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古代,專制王朝的權力是自上而下的,而且采取的是低成本統治,這種政治環境中純粹的清官很難有出頭之日,即使偶爾有幾個仕途還可以,也往往只是因為需要這種人樹立榜樣罷了。
首先權力是自上而下,簡單來說是皇帝掌握著最大的權力,但是皇帝不是神只是人,沒法獨占所有權力,需要官僚集團幫他來治理天下,因此會分給官僚集團一部分權力,是一級一級往下的分潤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只需要對皇帝負責,只需要對上級負責,再準確來說,官員的權力來源于上面,因此對百姓認可不認可,有沒有在民間留下好名聲,其實并不是很在乎。
皇帝為了保證江山永固,也是進行了多種措施,諸如歷朝歷代共同默契的培養君父之道,也就是說大臣與皇帝是嚴重不平等的關系,皇帝是“父”,大臣是“子”,臣子對于君父的忠誠被視為最高的道德準則。
因此衡量一位大臣是否成功的標準,從來都不是是否清廉,是否愛民如子,甚至是否有能力,而是是否符合皇帝主子的喜惡,如果你可以討皇帝主子開心,并且獲得信任,那么即使你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甚至你是奸臣一個,那么也可以被皇帝主子視為忠臣。如果你不討皇帝主子喜歡,并且行事風格不受皇帝主子待見,那么你肯定不是一位好的臣子,如果再因為某件正常的事情觸了皇帝主子的忌諱,即使你有能力有功勞,即使你是清官,那么你也是奸臣一個,所謂的忠奸之分,不是在于客觀事實,而是在于皇帝的個人喜好。
簡單來說,皇帝與大臣,是“父子”關系,是一種畸形的不平等的相互依賴關系。皇帝要依靠官僚協助他治理國家,處于主導位置,大臣需要皇帝給予他更大的權勢,處于弱勢地位。這時候皇帝的一言一行就很重要了,如果皇帝英明神武,那么上行下效下,下面大臣善也好惡也好,肯定是惡的一面被壓制,會展現出更多善的一面。如果皇帝昏庸無道,那么上行下效下,是朝堂有奸臣,地方貪腐之風盛行。
至于所謂的低成本統治就是,古代雖然有律法,諸如明朝有《大明律》,清朝有《大清律》,但古代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并沒有嚴格的按照律法治國,皇帝會出于維護統治需要,對官僚的部分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有用或者與皇帝關系密切,那么即使大肆貪污和剝削百姓,只要不出大亂子,那么肯定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諸如乾隆帝的第一寵臣和珅,他大貪特貪,乾隆帝能不知道嗎,但是他會辦事,能解決乾隆帝的難題,還能哄乾隆帝開心,乾隆帝也任由他貪污腐敗,并且對其重用無比。如果沒用或者與皇帝關系不密切,也沒有強大背景,那么即使不貪污不腐敗,也往往是升遷緩慢。
因此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之下,清官想要仕途順順當當,是需要一個君明臣賢的大環境,也就是說需要皇帝是圣明之主,官僚集團整體風氣也好,那么清官才可以在仕途上春風得意。
但君明臣賢的時期太少太少了,往往是皇帝即使有心重用清官,但下面官僚集團已經隱隱報團,有著一套潛規則運行,大官有大官的貪污之道,小官有小官的貪污方式,這時候你一個什么都不收的清官來了,即使你不惹其他人,其他人也會視你為眼中釘,因為你什么都不收,其他人怎么放心收呢,收了以后,就是你沒有弱點,反而知道其他人的弱點,這樣的人,官場上誰會待見?
這時候除非皇帝非要重用你,那么才有可能一飛沖天,可是你跟上級、同僚、下級都搞不好關系,這些人都處處為難你,你又能走多遠?
而且這里大家要搞清楚,清官不等于有能力,很多清官只是清廉,卻并沒有太大能力,尤其要面對上級、同僚、下級的背刺,同時朝廷的重臣也不會喜歡這種人,所以很難做出成績,很難穩步升遷,這時候皇帝不可能為了重用一個沒什么能力,沒什么政績,只是清廉的官員,而不顧及其他大臣反對的聲音吧?因此即使知道你是清官,你也就那樣吧。
除非你又清廉又有能力,皇帝又確實想重用你,你確實做出了成績,那你的仕途才可以一帆風順。諸如林則徐,他有能力而清廉,深得道光帝的信任和重用,因此才可以作為欽差大臣去進行虎門銷煙。即使之后清朝戰敗,道光帝也沒有真正懲罰他,象征性貶到新疆沒幾年便是重新起用,先后擔任巡撫和總督等要職。
因此清官可以仕途順,要么遇到好的時期,要么被樹立為榜樣,要求官僚學習,同時會給清官和百姓希望,只要為官清廉,只要朝廷注意到,肯定會得到回報,說明這個朝廷還不是無藥可救。諸如明朝的海瑞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死后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他的仕途其實也不是那么一帆風順,但相比其他清官,也算挺可以了。而且海瑞不只是清廉,他還可以解決問題,有相當強的能力。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有能力的清官會被某些大人物視為一把刀,要在關鍵時刻對付政敵,所以會一定程度上重用或者說可以自由發揮。諸如《大明王朝》中,雖然只是影視演繹,但很多地方很貼合實際,像海瑞一個知縣之所以可以攪動浙江官場,固然有他能力突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是裕王的人,沒有這個強硬背景,他能力再突出,再可以查貪官,也早就被一擼到底,根本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當然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清廉的官員成為重臣,但能成為重臣者,往往并非只是清廉,還是能力突出者。或者主要是靠自身能力做出成績而成為重臣,清廉只是其身上不太突出的一個優點。像名臣于謙,他在土木堡之變以后力挽狂瀾,可謂是文武雙全,有著大功勞,因此成為重臣,他也是一個清廉大臣,但很明顯,他之所以可以成為重臣,不是因為他清廉,而是因為他有能力。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