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古徽州想去瑞金,鷹潭恰在半路上。得知鷹潭有個五A級景區,叫龍虎山。于是打算住下看一看。
到了龍虎山腳下,開車轉了轉。山不太高,景區道路比較平坦。大概不到“十一”,又近傍晚,景區周圍無游人,閘口也無人看管。經打聽,得知游客中心在外圍,我們的車已進入景區了。又是這樣: 客服中心設得離景區遠遠的,然后叫你坐他們的游覽車游覽,好掙個車費!后來得知,這兒的車票不白花——人家不僅要把我們送到山腳下,爬完山,還要把我們拉到很遠的上清古鎮去,再拉回來。(我們自己開車去不是更方便?)
愛旅游的人,到過不少山,常常把它們的優劣相比較。龍虎山有什么特點呢?
查資料看,“龍虎山平均海拔1300多米,最高海拔為1600米。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風景區有上清宮景區、天師府景區、龍虎山景區、仙巖水巖景區、巖墓群景區、象鼻山排衙石景區、獨峰馬祖巖景區”。
——奧,龍虎山風景區不限于龍虎山景區,還包括其他一些景區,似乎值得一看。
在游客服務中心附近找了家旅館住下。這是一個新建的小鎮,全是二層小樓。大概是統一開發的。中間有個十字形的街道,沿路都是門面。靠近游客中心的一側,基本都是飯店和旅館。游客極少,旅店不貴,但飯菜卻不便宜。菜單上最便宜菜的青菜都要二十五元以上。一份西紅柿炒雞蛋,只用三個雞蛋,也要25元。換幾家看看,結果都差不多。沒想到,這么人煙稀少飯館眾多的地方,菜竟這么貴,超過了城市。找了家愿意便宜一點的飯館坐下,炒份西紅柿,老板給用了四個雞蛋。再炒了幾個清淡的菜,打發了晚餐。旅店老板嫌沒吃他家的飯,還說點怪話。唉,不想想啥原因,這樣做生意能做好嗎?
第二天,買了門票和車票,包含三個游覽項目: 爬山、漂流、古鎮游。票價不便宜。
資料說,“龍虎山景區有四絕聞名天下:丹霞絕美、道宗絕圣、古越絕唱、陰陽絕妙。這里不僅山水優美,而且文化燦爛、底蘊深厚,擁有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鬼谷文化、堪稱奇觀的崖墓文化、獨具特色的古越文化,在中國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生光”。——聽景很好,觀景又如何呢?
山很幽靜。樹木蔥蘢。空氣清新宜人。不高的山,半腰還架起了棧道,平的,基本沒有上高下低。一路走來,沒有奇峰異景,沒有深澗峽谷。
山下遠處曠野中倒是有一個像男根的山柱。宣傳牌上說,它叫碣石,又稱金槍峰、神漢峰。隔河相對的山中,還有一貌似女性陰部的仙女巖。陰陽平衡,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山上見不到,后來漂流上岸后見到了。
資料上說的貌似烏龜和象鼻子的景觀也見到了。在山中走了一圈,再無其他稀奇之處。原來,龍虎山屬于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沒有形成什么奇峰異景。
我一直在琢磨,沒有看到貌似龍虎的地方,為什么叫龍虎山,而不叫龜山,或象鼻山呢?資料講,相傳這里為九龍聚會之寶地,這九條龍是指附近的九條山脈。“龍”算是有了,可“虎”呢?始終不解山名來源,非常糾結。直到到了上清鎮,才從一導游模樣的女孩口中得知: 天師在后山煉丹時,“丹成而龍虎現”,因而得名“龍虎山”。到底有沒有龍虎山呢?有,在后邊。終于明白,山名不是因為象形,而是以一座小山,代指整座山。至于那座小山,龍虎形狀是怎么呈現的,就不得而知了。
從山上下來,要穿過一個叫“古越水街”的地方才可出景區。一處人造景區。面積不小,據說有7.96萬平方米。街區水系環繞、臨水而筑,以鷹潭古越文化為主題,設有龍虎書院、漢服體驗館、魔法世界等特色建筑和體驗中心,是一處集文化、旅游、商業、休閑于一體的文化旅游街區。據說,開業時,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尤其是晚上燈火輝煌,異彩紛呈。
如今,關門閉戶,無人打理,各種設施,孤冷佇立,破敗零落,好不凄惶。不小的投資,打了水漂吧?不靠城區,居民稀少,只靠游客,斷不可行。這是旅游熱加盲目投資的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