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21年送300余位大陸去臺老兵骨灰回鄉

0
分享至

魯彩山的后人雙膝跪地,雙手接過骨灰壇。“爹爹回來了。”魯彩山90歲的小兒子合掌拜了拜,喉頭哽咽。


2023年9月,劉德文在花蓮,接老兵骨灰回高雄。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 吳淋姝

編輯 | 劉倩

校對 | 張彥君

骨灰壇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它們被劉德文裝進書包里,行走的時候,通常被他反背在胸前,避免磕碰,同時也象征著尊重,“長者在前”。

坐飛機前,劉德文會多買一張票,航程中將骨灰壇放在鄰座,系好安全帶。離開臺灣時,他會對著壇子念叨;落地大陸時,他也會低語幾聲。

21年間,已有逾300位大陸去臺老兵的骨灰經由劉德文之手回到大陸,回到他們魂牽夢縈的原鄉,落葉歸根。用劉德文的話說,讓他們與最親的土地在一起。

當下,57歲的劉德文平均一月往返兩岸三四趟。老兵離世,他們在大陸的后代也日益衰老,他擔心,隨著老兵最親近的后人去世,有的隔代后輩再無動力尋找對岸的親人。

觸碰原鄉的土地

今年中秋夜,臺灣高雄市上空,月亮又圓又亮,劉德文和家人小聚在一起,吃了一頓烤肉,算是過節。

這樣的日子,劉德文總會想起村里無眷屬的老兵。有老兵曾悄悄告訴他,最怕家人團圓的時節,難免想到自己孤苦伶仃的境遇,會躲在暗夜里掉淚。

上世紀90年代末,劉德文搬至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生活,社區內,除了有眷屬相伴的部分老兵外,還有3800多位群居在職務退員宿舍的老兵。彼時尚在銀行擔任金融高級專員的劉德文,閑來也幫社區內的老兵打打下手、搞搞衛生。

一來二去,堅硬了一輩子的他們,偶爾也會在劉德文面前展露出柔軟的那一面,卸下心防聊聊往事。2003年12月底,劉德文遵照社區內一位老兵的遺愿,將他的骨灰背回湖南桃源縣入土為安。

從此往后,劉德文義務幫助更多亡故的大陸去臺老兵魂歸原鄉。尋親的電話、信件向他涌來,他開始前往更多的寺廟、墓地,甚至雜草叢生的亂葬崗尋找老兵的痕跡,并記錄下相關墓碑上的姓名、籍貫、生亡時間等關鍵信息,建檔后發布在網上。


2023年6月,劉德文到臺東尋找老兵安葬處。受訪者供圖

魯彩山的后人就是通過劉德文發布的無人祭拜逝者名單找到的線索。

嚴格意義上來講,1961年于臺灣亡故的魯彩山不算是老兵,是渡輪上運輸物資的船務員。1946年,他跑了一趟開往臺灣的船,從此杳無音訊。家人后來輾轉知曉,魯彩山已在臺亡故。此后多年,家人一直在尋找魯彩山的安葬地,去臺灣旅游時,也四處打聽,均一無所獲。

取得聯系后,劉德文根據墓碑上的信息,問了幾個問題初步核實了魯彩山后人的身份。他再向相關單位出具親屬委托書、公證文書等材料,逝者回家的程序才按規啟動。

若是健在的老兵想委托劉德文在百年之后將骨灰帶回原鄉,還要先去當地法院做一個遺囑公證。

這類繁瑣手續背后的費用需要劉德文自掏腰包。送一位老兵的骨灰回家,平均花費5000元人民幣。除此之外,開著車翻山越嶺尋找老兵下落的油錢更難以估量。

年輕時,劉德文的煙癮不小,一天要抽兩包多的進口香煙。年歲漸長,一來為了身體,二來考慮到可以省下煙錢送更多的老兵回家,他最終戒了煙。

好在越來越多的大陸親屬愿意承擔劉德文的機票和住宿,如此一來,劉德文的經濟壓力緩解了許多。

9月9日下午,浙江寧波,魯彩山的后人早早等候在機場。見到劉德文現身,魯家人很是激動。還沒來得及走出機場,劉德文便先于魯家人跪下,從書包中取出魯彩山的骨灰壇,在地上輕輕扣了下,意為讓老人家的骨灰先觸碰下原鄉的土地。

魯彩山的后人緊接著雙膝跪地,雙手接過骨灰壇。“爹爹回來了。”魯彩山90歲的小兒子合掌拜了拜,喉頭哽咽。


9月9日下午,浙江寧波,魯彩山的后人早早等候在機場,雙膝跪地,準備接過骨灰壇。受訪者供圖

靈魂擺渡人”

