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C到移動互聯網,人機交互每一次變革,都會誕生一個萬億美元規模產業的新機會。當下,AI大模型正重塑智能手機,這一次引領產業的機會,輪到了vivo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
作者|楊 銘
編輯|劉珊珊?????
1972年,出身英國學術世家,25歲的杰弗里·辛頓決定研究神經網絡——此前,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他跑到英國倫敦打零工,畢業后做了一年多木匠。
教會機器學習,在當時是癡人說夢。沒人想到辛頓最后會成為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人物,甚至被譽為“AI教父”。
10月8日,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杰弗里·辛頓和約翰·霍普菲爾德被授予獎項。AI的重要性,獲得了全球最高學術認可。
這也預示著,AI距巴菲特、黃仁勛、馬斯克、扎克伯格等全球商界最聰明頭腦們積極“布道”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越來越近。
AI對千行百業的滲透速度,不勝枚舉。比如,如今美團、騰訊、西門子等大廠,乃至央國企和國有銀行招聘面試,都讓AI充當起“面試官”的角色。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下大多數人都覺得,真正的AI變革尚未到來:應用層面的 “iPhone 時刻”, 只出現在各類演講或PPT里,日常生活幾乎沒有因為AI發生明顯變化。AI對我們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里?
如何讓AI技術走進普羅大眾,成為各大科技企業當下重要考量。其中,就包括連續三年穩居國內國產手機份額第一的vivo。
“AI與用戶數據、用戶行為偏好相結合后,提供更懂你、更智能、更安全的個人化AI體驗。”10月10日,在深圳召開的2024年 VDC大會上,vivo正式發布全新AI戰略——藍心智能。
從藍廠AI戰略來看,沒有太多宏大敘事,而是通過AI+OS深入底層系統,給出“AI重構人與設備的交互體驗、重構人與數字世界的服務體驗、重構人與物理世界的溝通體驗”的實踐答案。
01
藍廠的AI戰略:
人人可用、好用
從PC到智能手機,從互聯網到APP,其產業邏輯都表明,任何技術趨勢,只有普通人成為故事主角,才能跑通技術到商業的正向循環,成為澎湃洶涌的浪潮。
AI手機顯然也是如此。
作為普及率最高、最便攜的智能終端,智能手機是人人可用的最佳載體、萬物互聯的核心入口已是共識。從產業角度,AI是一個確定性極高的增長點,可以帶動產業持續升級,拉動市場換機需求,打開高端市場新空間。
最近兩年,關于AI生態競爭的競賽,已在所有手機廠商間打響——不僅比拼大模型裝入手機,還包括自研OS、操作系統和AI的結合等等。
但缺陷也很明顯:大部分手機AI功能,仍處于“我們告訴手機要怎么做”的階段,“AI對話、文生圖、AI實時通話翻譯,這些AIGC功能,對用戶吸引力沒有那么大。”多位用戶就表示,一是同質化明顯,二是沒有發揮出用戶對于“真·智能”的期待。
大模型加速驅動下,一些問題需要厘清,到底什么是真·AI手機?區別于智能手機更高階、更智能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如何給用戶帶來怎樣的普惠智能體驗?
