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林彪任“西北抗日紅軍大學”校長的時候,方才28歲,正值青春年華,還沒成家。那時,延安聚集了全國眾多的優秀青年。這些青年們就經常搞一些文藝活動,并邀請中央領導參加。每逢星期六,延安棗園里就要舉行舞會,中央領導在閑暇之余常去跳舞。林彪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是那種浪漫型的人,所以他從不上場跳舞。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姑娘對林彪傾慕不已。因為在那個崇拜英雄的年代,具有“常勝將軍”美譽的林彪,成為眾多姑娘夢中的白馬王子。但是面對從上海、北平等大城市來的姑娘的青睞,林彪卻表現得無動于衷。
后排右一為張梅
1937年初的一天,林彪應邀到中央黨校參觀。他在黨校校長董必武的陪同下,走進一間教室,就被一位正在發言的漂亮姑娘深深吸引了。那姑娘體形勻稱,大眼、高鼻、小嘴、鵝蛋臉,林彪望著這位女子臉紅至耳根,頓生好感。林彪分手時又提起那位姑娘,董必武心領神會,對林彪說:”她叫張梅(又名劉新民),陜北延川人,出身農家,今年17歲。原在保安國民經濟部工作。” 董必武見林彪對姑娘十分有好感,便提出為他作媒。那天張梅在課堂上也感到那位首長目光的異樣,但沒有往深處想。不料第二天晚上,團中央書記李克玉大姐找她向她介紹了林彪的情況,為他們牽起了紅線。很快,林彪便和張梅在延河邊的樹林會面了。
米脂的婆姨,也算是陜北一寶,張梅又是出類拔萃的,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陜北一枝花,其長相算是女人中的極品,這讓林彪無可挑剔,然而,真正打動林彪的,還是她那活潑開朗的性格。面對林彪的追求,張梅心里自然很高興。雖然林彪不擅長在姑娘面前獻殷勤,但崇拜英雄的她,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份感情。1937年,他們結婚了。
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林彪參加洛川會議之后,就任整編后的八路軍115師師長,沒有返回延安,直接率領部隊奔赴抗日前線。而身在延安的張梅一點都不知道。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傳到延安后,張梅為“抗日英雄”的丈夫而自豪。1938年3月的一天,組織上通知張梅立即啟程,東渡黃河、迎接在前線負傷的丈夫。得此消息,張梅不知林彪的傷有多重,心急如焚,和陪同她的同志快馬加鞭,在延川縣的永平鎮,同護送林彪的人們相遇了。
半年沒見,這時她見到擔架中的丈夫更加消瘦了,臉色也十分難看,傷心地哭了。林彪本打算先回延安治療,但延安的醫療條件不太好。這年冬天,經黨中央批準,林彪由張梅陪同,遠赴蘇聯養傷。在遙遠的旅途中,心力交瘁的張梅早產一男孩,不久就夭折了。
這一去,林彪在蘇聯待了3年。在蘇聯,林彪夫婦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幢舒適的房子里。林彪征戰多年,看慣了刀光劍影,現在終于可以暫時過上安寧的生活了。1941年5月,劉希敏生下一女兒,取名為林小琳。孩子生下不久,希特勒德國就對高蘇聯開戰,戰機經常空裝,他們經常躲防空洞,孩子沒奶,大人受罪,劉希敏脾氣也變得極為暴躁。因為家庭和生活,他們性格上的沖突日益顯露出來,感情也開始出現裂痕。林彪性格孤僻、內向、沉默寡言,愛靜不愛動,除了研究軍事外,他幾乎沒有業余愛好。而張梅活潑好動,喜歡外出參加社交活動,林彪卻不允許她與外界接觸,不許她參加政治、文化等活動。天生要強的張梅哪里能受得了這個?林彪越是不讓她外出,她就越要出去,甚至在星期天也不和林彪在一起,兩人越鬧越僵了。
張梅
夫妻鬧矛盾,沒有誰對誰錯,兩個人都受傷害,兩個人都感到郁悶,越是郁悶,越要尋求一種慰藉。
當時,許多中央領導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后代都在莫斯科學習,這伙年青人十分活躍,節假日和周末經常在一起玩耍,舉行各種討論會和文藝活動。他們知道林彪也在莫斯科養傷,就常常邀請林彪參加他們的活動,并讓林彪講井岡山、講長征、講平型關大捷……可林彪不是愛夸夸其談的人,并不肯多講自己。他的謙遜,更引起了這群青少年的崇敬。
林彪當時正和張梅鬧矛盾,心情十分沉悶,這群青少年的活潑和天真深深感染了他,使他苦悶的生活得到了一絲慰藉。
有一次林彪外出被一群年輕人發現后,被硬拉著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一個身著白色連衣裙的少女驚得林彪嘴巴張得大大的,她高雅無比的氣質、俊秀的容顏深深打動折服了林彪那顆平靜已久的心。