裝骨灰的背包累積到現在,劉德文已有4個,背包帶斷了就再縫上。

早年間,有的老兵親屬覺得犯忌諱,好心幫劉德文扔了。后來他講,別扔,這也算是一種情懷,他要一直用,留給后人作紀念,“這是背過老兵的書包。”

常年累月,劉德文的背包里必備頭痛藥。早起沒睡好,他便會頭痛欲裂。

送逝者回家,往往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收拾。舟車勞頓,轉車、轉機是家常便飯。為了輕裝上陣,他舍棄了行李箱,衣物就塞在書包夾層里。腳踩軟底鞋,走路不會那么累。

往返兩岸多了他才知道,大陸的冬天是需要穿秋衣秋褲甚至棉衣棉褲的。“老兵的家大多在農村鄉下,戶外比較冷,我現在也懂得如何保暖了。”

有時候,當天還不能抵達農村,只能在城市里先休息一晚,第二日再繼續趕路。他會優先選擇標準間,一張床他睡,另一張床專門拿來放置骨灰壇。劉德文篤信,老兵亡故后也是有靈魂的,要安置妥當。

聽過的老兵故事愈多,他愈發理解老兵們未了的心愿和遺憾。

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是大陸去臺孤身老兵的贍養點之一。義務幫老兵干活多年的劉德文,2002年當選為里長,連任至今。

這里的許多老兵十幾歲便背井離鄉,獨自生活了一輩子,他們習慣將家鄉的人事物都埋進心里,沉默寡言是大多數老兵的性格底色。

心結難開,但真誠是最好的鑰匙。同劉德文建立起信任后,他們樂意跟他講來臺的前因后果,講未了的心愿,有的一開口還夾雜著濃重的鄉音,日子長了,劉德文也能聽懂。

2005年,第一次送老兵骨灰回鄉的兩年后,劉德文辭去干了17年的銀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靈魂擺渡”中。


2019年7月,河南南陽,劉德文和逝者的八旬弟弟合影,弟弟一直希望能找回大哥的骨灰回家鄉安葬。受訪者供圖

起初,劉德文和妻子葉品玲常常因此爭吵,她不理解丈夫為何放著大好前程不要,三天兩頭往外跑,與逝者打交道。爭吵之后便是無休無止的冷戰,有時候兩人繞不開的交流,就將寫好的便利貼粘在冰箱門上。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也跟著“擺渡”一趟。當葉品玲抵達大陸的某個村口,看到老兵的后人雙膝跪地接過骨灰壇泣不成聲時,內心一顫,也忍不住跟著落淚。

劉德文讀懂了妻子的淚水,妻子也明白了他的堅持。

有幾回在臺灣的機場,有陌生人朝劉德文揮手,高喊著“里長”,一旁的妻子很感慨。她愈發體會到,丈夫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劉德文抵達機場后,還要坐綠皮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才能進村和老兵的后人碰面。進村的路往往泥濘不堪,但劉德文要看著老兵入土為安才踏實。

后來,進村的路逐漸硬化,更多老兵的后人也有條件直接到機場迎接。劉德文很欣慰,送老兵回家的歲月里,他也見證了大陸城市、農村的高速變遷和發展。

如今,劉德文的足跡已遍布大陸20多個省份。

大約16年前,劉德文送完老兵的骨灰后,在北京的一處舊書攤,發現了一封夾在泛黃舊書里的家書,落款竟來自他所在的社區。“太巧了。”

來日方長

從大陸寄來的尋親信件不曾中斷過。

信封上的收件人錯寫成“劉德元”的、地址欠詳的、信封上只貼了劉德文大頭照的,最終都順利寄到劉德文辦公室。當地郵政公司的郵差一看到從大陸寄來的信件,就知道,十有八九是寄給里長幫忙尋找親人的。

郵差曾告訴劉德文,這樣的信件,一定要送達。這讓劉德文很感動。

尋親多年,劉德文總結出了不少經驗。他發現一些后代對長輩的名字,只知道讀音,寫下來的卻是諧音字。


2023年4月,劉德文收到的來自黑龍江的尋親信。受訪者供圖

“張洪X因突發疾病,于1989年6月10日去世,已土葬……三舅是中間的孩子,哪年生人不詳,因長輩都已去世。今拜托劉德文先生在百忙之中,能幫助我們完成長輩的遺愿,尋找三舅,讓他魂歸故里,落葉歸根。謝謝!”

