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衛視的相親節目《相親才會贏》捧紅了一個“奇女子”——周蘭君。
彼時她還是浙江工商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卻在節目中語出驚人,聲稱非5000萬身家的富二代不嫁,瞬間引爆輿論。
10年過去了,周蘭君早已淡出公眾視野,但“非5000萬不嫁”卻成為一個時代的網絡熱梗,被網友們反復玩味、調侃。
想要理解周蘭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底氣從何而來,還得從她的成長經歷說起。
周蘭君并非出身于大富大貴的家庭,父親是畢業于名校的國企工程師,母親是大學宿管阿姨,家境只能算得上小康。
物質上的富足并不能彌補精神上的空缺,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周蘭君的童年是在孤獨和不安中度過的。
周蘭君曾回憶起童年在托兒所的經歷,至今仍心有余悸,老師的粗暴對待、對家境優渥孩子的特殊照顧,讓她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感受到物質帶來的巨大差異。
這種差異,在后來的求學過程中不斷被強化,無論是廈門的小學,還是后來考入的浙江工商大學,周蘭君都敏銳地察覺到,金錢和社會地位,似乎總能輕易地換取到更多資源和優待。
周蘭君是這場社會浪潮中被裹挾的一員,她聰明、獨立、渴望成功,卻也缺乏安全感,容易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
從小目睹的種種不公,讓她對金錢和權力有著近乎偏執的渴望,她渴望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躍升,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束縛和焦慮,這便催生了“非5000萬不嫁”的驚人宣言。
周蘭君的“豪言壯語”為她贏得了關注,也讓她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節目組為她安排了三場相親,試圖幫她圓夢“嫁入豪門”,但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翻車”。
第一次相親的對象是身價過億的“海歸”劉先生,為了這次約會,周蘭君精心打扮了一番,卻在臨近約會時間,等來了劉先生的“爽約”電話。
電話那頭,劉先生的語氣尷尬而敷衍,顯然他對周蘭君“非5000萬不嫁”的擇偶標準并不感冒。
第二次相親,節目組為周蘭君安排了標準的“富二代”魯先生,還沒等男嘉賓開口,周蘭君就自顧自地吃起了餐桌上的食物,在主持人委婉提醒后,她才有所收斂。
接下來周蘭君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直接向男嘉賓開出了“5000萬資產”以及“父母勤勞務實”的條件。
面對周蘭君的“奇葩”要求,魯先生哭笑不得,他試圖向周蘭君解釋,真正的富二代生活并非她想象的那樣,但周蘭君卻充耳不聞,只顧著強調自己不想當“全職太太”,要追求自己的事業,兩人最終不歡而散。
第三次相親的對象是一位身價2000萬的企業融資經理,當得知對方畢業于“普通一本”院校后,周蘭君再次露出了不屑的表情,她毫不掩飾地表示,自己當初為了找“富二代”,才放棄了報考211大學的機會。
在男嘉賓試圖找話題聊天時,周蘭君又一次“語出驚人”,她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上美國的西點軍校,言下之意是男方必須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滿足她對下一代的“精英教育”規劃。
三場相親,三次“翻車”,周蘭君的“富二代”夢碎了一地,她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學歷、外貌和“獨立自主”的性格,足以吸引到“5000萬身家”的理想對象,現實卻狠狠地給了她一記耳光。
周蘭君的相親經歷,暴露出她價值觀中的矛盾和沖突,一方面她渴望通過婚姻獲得物質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她又不甘心成為依附于男性的“金絲雀”,渴望擁有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她在相親過程中進退失據,最終一無所獲。
三次相親接連失敗,節目播出后,周蘭君的“驚人言論”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她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鋪天蓋地的嘲諷、謾罵、人肉搜索,讓周蘭君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巨大的壓力之下,她不得不暫時遠離公眾視野,回歸校園,試圖找回平靜的生活。
但是網絡的記憶是深刻且持久的,“非5000萬不嫁”的標簽,像揮之不去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周蘭君的頭頂。
她曾經的同學、朋友,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都對她投來異樣的目光,周蘭君意識到,自己的一時沖動,不僅給自己帶來了困擾,也影響了周圍的人。
痛定思痛,周蘭君選擇直面自己的錯誤,她主動聯系節目組,錄制了一段道歉視頻,向那些被自己言論傷害的人表達歉意。
在視頻中周蘭君坦誠了自己“非5000萬不嫁”背后的心理動機,承認自己受到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為自己的年少無知付出了代價。
道歉視頻的發布,并沒有讓周蘭君徹底擺脫“拜金女”的標簽,但她已經不再執著于為自己辯解。
大學畢業后,周蘭君沒有像她曾經宣稱的那樣,擠破頭去嫁入豪門,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加獨立自主的道路——創業。
她創辦了一家網絡公司,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創業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挑戰,但周蘭君樂在其中,她不再執著于“嫁個有錢人”,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10年過去了,周蘭君早已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和稚嫩,變得更加成熟、理性、自信,她不再是那個“非5000萬不嫁”的“拜金女”,而是一位獨立自主、充滿活力的新時代女性。
周蘭君的故事,是一個關于成長、反思、蛻變的故事,她的經歷,折射出當代女性在價值抉擇上的困境和迷茫,也引發了我們對社會價值觀的思考。
在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容易將物質條件和個人價值劃上等號,將“嫁個有錢人”視為改變命運的捷徑。
可是這種價值觀,往往會讓女性陷入被動和依附的境地,失去自我和獨立。
周蘭君的“非5000萬不嫁”,曾經是一個時代的網絡熱梗,如今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自身的不足,也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反思和成長,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參考來源:
澎湃新聞 - 2020年9月16日 連五千萬都沒有的男人,不配和我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