針對上述幾個問題,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表示,vivo主要從三個方向進行了思考和定義:
其一要完整地重構交互。其二,完整地重構整個數字世界,包括自有的能力、三方的能力、擁抱智能體,以及要有記憶,要有數據,要有隱私保護,成為個人助理。其三,真的能幫助人們在生活工作中提高效率,解決一些痛點問題,去連接社會,管理自我。
這可以簡單總結為,AI手機區別于智能機更高階、更本質的能力,是“意圖識別”和主動行為,不僅是我能用手機做什么,還要包括手機能幫我們做什么。
可以看出,上升至vivo未來AI戰略層面的“藍心智能”思路,是打造差異化、個人化AI,以用戶導向為驅動,深入探索AI在手機、Pad等終端設備上的用戶使用場景。
這樣的手機,應具備自我發展進化的能力,實現“千人千面”的不同體驗,“要越用越懂你、越智能、越安全”。
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構筑智能化、個性化的操作系統,這是行業們的共同問題——就像只有電網,人們才能使用上電。在AI時代,操作系統就是電網,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需要構筑足以承接起AI的OS系統。”多家研報分析認為,人機交互方式正向更自然、高效和智能的方向進化,智能手機AI能力也一定會向個人智能助理升級,操作系統一定會產生質的變化,尤其是2C操作系統。
過去幾年,vivo推出的OriginOS系統,像iOS一樣,證明了自己的強大生態位,現在它需要通過AI大模型,去重構和進化,人人可用、人人好用。
“‘藍心智能’就是將大模型技術與手機操作系統深度融合后的個人智能。”周圍說。其可以總結為,AI是無處不在的根基,藍廠以此來重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及包括用戶體驗、業務邏輯方方面面的具體應用。
基于上述AI戰略思路,vivo在今年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全新藍心大模型矩陣,全面升級語言大模型和端側大模型能力,并帶來vivo自研的語音大模型、圖像大模型以及多模態大模型,并正式推出以AI為新內核的OriginOS 5操作系統。
例如自研語音大模型,就是基于vivo藍心文本大模型為基座進行開發,圍繞超擬人音色、聲音復刻、語音翻譯、方言自由說的算法能力打造,前兩者主要為手機提供“說”的能力,后兩者主要為手機提供“聽”的能力。
顯然,vivo相信,這會帶來“意圖識別”交互上的進化,不僅能夠聽懂用戶千奇百怪的口音,還能說出“真人氣息”的聲音。
藍心圖像大模型和藍心多模態大模型也是同樣的邏輯——前者強化中國特色與東方美學的融合生成能力,后者升級上下文理解和記憶能力,對手機屏幕有更深度理解,在視頻流實時對話上也更加流暢自然。
這樣一來,手機操作系統就能承接更復雜任務,交互體驗也會獲得升級。
02
三大維度,
重構操作系統體驗
事實上,通過AI+OS重構操作系統體驗的不止vivo。在蘋果開發者大會,蘋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宣布將AI與iOS系統進行深度融合。
從技術實現、思維方式上看,vivo“藍心智能”AI戰略和蘋果有“英雄所見略同”之處,比如都不是停留在單一應用和服務表層,而是深入系統底層架構,打造平臺級AI,提供真正理解用戶需求的終端。
但相比行業,vivo的重構更為徹底和深入——重構人與設備的交互體驗、人與數字世界的服務體驗、人與物理世界的溝通體驗。
萬物互聯價值如何更好彰顯?并非只是物與物之間的交互,人與設備的交互模式也亟須升級和改變。
“從觸屏發展到用指尖去操作手機,本質變化是讓整個操作和交互更符合人的自然習慣和的直覺。”周圍就舉了一個例子,一旦有更自然和更符合直覺的交互產生,在產品體驗上,就會帶來巨大突破和變革。
實際操作中,目前人類大多數時候是采用原有手機操作方式——點擊具體功能選項使用,但AI的終端目的,顯然是消除其工具化特征,成為人類大腦,解放雙手。
因此,vivo首先將AI能力與 OS 交互深入融合,去重構人與設備的交互體驗,帶來人機交互范式革新。
OriginOS 5中,“Jovi語音”與“藍心小V”深度融合,以此探索更符合直覺的人機溝通方式——以圈選、拖放為代表的自然手勢,和支持多種語言互譯、更情感化的人機自然對話。
從體驗看,在自研語音大模型加持下,“藍心小V”擁有超擬人的音色,像真人一樣與用戶對話,在“跨國”會議里做同聲傳譯,解決了手機對語言互動的“聽不清、聽不懂、聽不進”的問題。
不止如此,“小V圈搜”支持通過長按導航條形式將它呼出,還可以直接將圖片、文件、文字直接向下拖拽方式交給它處理。通過語音、文字或指尖輕輕一碰,就能識別人機交互意圖——把想要的內容發送給小V,或者查找服務。當設備主動理解用戶并推薦相應的服務,人與設備的關系開始改變,新交互模式由此開始成型。
