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揚瑄
2020年,56歲的河南阿姨蘇敏逃脫家庭束縛,獨自上路駛向自由的曠野;2024年,由「全女班底」打造的電影《出走的決心》,把蘇敏的經歷定格成永恒。
在引發觀眾共鳴的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大量質疑——高高在上的利益既得者把蘇敏打破規訓的行為異化為「折騰」,他們不理解、不認同,又或者說,他們害怕這種宣戰。
圖源:《出走的決心》豆瓣評論區
如你所見,女性,是一種處境。她們是家庭中免費勞動的默認歸屬者;她們被職場上約定俗成的隱性歧視拒之門外;她們為生活里的惡意騷擾買下「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單。
陣痛是女性的成長底色,但總有人迎難而上。體育界,女運動員們的「出走」故事,也在不斷上演?;蚴菫榱颂剿魃鼜V度,或是為了延續職業生涯,亦或是為了反抗不公待遇,她們在自己的專屬領域續寫《出走的決心》。
一種出走
有些離開,是地理上的位置發生遷移。
從青澀的世青賽冠軍蛻變成國家隊中流砥柱,陳雨菲在近兩個奧運周期撐起了國羽女單的半邊天。東京奧運會的決賽場,陳雨菲鏖戰三局,為中國隊摘得時隔九年的桂冠。
但傷病的困擾、比賽的重壓以及紛擾的惡評,把新周期的美好燃燒磬盡,只留給陳雨菲稱之為「痛苦的、黑暗的」三年。外界賦予了她太多頭銜——她是「雨菲大帝」,她是「國羽一姐」,但包括陳雨菲在內的很多人都忘了,她也是她自己。
巴黎奧運止步四強,嘈雜聲浪頓起,但陳雨菲最大的感受是「解脫」。這個把羽毛球視為全部的女孩,決定暫別賽場、尋找自我。
向世界羽聯申請積分保護后,陳雨菲踏上前往南半球的休假旅程。學英語、當大廚、嘗試公路旅行,陳雨菲終于駐足在沿途的風景旁,一點一點地拼湊起完整的自己。
圖源:@chenyufeiii
然而,不和諧的聲音再次「如約而至」——看不慣她染淺發、聽不慣她練口語,更有甚者造謠她即將為印尼打球。可笑的「挑刺」掀不起陳雨菲心中的絲毫波瀾,但空穴來風的謠言刺痛著為國征戰十余年的她。
陳雨菲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簡潔卻鏗鏘的回應,擊碎了傳聞,也構建起更加堅韌的內心。就像她說過的那樣:「流言蜚語、惡意詆毀,敵不過堅定不移的相信?!?strong>這一次,步履不停的陳雨菲走出了球場壓力和輿論叨擾,輕盈地擁抱住「被討厭的勇氣」。
圖源:陳雨菲微博
同樣是到異鄉,陳雨菲的「出走」是為了找自己,而田志希的「出走」則是為了找機遇。
出生于河北的田志希,曾在2007年的乒乓球亞青賽收獲亞軍,展現出不俗實力。但進入國家二隊后的她在天才遍布的土地上有些力不從心,便漸漸萌生了退隊想法??扇绱肆什莸赝顺銎箟?,未免有些遺憾。
在韓乒隊伍向田志希拋出橄欖枝后,她幾經掙扎,最終選擇入籍韓國尋求舞臺。19歲的田志希只身來到陌生的國度,放棄既有一切、全部從零開始。
2011年加入韓籍后,田志希就在當年的摩洛哥公開賽斬獲女單冠軍;此后五年,她的個人排名一度攀升。巴黎奧運會的女團銅牌賽上,田志希率隊3:0擊敗德國,贏下寶貴的獎牌席位。
圖源:田志希微博
易地逐夢的田志希,已然叱咤韓國乒乓。但一些熱衷于把女性置于「花邊」敘事框架的媒體無視這些成績,轉而把噱頭放在了她外貌的改變上。面對猖獗的流言,田志希并不生氣,反而坦誠回應「整容」熱搜、大方交流變美心得,高下立見的大格局讓中韓網友紛紛折服于她的人格魅力。
圖源:田志希微博評論區
前韓乒教練金炯錫說:「田志希比其他人有著更強烈想提升實力的信念,因此我非常有信心培養她?!故堑?,爭強好勝,從來就不是貶義詞。在這個要求女性收攏倔強、保持內斂的社會,敢于爭取資源、主動尋找賽場,本身就需要超乎尋常的膽魄。
對于田志希,我們可以拋卻那些復雜的評價體系,只是純粹地欣賞一位女性實現目標的狠勁、追尋夢想的野心——這是多么珍貴的女子力。
另一種出走
有些離開,是心理上的歸屬不再明晰。
2002年出生的安洗瑩,被稱為羽壇「天才少女」。全面的球場技術、極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體能儲備,讓安洗瑩的羽球生涯,一路星光熠熠、摧枯拉朽,在風云變幻的賽場上始終穩占一席之地。
圖源:@olympics
巴黎奧運女單決賽,安洗瑩憑借出色發揮拿下了意料之內的冠軍。但在頒獎典禮后的新聞會上,安洗瑩痛斥韓國羽協長期忽視球員感受,并對此感到無比失望:「此刻,我覺得很難繼續與國家隊一起前行。」
隨著安洗瑩的曝光,愈發充分的細節被牽扯進大眾視野。強制裝備選擇、被迫帶傷參賽都是家常便飯;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前后輩」糟粕文化的綁架下,作為團隊中的年輕球員,安洗瑩要承擔大量的額外雜務。