周恩來鄧穎超與孫維世
這個姑娘就是周恩來的干女孫維世。
孫維世天生麗質,藝術氣質極濃,周恩來就把她送進了延安的魯藝學校。1939年,經毛澤東批準,周恩來由鄧穎超陪同,到蘇聯治療右臂,孫維世同機前往,去蘇聯學藝術。在蘇聯,孫維世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戲劇學院學習。
感情一旦萌生,就很難抑制。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林彪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就單獨約孫維世吃飯,席間林彪向孫維世表白自己的心跡,并向孫維世敘述他的人生煩惱。
不久林彪接到中央的命令,讓他盡快回國到抗日前線去,他又一次邀請孫維世話別,兩個人沿著莫斯科的大街慢慢地向前走著,林彪又一次向孫維世懇求,讓她同他一道回國,但卻遭到了孫維世的拒絕。孫維世對林彪是崇拜的,但她是個事業心極強的女性,她熱愛藝術,立志在藝術上有一番作為,不愿意把自己的命運維系在一個男人身上。林彪雖然心里不快,但他還是克制了自己,無奈之下林彪向孫發誓非她不娶,就這樣,1942年2月林彪一個人悵然地回到了延安。
林彪從蘇聯回延安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孩子太小,張梅身體不好,或許因兩人的裂痕已經很深,正在執氣,張梅沒有同林彪一起回國,甚至也沒有到機場去送行,留在了莫斯科,兩人就此已經分手。
在蘇聯,當德軍涌進莫斯科城時劉希敏被轉移到伊萬諾夫城。因為奶水不足,不到兩歲的小琳被送進了國際兒童醫院。張梅參加了工作,教一群學齡前兒童學習中國語言。張梅在蘇德戰爭結束后分別讀了中學和醫護速成班。
一時間林彪精神顯得有些空虛,與張梅的婚姻給他留下了不少精神上的傷害,孫維世的出現又引得他思緒不寧,他必須要找一個女人填補孫維世留下的心靈上的空白,這時一個叫葉靜宜的女人走進了他的生活。
1942年2月14日,林彪從蘇聯返回延安。第二天,延安各界在中央禮堂舉行了歡迎大會。毛澤東、朱德親自參加。開會前,許多人等在禮堂的外和大道上,爭先目睹林彪將軍傷愈后的風采。會上,林彪十分瀟灑地作了《我們必須有鐵的黨,才可以建立鐵的軍隊,才可以正確執行統一戰線的任務》的報告,一時間, 林彪成了延安的風云人物。在歡迎會上,林彪的一舉一動,以及那瘦削剛毅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濃黑的眉毛,都被臺下的一位姑娘看得真真切切,她為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將而心動。
這位頗有心計的姑娘就是葉群,原名葉宜敬,從小聰明伶俐,愛出風頭。她小學畢業后,又到北京上了中學,中學畢業一年后,考取了國民黨控制的電臺,擔任了廣播員。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葉宜敬到了延安,改名為葉群,被安排在女子大學里工作,任教務處下面的組教科長。她個頭不高,五官端正,身材苗條,性格活潑,在延安算得上個美人。正值妙齡年華,她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發愁。對于找一個什么樣的人做自己的終身伴侶,葉群簡直傷透了腦筋。
林彪有了紫色光環的籠罩,有了擇美的資本,有了縱情理由。有一天,他到女子大學,正好校長、副校長和教務處長都不在,教務處里只有一個妙齡女郎正在翻閱雜志,這位妙齡女郎正是葉群。她的腦子反應特別快,是個善解人意的“人精”,一陣閑聊之后,葉群和林彪認識了。葉群的熱情洋溢和落落大方,給林彪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多次尋找葉群示愛。
葉群了解到林彪年齡僅僅比自己大十幾歲,又了解到林彪已經有了妻子和女兒,但她卻動了心思,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要用自己的魅力征服林彪。
“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英雄少真情”,葉群的進入,林彪就把對孫維世的發誓忘了。1943年,林彪和葉群正式結婚。第二年,葉群生了一個女兒,起名叫豆豆。1945年又生了一個男孩,就是林立果。
從此,林彪和葉群結成了終身夫妻。
抗戰勝利后,林彪、葉群帶著1歲的豆豆(林立衡)踏上了東北的黑土地。當他們準備通過敵人在平漢線的封鎖線時,林彪因為發燒昏迷過去。這時,他們身邊的警衛人員很少、還要用擔架抬林彪前進。葉群毅然把女兒豆豆丟到一個彈坑里,拿著手槍,保衛林彪。
通過封鎖線后,林彪蘇醒了。他看到葉群挎著手槍,疑惑不解,有氣無力地問:“你在干什么?”