此外,重構人與數字世界的服務體驗,讓智能更加個人化。
這是vivo重構的核心,需要通過三點去實現。第一,依托 AI 技術對手機基礎功能全面升級,構建平臺化AI公共能力;第二,搭建連接服務的框架和平臺,讓人找服務的同時,服務也主動匹配人的需求;第三,構建個人智能系統框架,讓手機成為專屬個人助理。
通過這三點,vivo去洞察用戶真正需求,讓終端成為自我學習的“賈維斯”,就像優秀的人類助理一樣,主動適應和匹配人的個性化需求。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突破,因為當前不少用戶對AI大模型手機的詬病就在于——體驗割裂,單調不夠智能。但數字世界的個人化,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充分感知場景和情境,對用戶潛在意圖進行正確分析、判斷。
從“原子島、小V建議、小V記憶”等功能上,能夠直觀看到vivo解決上述痛點的差異化體驗。比如“原子島”功能,是將過去的“原子通知”和意圖識別能力巧妙結合,讓信息流轉與服務推薦“合二為一”。
這是想象空間非常大的一個功能。比如,工作中收到會議邀請,拉入島內,即可自動生成日程;收到淘寶/京東/拼多多的特價通知,可快速進入頁面購買,還可以幫我們對比、判斷是否值得購買;如果收到地址信息,拖拽上島直接跳轉打車或者導航頁面……
這些差異化體驗,是比用戶多想一步,并將服務化被動為主動,更快更恰當地送到用戶的眼前指尖。
最后,重構人與物理世界的溝通體驗,讓溝通更順暢和溫暖。
中國有大約1730萬名視障人士,如何讓“障礙人群”平等享受科技文明,成為當下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關鍵命題。vivo利用多模態大模型,讓手機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幫助他們可以獨自安全的走到更遠的陌生的地方。
在一段視頻中,生活博主“寶哥和他的導盲犬”就記錄了他使用“vivo看見”乘高鐵出行的全過程。他“看見”了高鐵窗外的風景、桌上的水杯,“分清”了酒店里的洗漱用品。用AI技術跨越溝通鴻溝,這就是“AI向善”的現實意義。
總體來說,在用戶意圖上,通過和AI算法的深度融合,vivo正持續進行更自然、更符合自覺的交互落地實踐。不僅是簡單的功能增強,而是深入到系統層面,讓每個用戶都能清晰感知AI技術帶來的改變,整體提升用戶對設備的歸屬感與操作流暢感。
這也意味著,vivo的AI能力,已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大步邁進,為更多用戶帶來個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智慧體驗。對vivo來說,這也是其他企業難以輕易逾越的壁壘。
03
范式革新,
正在誕生新萬億美元產業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vivo的三大維度重構,離不開首創的“Ledger內存賬本機制”。這一機制的設計,通過系統級調度策略,實現了對應用內存使用情況的精確追蹤與智能分配,讓用戶手機沒有負擔。
不過,任何操作系統級別、跨終端的意圖感知、交互,都必須先打牢AI根基——從意圖到服務間,還要經過感知、分析、執行的漫長鏈路,只有具備完整AI技術體系的廠商,才能順利跑通。
2017年,vivo就在內部組建了一個AI研究團隊,定位是沒有上限的投入,這是vivo深耕人工智能技術浪潮的起點。隨后,便有了Jovi智能語音助手在vivo手機上的落地。
2023年vivo開發者大會,vivo AI成果迎來一次集中的爆發展示:首家推出手機大模型(藍心大模型),OriginOS 4也率先AI大模型結合——很多人正是從這里看到手機廠商體系構建AI的能力,比集中在問答聊天、信息摘要的GPT們更具實用性,應用更廣泛。
彼時周圍透露,vivo每年投入20億-30億用于大模型,其中一半用于人才招聘和培養,另一半用于設備購置和維護。人才成本平均每年達到100萬元,這還是稅后的數額。
此后11個月以來,vivo探索、思考已更為深入。根據周圍的說法,在AI核心領域做了三件事,一是用AI賦能傳統的產品功能,使其變得更強大;二是構建一系列系統的公共能力,不僅是自用,還要開放給行業第三方;三是打造一些小的具有樣板性的智能體(Agent),讓行業都來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和vivo信奉“埋頭種因”一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AI戰略布局,AI+OS的深度融合,才有了三大維度重構帶來的用戶體驗革命性創新。
