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戰爭
17世紀上半葉,歐洲大陸爆發了一場長達30年的大混戰,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卷入這場浩劫中,史稱“三十年戰爭”。長期的戰亂,造成德意志地區大量平民傷亡,經濟急劇衰退。不過,這場浩劫也開啟了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戰爭的導火索竟只是皇帝的欽差被憤怒的人群扔出窗外。
一、戰爭爆發之前的德意志地區
“三十年戰爭”爆發于1618年,至1648年結束。主要戰場在德意志地區,即今德國領土。
戰爭爆發前,德意志地區政治混亂,分為許多邦國,名義上屬于神圣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存續的時間很長,從962年算起,直到1806年被拿破侖毀滅,存在將近一千年時間。
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與中國皇帝很不一樣。首先,他們是被選舉出來的,而非世襲產生。有資格被選舉為帝國皇帝的諸侯實力都非同小可,他們被稱為“選侯”,當時一共出現了七位,號稱“七大選侯”。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
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幾乎席卷了整個西歐,之后歐陸(西歐)大體上分為天主教陣營和新教陣營。而在德意志,七位選侯也分屬于兩大陣營。其中,勃蘭登堡、薩克森等選侯屬于新教一方,而波希米亞國王、科隆大主教等則屬于天主教陣營。整個德意志地區,北部、東北部基本上都是新教地區,而西部、西北部以及南部則為天主教地區。
德意志自然一片混亂。后來,根據《奧格斯堡合約》,德意志地區干脆采取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即當地諸侯有權決定邦國的臣民信仰什么宗教。
實際上,《奧格斯堡合約》對新教諸侯較為有利,因為那上面還規定新教諸侯侵占的天主教財產(包括土地和教堂等)不用歸還。這樣,《奧格斯堡合約》并未很好地解決宗教對立的問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矛盾依然存在。
《奧格斯堡合約》的簽訂
除了宗教矛盾,還有政治紛爭。長期以來,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并無至高無上的實權,皇帝還受到帝國議會的約束,沒有議會同意,他甚至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力。
另外,帝國皇帝既無國庫,也無直屬軍隊。那要用錢,用軍隊怎么辦呢?答案是:只能向各個諸侯去攤派。看看周圍的鄰居,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人家都不這樣。因此,帝國皇帝一直想增強自己的實力,搞中央集權。
可是那些德意志諸侯卻不愿意帝國皇帝權力過大。因為,皇帝權力大,諸侯的獨立性和利益就會被侵犯。
但是到了17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實力確實有所增強,皇帝背后有哈布斯堡家族和教皇的支持。這下,諸侯們急眼了。
為了抵抗帝國皇帝權力的進一步伸延,無論是新教諸侯還是天主教諸侯,都在努力保持其獨立性,并加強自身在邦國內的權力。
哈布斯堡家族
不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本身信仰天主教,而且往往以宗教為號召,再加上天主教諸侯也覬覦新教徒的財富,所以一般天主教諸侯會傾向于皇帝一方。
新教諸侯則深陷困境之中。他們擔心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一旦增強中央集權后,不僅會逼迫他們改宗,還會侵吞他們的財富,所以新教諸侯往往會尋求外援,例如尋求得到法國、英國甚至奧斯曼帝國的支持。
這就為后來外國勢力干涉德意志戰爭,最終導致“三十年戰爭”埋下了隱患。
二、“三十年”戰爭的爆發
當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最危險,就像一堆干柴,只需要一顆小火星就能點燃整堆干柴。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都信奉天主教。1608年,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派兵奪取新教徒城市多納沃特,并在那里強行推行天主教,此舉大大激化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矛盾。
魯道夫二世
這年5月,德意志新教諸侯組成聯盟,史稱“新教同盟”。天主教諸侯不甘示弱,第二年便成立了“天主教同盟”。這樣,德意志境內的兩大陣營正式形成。
兩大陣營背后都有列強支持。“新教同盟”背后有英國、法國、荷蘭以及丹麥和瑞典的支持,而“天主教同盟”的支持者則有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羅馬教皇。雙方可謂勢均力敵。
這里面法國比較特殊。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但是其與羅馬教皇、神圣羅馬帝國一直有矛盾,因此也站隊“新教同盟”一方。
此刻,歐洲形勢一觸即發,雙方已在對峙中。而就在這時,一個小事件徹底點燃了狂怒的戰火。
1617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派天主教修士進入波西米亞地區,意圖恢復天主教的地位。那時,波西米亞地區已經是新教地區,新教徒數量很多。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
他就沒考慮到,此地在兩百年前就因為宗教矛盾爆發過胡斯戰爭。此刻再恢復天主教,很可能會引發戰亂。
