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兵的士氣很高,這有賴于將領的高超的指揮藝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西域部族見到了唐朝士兵,猶如見到天人一般。如果漢朝在西域能夠以一抵五,則唐朝士兵也不遑多讓,單兵戰斗力堪比如今高科技加持的美軍。而恒羅斯之戰是發生在唐朝最鼎盛時期的一場戰役,當時的歐亞大陸上還有兩大強國就是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所以唐玄宗的安西都護府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和部分中亞小國的聯軍發生的這次大規模戰就相當于強強碰撞。這也是阿拉伯在多年的大唐邊界沖突中唯一獲勝的一次戰爭。
阿拉伯的崛起,發生在唐高祖時期,也就是李氏的第一代。而到李氏的第五代、唐玄宗李隆基這個時期,阿拉伯人已經走出半島,擴大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而周邊信奉佛教、祆教的中亞國家,面臨穆斯林種族滅絕與文化滅絕式的進攻,確實很恐慌,向東方的大唐求助,是唯一的辦法。東西方有史以來第一場電光火石般的激烈大碰撞即將在怛羅斯迸發,戰事之慘烈 、歷史影響之深遠,卻也讓整個世界始料未及。唐朝聯軍除三萬朝廷正規軍外,還包括七萬吐蕃軍和葛邏祿(亦稱鐵勒,突厥別部)軍隊 ,共十萬人馬;大食軍隊出動了十萬人馬,還有十萬仆從軍隨征,兵力是唐軍的一倍。而唐軍前期準備不足,長途跋涉,而阿拉伯軍以逸待勞,是導致此次失敗的原因之一。
前期的戰況還是有利于唐軍的,可是讓高仙芝沒有想到的是葛邏祿人不知是被阿拉伯人提前買通,還是看到唐軍在西域為富不仁感到后怕,所以在戰斗最為膠著的第三天,他們投降了,并且在唐軍陣中制造混亂,阻隔了前鋒步軍大陣與中軍的聯系。步軍大陣1萬余人,成為了一支孤軍,獨面敵方的數萬輕騎兵,久戰兵疲,再也支持不了完整的陣型了。讓內外夾擊的高仙芝腹背受敵,損失慘重,最后倉皇而逃,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失敗的主要還是唐軍,特別是在中亞的駐軍,非常的自負,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在戰役期間并沒有友善的對待幫助自己的中亞軍隊。這些中亞軍隊在實力同樣很強的阿拉伯帝國的拉攏下,叛變投敵,也就變得沒那么難以理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