前三個兌現時,房價還未開始反應。而第四個指標,如果居民新增債務大幅上升,實際表明居民已經在進入樓市了。此時的房價,可能已經不是最低點了。
后記:
公開文章我們不太好放(pa)開(bei)手(shan)腳(wen)去分析本輪去產能的阻力和預期效果。但大家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思考。
1 為什么表述放在全國大市場板塊。
2 2015年,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偏上游的煤炭鋼鐵, 那么現在呢,和2015有什么不一樣?
3 本輪去產能對實際GDP增速,名義GDP增速,以及就業分別有什么影響。
你思考清楚了,大致對于本輪去產能就會有一個預期,而我今晚也會在知識星球里寫下我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但思考主要是針對股市機會的,因為只有股市是基于預期反應的。至于樓市,則是完全的居民散戶市場,所以只要跟蹤數據看結果就行,也就是我前文說的需要跟蹤的四個數據。我當然也會時刻跟蹤這些數據,如有異動會隨時在星球同步,對房產買賣有需求的星球會員記得關注下就好。
對于反內卷,我也衷心希望本輪治理低價和去產能,能夠獲得好的結果,讓整個經濟走出通縮,并逐步的好起來。
而我們,也會根據未來數據的不斷變化,來調整我們的資產配置,以適配當下最新的經濟變化,來實現財富擴張的最大化。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情感爆款文,強烈建議閱讀)
(知乎6300贊)
(知乎4600贊)
(知乎3200贊)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1萬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