葉群堅定地回答:“我在保衛你。“回想起當初張梅看到自己負傷后的哭泣和此時葉群的忠誠,林彪心里一陣激動。他暗自慶幸找到一個合意的伴侶。
林彪用目光尋覓,發現小豆豆不見了,便奇怪地問:“豆豆呢?怎么沒看見豆更?”葉群猛地嚇了一跳。
就在他們驚悸不已的時候,林彪的衛土抱著豆豆向林彪揚了揚說:“首長、您放心吧豆豆在這里。”
原來,這個姓董的衛士見葉群丟下豆豆,便悄悄把豆豆撿了回來,豆豆才保住一命。
在東北,葉群一般呆在后方,料理著豆豆和老虎(林立果)。有時,林彪很需要她時,便叫她到前線住幾天。
1948年張梅和東北人民政府組織部長張秀一起回國。 當他們趕到 當時東北局住地哈爾濱時,張梅得知林彪已與葉群結婚、頓時悔恨交加。她既恨林彪薄情、又恨自己單純,最后只能大哭一場。
張梅住在東北局時,葉群看過她一次。一見面葉群居高臨下地對她說:“你有什么困難,我可以給你幫忙。”張梅卻氣就不打一處來,噴道:“我有什么困難也用不著你幫忙,還有組織呢!我不會找你的。”
難堪的葉群悻悻而去。
在組織的幫助,張梅戰勝了痛苦,在東北醫科大學深造5年,專攻藥理、臨床,兼做翻譯工作。1956年,張梅與相識4年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四系主任徐介藩大校結婚。1962年哈軍工四系遷往西安,組建成裝甲兵工程學院,后來又遷到北京。
建國后, 林彪身體每況愈下,在他的政治生活中,葉群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
林彪接任國防部長后, 葉群任林彪辦公室主任。因為葉群精力充沛,敏感活潑,愛張羅,話多,會攬事,一般不擺元帥夫人和“第二夫人”的架子,人緣關系較好,因此林彪的政治活動還真少不了這個“葉主任”。林彪晚年,一般情況下不接電話,一切事情由葉都處理。對于葉群這樣的女人,權力的膨脹,她什么事都能干出來。她多次行使手中的大權,不僅將林彪的一些政治對手淹沒在群眾的“汪洋大海”,而且把自己情感上的“敵人”也也整得無比悲慘。
葉群對與張梅見面遭噴的情景始終沒有忘記,“文革”開始后,葉群通過裝甲兵領導,以“反對林副主席”的罪名,把張梅發落到襄樊的一個農場,同行的還有張梅與徐介藩生的兩個孩子。
后來,葉群知道了林彪追求過孫維世的事,認為是自己的恥辱,就把心中的不滿遷怒到孫維世身上。新中國成立后,孫維世成為戲劇舞臺上一顆耀眼的明星,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但文革爆發后,她就被扣上了“蘇聯特務”的罪名投入監獄,遭到了無情的摧殘,于1968年10月悲慘地離開了人世,年僅47歲。
難怪”1971年7月9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熊向暉談話時就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一些大官、小官,自己不動手、不動口、不動腦筋,什么事都靠秘書,搞成了’秘書專政‘,有的人讓自己的老婆當自己辦公室的主任,這不是共產黨的作風,是國民黨的作風。”
毛澤東說的有的人,就是林彪。
不管別人怎樣看,但林彪對自己的這位賢內助,這個葉主任確實慶幸,對他的所作所為感到滿意,于是他這樣“書贈愛妻葉群”:
生不同衾死同穴,發不同青心同熱。
誰料,“九一三事件”,雙雙折戟沉沙,竟應驗了林彪的贈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