這是劉德文去年收到的一封來自黑龍江的尋親信。劉德文回憶,一開始怎么都找不到,后來他發現,逝者名字中的“洪”應該是“宏”,這才定位到。

原來,信中提及的“三舅”此前土葬在臺南的一片墓地,后來因墓地旁要開發一條道路,當地就將墳墓遷往嘉義。最終,劉德文在嘉義的一處骨灰樓找到了寄信人的三舅。


2021年9月,劉德文收到山東寄來的尋親信,經查逝者骨灰葬在臺灣北部。受訪者供圖

有的逝者親屬總想讓劉德文在當地多待幾天,好好招待他游山玩水,以表感激。但尋親工作還要繼續,劉德文每次都快去快回,“我們來日方長。”他總對老兵的后人這樣講。

初到祥和里時,轄區內的無眷屬老兵有3800多位,如今已不到20位,年紀最輕的97歲。劉德文反復提及,60萬大陸去臺老兵,到現在返回原鄉的不到4000人。其中一些老兵的下落,之所以能被找到,幸得逝后有友人幫忙立碑刻字。

于劉德文而言,時不我待。老兵的第二代都年事已高,“一些第三代不找了,第四代就更不找了。”趁現在體力還好,劉德文想架起更多老兵與后代的鏈接,讓血濃于水的關系有跡可循。

我們回家”

答應尋親的承諾,劉德文不是隨口說說。“承諾要有始有終。”

最長的尋親,劉德文曾歷時8年。“老兵的親人都勸我,里長別找了,我們放棄了,就讓爺爺在臺灣吧。”后來終于有了音訊,劉德文致電過去,對方感到訝異,以為他早放棄了。

尋找老兵安葬地的時候,劉德文曾多次驅車到臺灣東部,駛過的一大段太平洋海岸線美到他的心坎里。不過,他知道,對老兵來說,這里再美也不如原鄉,“他們想與最親的土地在一起。”

當一個個家庭向自己打開塵封的往事,劉德文愈發體會到人生無常,常常感嘆“陰差陽錯”對個體命運的沉重影響。

年逾古稀的老人第一次叫爸爸,是抱著他背回的骨灰壇。有的人上了船就是一生。有的老兵來不及同家人道別,再度相見已是陰陽兩隔。有的老人哭瞎了雙眼,都沒等到對岸的親人回家。

2023年3月,國臺辦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高度評價了劉德文的義舉,“為幫助眾多大陸去臺老兵完成落葉歸根的愿望,2003年以來,劉德文先生不辭辛勞、奔走兩岸,足跡遍布大陸20多個省份,先后帶著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故鄉安葬。他做這些事,生動詮釋了兩岸同胞不分省籍、不分地域,都是一家人。正是這樣的親情義舉,撫慰了老兵的離亂之痛,讓他們如愿魂歸故里。我們向劉德文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謝,也愿意積極支持他的善舉,幫助更多過世的去臺老兵實現遺愿。”


2019年12月,劉德文在高雄西子灣。受訪者供圖

去年,劉德文送一位去世已50年的老兵回家。他的女兒從未見過自己的爸爸,老兵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在家鄉還有一個女兒。

抱著老兵的骨灰壇途經村口的時候,老兵的女兒指著一個位置,告訴劉德文,爸爸走后,每天黃昏,奶奶一定會守在這里,望著來人的方向,一坐就是兩個小時,一直到80多歲過世。

她等了一輩子,都沒能等到兒子出現在村口。

聽完老兵女兒的講述,劉德文內心五味雜陳,他抱著骨灰壇撲通一下跪在老兵母親曾日日等候的位置,哽咽著說,“你的兒子,里長幫你帶回來了。走,我們回家。”

責任編輯:胡淑麗_MN747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重案組37號 incentive-icons
重案組37號
新京報重案組37號
2085文章數 10495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谷城县| 渭源县| 广汉市| 同心县| 互助| 洪雅县| 连平县| 尉犁县| 双流县| 平南县| 嫩江县| 喀喇沁旗| 盖州市| 三河市| 泽州县| 武邑县| 合作市| 洛扎县| 翁源县| 抚松县| 台湾省| 广南县| 古蔺县| 孟州市| 南京市| 塔城市| 阿拉善左旗| 昌吉市| 平度市| 迁安市| 康定县| 句容市| 永宁县| 巩义市| 麻栗坡县| 大冶市| 正定县| 筠连县| 彰化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