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人民日報》報道唐山
管網更新 降低損耗
唐山市作為國內嚴重缺水城市,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節水工作,創建節水型城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多維度推進節水工作,確保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唐山市實施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因地制宜實施分區計量、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治理供水漏損,3項措施入選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對進一步加強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健全管控長效機制起到積極示范帶動作用。
分批分步實施獨立分區計量。2015年起,唐山市自來水公司開始實施分區計量,累計投入1800萬元將供水管線分成多個單獨計量的供水區域,在區域進水口安裝流量測算表,計量數據傳輸到管理系統,實現實時監測與預警,有針對性的實施改造,減少管網漏損。
建設智慧供水漏損管理系統。加強智慧水務建設,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漏損治理,唐山市自來水公司與專業公司聯合開發漏損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對比,可以快速精確定各個分區的水量漏失水平,及時發現管網漏損情況。用水數據一旦出現異常,系統便會自動提示,測漏隊員接到指令后,快速前往排查管道漏點并及時修復。
積極開展拆遷區域漏失治理。通過加裝分支測算表并納入漏損管理系統實現水量數據實時傳輸和有效分區域監控,因域實策制定合理的降差方案,最終達到降差止損的目標,2023年拆遷區域累計減少漏損水量34.54萬立方米。
持續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目前,供水管網70%以上的漏損在小區庭院管網。2017年以來,我市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民心工程、“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等,逐步用新型球墨鑄鐵等管材取代普通鑄鐵管、塑料管等老舊供水管材,大大降低了供水管網漏失率,公共供水管網綜合漏損率從2015年的17.56%降至9%以下。
報道文字如下
管網更新 降低損耗
拿著像聽診器的數字測漏儀,戴著耳機,將拾音器放在地上緩慢移動……深夜11點,河北省唐山市一棟居民樓旁邊,唐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測漏隊隊員張磊正在給供水管網“把脈問診”。
“公司漏損管理系統顯示,該小區夜間用水最小流量發生異常,請前往判斷當地供水管網是否有漏點。”接到值班人員通知,他和同事立即來到這里排查。
近一個小時的“聽診”后,張磊確定了漏點所在位置。經過搶修,第二天一早,小區便恢復了供水。“幸虧發現得早,不然要白白流掉很多水。”張磊說。
《節約用水條例》提出,建立供水、用水管網設施漏損控制體系,采取措施控制水的漏損。唐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項目負責人郭寶江介紹,地下供水管網尤其是居民區下密布的地下供水管網存在漏損,是強化治理的重點。
2015年起,唐山市分批分步實施獨立分區計量,將供水管線分成多個單獨計量的供水區域,在區域進水口安裝流量測算表,計量數據傳輸到管理系統,實現實時監測。“用水數據一旦出現異常,系統便會自動提示,測漏隊員接到指令后,可以快速前往排查管道漏點。”郭寶江說。
登錄唐山市智慧綜合供水漏損管理系統,各分區計量數據、夜間最小流量分析圖、日水量趨勢分析圖、壓力分析圖等信息一目了然。“通過數據分析對比,我們可以快速精確定量各個分區的水量漏失水平,及時發現管網漏損情況。”唐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技術科科長吳昊巖介紹,2023年通過這一系統發現漏點89處,估算止損水量達30.51萬噸。
科學堵漏的同時,唐山也在推進管網更新改造。2017年以來,唐山市持續推進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提升、“三供一業”供水移交改造等工程,逐步用新型球墨鑄鐵等管材取代普通鑄鐵管、塑料管等老舊管材,大大降低了供水管網事故發生率。“目前,唐山市公共供水管網綜合漏損率已從2015年的17.56%降至9%以下。”郭寶江說,唐山力爭在2025年底將全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7%。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