同時,做好操作系統,不僅是種一棵參天大樹,更是要創造一片繁茂的森林。只有千萬開發者積極參與,才能建立起穩固、良好的龐大生態。vivo很早就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和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開發者一起,構建著新的行業生態。
在最新AI戰略上,vivo也將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包括為開發者搭建的集合開發和分發于一體的智能體平臺,以及針對輕量化和原子化的服務構建的完整的意圖框架體系。
這意味著,vivo為開發者們提供了足夠便捷的全鏈路開發通道——通過開發和分發于一體的智能體平臺,開發者有了更為明確、直接的用戶鏈接路徑,對優質應用拓展、產業生態、產業價值都大有裨益。
不可否認的是,所有手機廠商都在加碼布局AI戰略、重構操作系統背后,是巨大的產業價值。
根據IDC預計,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7億部,約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Counterpoint預計2027年出貨量達到5.22億部,滲透率達到40%。
而隨著未來個人助手在AI手機上成為標配,還有望“撬動”萬物互聯生態,帶來跨界融合、價值鏈升級的底層邏輯。IDC預測稱,到2030年,AI將為全球經濟貢獻19.9萬億美元,推動全球GDP增長3.5%。掌握著數據、模型、軟件的OS+硬件,將更有機會演進到AI Agent的最終形態。
vivo已開始這方面的探索。比如智能體演進方面,調動“藍心小V”搜索餐廳,小V不僅為用戶提供最佳餐廳建議,還能直接完成訂座等后續操作,讓用戶無需再手動切換應用或進行復雜的操作流程。
更進一步,若搜索引擎、智能體成為用戶獲取信息、進行交互的重要入口,App以及應用商店入口功能可能會被削弱,當前手機廠商軟件生態,更多傳統行業商業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比如通過手機智能體PhoneGPT這一全新的技術探索,實現自動打電話訂餐等功能,改變餐廳等傳統行業生態;通過藍心小V智能體廣場,在出行、健康、生活等方面為用戶帶來更多智慧服務,通過智能體找到AI產業發展新動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平常心文化下的vivo,只是做好手機的基建,不碰行業第三方的業務——比如與QQ音樂的戰略合作,共同做大行業生態。就像vivo 20年來只堅持做手機一件事。
對一家引領行業的科技企業來說,價值不止在商業。面向未來,vivo在AI助盲領域的“最美科技”多模態算法,有望實現應用場景的更多落地,比如在AI醫療診斷、AI反詐、AI災情預警、AI智能政務等方面,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回顧歷史,從PC到移動互聯網,人機交互每一次變革,都會誕生一個萬億美元規模產業的新機會。蘋果、微軟、亞馬遜的脫穎而出,都和他們抓住人機交互變革機會有關。
AI帶來的第四次互聯網工業革命洶涌澎湃,AI Agent也正加快手機端落地,差異化AI+OS系統體驗注定成為競爭焦點。國泰君安計算機團隊在研報中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操作系統的競爭格局一旦形成,后來者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有新的操作系統能夠把握住時代機遇,降低軟硬件結合的門檻,那么就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基于邊緣硬件的爆款創新應用,從而把握住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行業生態話語權。
這一次的機會,很大可能屬于中國科技企業。
一個例子是,對中國用戶而言,iPhone 16還只是“偽AI手機”——其AI功能今年完全沒希望,明年也是未知數。而連續3年穩居國內國產第一的vivo,其AI能力,以及重構的新服務體驗、新商業模式,已經同步跨終端設備,實現無縫連接,做到人人可用。
出品人:黃槍槍|直達熱線 13452396140
(請標注公司、職位)
獨到觀點、獨立態度
見證中國商業生態進化、重塑與未來
往期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