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1日為世界防治肥胖日。兒童青少年也可能成為肥胖人群,而且兒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續至成年期,增加了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北京兒童醫院專家提醒,體重管理無關年齡大小,家長不要抱有“長大就能瘦”“長大再減也不遲”的幻想,及時干預才是對孩子健康負責的關鍵。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指出,兒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續至成年期,增加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另有研究顯示,如果不加以干預,6個月嬰兒肥胖發展為成年肥胖的概率為14%,6-7歲、10-13歲概率分別增至50%、70%,而青春期的概率則高達約80%。同時,肥胖程度越高,最終發展為成人肥胖的概率就越高。
哪些原因引起了兒童青少年肥胖?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閆潔介紹,不良生活方式延續是重要原因。肥胖兒童常常有嗜甜食、重口味、偏食或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生活中也常有缺乏有效鍛煉、作息不規律等問題,“如果不加以干預,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的,這就導致身高雖然長了,但體重仍然超標。”閆潔指出。
此外,脂肪細胞變大變多也是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之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技師潘長鷺介紹,脂肪細胞好比一個個“小倉庫”,專門用來儲存能量,它們體積越大、數量越多,就越肥胖。脂肪細胞數量在青春期左右達到峰值,后面基本不再增長。與體重正常的孩子相比,肥胖兒童的脂肪細胞不僅更大,而且數量更多,等到成年后自然更易肥胖,體重管理的難度也必將大大增加。
肥胖會影響兒童長高。研究表明,肥胖女孩易出現性成熟年齡提前,男孩則相反,易出現性發育延遲,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此外,不少肥胖兒童骨齡超前,也會導致孩子最終身高受影響。”閆潔表示。
專家介紹,孩子在三個階段最容易發胖,即嬰兒期、學齡前期、青春期。閆潔進一步解釋,嬰兒期是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個生長高峰”,兒童生長發育、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家長要避免過度喂養,及時科學添加輔食。學齡前期的孩子咀嚼能力尚弱,容易出現挑食、偏食等飲食行為,也易有運動不足等問題。家長可通過繪本閱讀、親子食育等方式,積極引導孩子養成均衡膳食習慣。青春期是“第二個生長高峰”,也是肥胖高發期。孩子往往食欲大增,應保證均衡合理飲食,選擇健康零食(如水果、牛奶、堅果),堅持運動,規律作息。家長要做好引導、監督與陪伴。
潘長鷺提醒,體重管理無關年齡大小,家長一定不要抱有“長大就能瘦”“長大再減也不遲”的幻想,及時干預才是對孩子健康負責的關鍵。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