這還不算完,馬提亞斯皇帝還有一通神操作。他派皇室成員費迪南大公擔任波西米亞國王。這個費迪南可是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他上任后立即禁止新教徒的崇拜活動,拆毀教堂,甚至對新教徒進行大規模迫害。
費迪南的行為徹底激起了新教徒的怒火。1618年5月23日,首都布拉格首先發生起義,大群新教徒沖進城堡,將里面的帝國大臣威廉、亞羅斯拉夫以及書記官菲利普三人扔出窗外,這即是歷史上有名的“扔出窗外”事件。
事件之后,新教徒們推舉腓特烈五世為波西米亞國王。腓特烈五世為新教徒,曾積極參加“新教同盟”。被扔出窗外的三位大臣都未死,也未受傷,但是卻惹怒了費迪南國王,他旋即派兵進行鎮壓。
扔出窗外事件
起初,起義軍行進得較為順利,很快兵鋒直抵維也納。不過,很快在西班牙援軍的反撲下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波西米亞。緊接著,形勢對新教徒起義軍越來越不利。
雙方在布拉格進行最后的決戰,起義軍勢單力薄,加上被叛徒出賣,最終徹底失敗,腓特烈五世不得不選擇逃亡。
波西米亞的新教徒起義雖然失敗,但卻有很強的外溢效應。很快,原本爆發于波西米亞的戰爭擴大為國際之間的戰爭。
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神圣羅馬帝國最終獲勝,但事情卻遠沒有結束。首先,法國擔心帝國的崛起會危害法國的利益。而荷蘭卻又與西班牙處于戰爭之中。英國則擔心腓特烈五世的命運,畢竟他是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丹麥、瑞典則更喜歡分裂的德意志。
1625年,法國首相黎塞留倡議法國與英國、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結盟,共同反對神圣羅馬帝國與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的倡議最終得到了積極的相應。
法國名相黎塞留
不久,丹麥在英國和荷蘭的支持下出兵德意志,很快占領其西北部地區。英國也出兵占領了波西米亞部分地區。
神圣羅馬帝國涌現出一位杰出的軍事家:華倫斯坦。他率領軍隊擊敗丹麥軍隊,并迫使丹麥簽訂《呂貝克合約》。此后,丹麥基本退出了“三十年戰爭”。
神圣羅馬帝國勝利后,將其觸角伸入到波羅的海。帝國授權華倫斯坦建立一支波羅的海艦隊,由他擔任艦隊指揮。這下又引起另一北歐強國——瑞典的警惕。瑞典十分擔心神圣羅馬帝國會奪取波羅的海,因此積極備戰。
1630年7月,在法國的支持下,瑞典大舉進攻德意志地區。瑞典軍隊的統帥,也是他們的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他為人正直,且悲天憫人,是與華倫斯坦齊名的著名軍事家。
華倫斯坦
在古斯塔夫的率領下,瑞典軍隊一路凱歌,很快深入德意志地區中部。然而,在紐倫堡會戰中,由于瘟疫以及華倫斯坦用兵得當,瑞典軍隊未能取勝。在看到被圍城市人民的慘狀后,他決定暫時撤圍退兵。
1632年11月,瑞典軍隊卷土重來,雙方在呂岑進行會戰。瑞典軍隊獲勝,但是古斯塔夫國王戰死,從此瑞典軍隊士氣低落。
華倫斯坦的結局也不好,他退兵后,又秘密與反神圣羅馬帝國的勢力進行談判,因此受到帝國皇帝的猜忌。最后被皇帝派來的刺客殺害。
法國看到強國瑞典都不能取勝,十分害怕。法國一直無法容忍神圣羅馬帝國的強大,本來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法國首相黎塞留干脆直接出兵聯合瑞典打擊神圣羅馬帝國。
17世紀的法國,實力確實強勁。法軍先將西班牙海陸軍打得慘敗,使其一蹶不振。從此,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
法國與西班牙之戰
1645年,法軍在納林根會戰中大敗神圣羅馬帝國軍隊。1648年,法國、瑞典聯軍在處斯馬斯豪森會戰及蘭斯會戰中再次重創神圣羅馬帝國軍隊。至此,神圣羅馬帝國已經無力再戰,但聯軍一方也打得精疲力盡。
1648年10月,神圣羅馬帝國分別與法國、瑞典簽訂了《奧斯納布呂克條約》和《明斯特和約》,“三十年戰爭”正式結束。這兩個和約合稱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文史君說
“三十年戰爭”帶給歐洲人民的無疑是巨大的災難,是可怕的慘劇。由于戰場主要位于德意志境內,戰爭對德意志的破壞尤其嚴重,不僅導致經濟衰退,人口也減少了將近1/3。
不過,這場戰爭對歷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天主教主導歐洲的局面被打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宗教平等原則。戰爭結束后,主權國家興起,國家制度得到重視。《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也形成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個國際體系,開創了以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
參考文獻
宋麗蓉:《神圣羅馬帝國與歐洲國際體系的變革》,吉林大學,2016年。
李卓群,陳明:《17~18世紀歐洲國際關系格局的轉變》,《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年第3期。
石磊:《試析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的原因》,《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王海艷:《三十年戰爭與<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閆瑜:《三十年戰爭和<威斯特發里亞和約>》,《德國研究》2003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頭)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