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寫了兩篇關于教育的文章,反響不是很好,流量也很低,不過沒關系,咱們這個賬號一直堅持做的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至于流量嘛,只能說平臺沒啥識別能力。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說了好多年了,即便意識到問題存在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很好解決這個問題,讓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望而生畏,一部分人因為無法解決就業問題,選擇遲遲不畢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考公、考研,不管自己適不適合做學問,做研究生,都去考,于是考公、考研這條路也越來越卷了。
大學又能做什么呢?找一些所謂與自己院校相匹配的企業來校園招聘,企業正好利用應屆生的身份底價贏得勞動力,不僅如此,還非常乖巧聽話。
當然這里排除部分與自己職業性質非常高度一致的專業,其它專業的工作簡直是不堪入目。
并且伴隨著近幾年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經濟下行各行各業又面臨破產,社會面根本無法提供這么多就業崗位。
拿我一個朋友舉例吧,他當年上的是一個三本院校,本科學的是商務旅游。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實習的時候,學校給安排在一個酒店當保安,好歹自己當年也是寒窗苦讀十幾年,考取了一個本科學歷,雖然不是什么太好的專業,但是保安和旅游打死了也掛不上鉤。
既然是學旅游的,學校為什么不能為他提供一份與旅游相關的行業,哪怕是去旅行社實習一段時間呢,也比保安強吧。
我的那位同學在當保安的時候,每天和自己的上級,一位退休的老大爺溝通交流,他問大爺什么學歷,大爺說小學沒畢業。大爺和他說,早知道自己畢業當保安,你還上什么大學啊。
再說說我自己當年的經歷吧,我上大學的專業是室內設計行業,即將畢業的時候,所謂的就業指導老師給我們都找好了實習單位,但是你自己不能選擇,必須服從組織安排,分到哪里就去哪里。
于是我們兩個班的學生就被安排在了各個裝修公司里實習,本身裝修公司就都是個人的,有今天沒明天,何況一個小小的裝修公司并不能為你個人提供什么優質條件,哪怕能學一些技能也是可以的,然而并沒有。
我們一群大學生每天被安排在各個小區里跑業務,還被學校和老板同事PUA:想做自己專業相關的事情,要從跑業務開始。
我真想戳他們幾下,這些規定都是誰定的,簡直是無法無天。
最最關鍵的是,我們當年實習的工資只有300元,你沒聽錯,就是一個月只有300塊錢,哪一個老板不愿意要這么個元氣滿滿的新生牛馬?
300塊錢,還不夠老子吃頓火鍋,加一箱油,這個學校可真是好極了,對我們企業真是做出了最大貢獻。
真不知道當年那些老師咋想的,自己培養三年的學生,實習工資談到300塊錢,也好意思和學生說,最搞笑的還有些人非常感謝老師給自己這個機會。
我當時干了一個星期就不去了,實習證明那里隨便找了個公章就蓋了,還帶著幾個人一起不干了,總之看著以前同學實習都拿著幾千塊的工資養活自己,我們還得貼錢上班就很不爽。
我不明白當年的就業指導老師為什么眼光這么低,只想到大學所在城市的小型裝修公司,北上廣深哪一個大城市不接受年輕人呢?全中國有那么多大型設計公司,大型建筑公司,而他們卻只能看到個人小公司,非常無語。
所以不要去相信大學里面那些就業指導課老師,他自己可能都沒就業,就來給你指導。拿著10年不更新的老舊ppt指手畫腳,簡直是搞笑。
咱們這個教育機制,很多高校的老師都是上完學,拿到學歷之后立刻就去考編了,他自己就業過么?他找過工作么?
他考上編制之后直接就進入教師這個系統了,他沒有在這個社會上摸爬滾打過,他也不知道這個社會外面是多么水深火熱。
他的認知里,都是在學校里所接受的認知,象牙塔里的社會關系和外面社會是完全脫軌的,這里面有太多的信息差。
所以有時候也不能全怪老師,因為考編的和考公的大部分人說話都很單純。
如果說學校真的想給畢業生好的就業指導,可以到社會上請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去學校里面做就業指導,他們是完全有資格做這個事情的。
至于說大學里的就業指導老師,他們一開始就在學校里,甚至有的人直接留校當老師,整個青春都沒離開過學校,根本不知道社會什么樣子,轉身指導學生如何到社會上就業,如何到社會上混口飯吃,這就有點扯了。
點這關注我
點贊是一種態度,在看是一種認可,轉發是一種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