據《環球人物》消息,安洗瑩在去年1月撰寫的長達13頁的舉報材料中寫到:「每天訓練結束后,別人都在休息,我卻被要求給前輩們洗衣服、打掃房間,甚至是男隊員?!?strong>此外,韓媒透露安洗瑩曾遭遇過隊內的語言和肢體暴力,還被迫給男選手洗內褲。安洗瑩渴望得到應有的保護,回應她的卻是變本加厲地欺壓。
一次次的反抗無果沒有打敗安洗瑩,她終于在全世界最矚目的鏡頭下扯破韓國羽協的遮羞布,由此引發了大眾對于韓羽協不當作為的強烈譴責。
圖源:美聯社
輿論壓力下,韓國國會對此展開深入調查,發現除了霸凌事件以外,羽協官員還涉嫌與贊助商勾結貪腐。這個年僅22歲的女孩,形只影單地,為韓國整頓體育亂象撕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大洋彼岸,悲劇也曾上演。
西蒙?拜爾斯自2014年南寧世錦賽一戰成名后,便展露出在體操項目上的恐怖統治力。作為有史以來獲得獎牌數最多的女子體操運動員,無需多言,拜爾斯就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GOAT」。
2018年1月,拜爾斯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則沉重的消息——她是美國體操隊隊醫拉里?納薩爾性侵事件的其中一個受害者。
這個臭名昭著的納薩爾,利用職務之便在近30年間性侵了數百名女性。即使強大如拜爾斯,也因為心理問題在東京奧運會完成跳馬時遭遇「空中失感」,無奈退賽;而被性侵,無疑是她內心陰影的主要來源之一。
自稱「幸存者」的拜爾斯坦言:「忘卻這些事情極其困難。即使全力備戰東京,但一想到這我就會心碎。而且我還得時不時回到被性侵的地方?!?strong>這個夢魘之地就是卡羅利訓練場,在這里,許多女孩經受了殘酷虐待,甚至被人渣凌辱、侵犯。
2021年9月的國會聽證會上,為了進一步制裁罪犯,即使幾度哽咽,拜爾斯也選擇再次袒露傷疤。聲討失職的美國體協和奧委會之余,她不忘鼓勵其他受害者站出來檢舉罪證。在女孩們的共同努力下,納薩爾被判處40至175年的監禁。
圖源:法新社
拜爾斯懇切地說:「我們需要知道,為什么這些事情會持續發生;我們需要采取行動確保不再重蹈覆轍?!?strong>雖然無法斷言發聲之后是否真的可以避免性別暴力,但至少可以確認沉默和隱忍一定會成為加害者的「興奮劑」。
巴黎奧運前夕,一部聚焦拜爾斯的紀錄片《RISING》在網飛上線。而拜爾斯,也確實如同升騰的日月、奔涌的潮汐,閃耀于法國貝爾西場館,以3金1銀的戰績一舉擊破陰霾。
圖源:NETFLEX
「娜拉走后怎樣」
19世紀,挪威戲劇家易卜生創作的《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娜拉在意識到自己的從屬地位后斷然出走。后來,魯迅發出了「娜拉走后怎樣」的疑問,但他指出在沒有劇烈戰斗取得經濟平權的情況下最終只能草草收尾——「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p>
而如今,新時代的娜拉們身體力行,為這個疑問拼出了另一個答案。
如果說蘇敏的逃離是「蓄謀已久」的抗爭,那么競技體育賽場上的女性運動員們,便在不斷拓寬著「出走」的意義——陳雨菲的澳洲之旅是尋找自我的開場,田志希的遠赴他鄉是堅守熱愛的楔子,安洗瑩、拜爾斯的硬剛到底是勇敢維權的序章。
當然還有。鄭欽文黝黑的膚色、健碩的線條,宣告著對于「白幼瘦」單一審美的出走;張雨霏生理期仍狂攬六枚獎牌,宣告著對于「女子本弱」迂腐觀念的出走;領獎臺上女孩們惺惺相惜的真摯情誼,宣告著對于極富揶揄調侃意味的「三個女人一臺戲」的出走,正如劉凡所言:「‘三個女人’是一出好戲、一段佳話。」
「出走」從來就不是幼稚的賭氣之舉,而是自我表達的需求,是兼具勇氣與智慧的考量,是挑戰傳統模式、推翻刻板印象、重塑女性力量的機會。出走之后,其他身陷桎梏的女性得到啟迪和鼓舞,即使暫時無法付諸實踐,卻也在心中埋下種子,總有一天破土而出。
平凡的家庭主婦,奪目的世界冠軍,還有千千萬萬不同國籍、種族、信仰的女性,此時此刻都只有一個共同身份。她們奔赴熱愛的夢想、捍衛應有的權益,讓女性困境被擺在臺面上、被鎂光燈聚焦;她們向世俗呼喊:「女孩不僅不下場,還要上桌吃飯、上桌吃飽?!?/strong>
出走的第五年,蘇敏在給自己的信中寫道:
「為自己驕傲吧,你一個人度過了那么多艱難的時光。希望你的余生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風、面對雪、面對朝陽。希望你自由地活著,永遠在看花的路上?!?/p>
女孩們,只有手握方向盤,才能抵達心中的遠方。當自駕的車輛飛馳而過,負面聲潮便如同渺小砂礫被卷進輪胎、隱入云煙,揚起的塵土是我們光榮的勛章。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