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科莫湖(Lago Como)也稱拉里奧湖,位于意大利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一冰川湖。本文為何依教授的一次心靈之旅,她從萊科至貝拉角至科莫,再返回萊科。
本文字數:2031字
閱讀時間:7分鐘
科莫湖(Lago Como)也稱拉里奧湖,位于意大利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一冰川湖,由于被幾座山包圍并分割,總體上是三段狹長形湖泊組成的人字形水系。
縱橫數百里的崇山峻嶺,擋住了北方的寒流,形成了科莫湖溫暖濕潤的小氣候,植物繁茂的生長,小村鎮沿著人字湖的溝谷散落在兩岸的坡地上。
放看望去,色彩斑斕的房屋,隨形就勢,高低錯落,簇擁在小教堂的周圍,構成一個個生活社區。
科莫湖的自然風光和人居環境也受到富豪們的青睞,許多歐美社會名流為在科莫湖畔擁有一幢別墅而驕傲。
本次線路圖,萊科至貝拉角至科莫,再返回萊科。
住在萊科鎮(LECCO),人字型科莫湖中一座安靜的小鎮,兩岸建筑依山而建,處處都是湖光山色。
晚上八點,雨后萊科鎮,夕陽的余暉從山后閃出。
說是湖,更像是一條河。
面對一池清水和云霧,對岸的山巒及城鎮內的鐘樓,亦真亦假,夢境一般。
湖畔的空氣都是甜的。
鐘樓下的城鎮。
以水井為中心的社區結構,很意大利。
長街在山下展開。
幽靜的小巷藏在城鎮深處。
第一站就去人字形交匯處的貝拉角(Bellagio),是科莫湖最出名的一個小鎮,意大利語是"位于兩湖之間",從萊科鎮到科莫鎮的船只,都要在貝拉角轉乘。
渡船來了!
在這個來來往往的水上交通線路上,渡口的工人與當地的乘客似乎都熟悉。
船一到,這個跳板就搭過來了。
同行的曾老師極力想把我大武漢介紹給老外。
陽光明媚,湖面上的風很大。
這家酒店就在渡口邊,上岸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
到貝拉角了,拱廊中有很多小商店,果然很熱鬧!
女老板是故意擺個pose讓我拍的。
有人經過的階梯。
山后的風景不一樣,被這個路口吸引住了。
這條彎彎的山路真安靜。
轉角處的石板凳可以休息一下。
轉過來,這條對著湖泊的坡路,綠樹襯紅屋。
清涼的湖水。
水邊的鳥鷗。
科莫湖水邊的這些埠頭,長長的伸向湖中,有點像蓋茨比伸出手想要抓住對岸的黛茜。
科莫湖最明媚的時分,接近于中午,這個時候才見得氣象純明,天色湛藍,山色蒼老,湖面波光粼粼,朵朵白云從山外飄來,掠過湖面,船在湖面劃出一道漣漪,給爽朗的風景更添一份生動。
科莫湖之所以能讓人如此著迷,意大利的風情小鎮功不可沒。
小鎮于湖畔的山谷岙地中,溪流在山間流淌而下,在湖中濺起陣陣飛滟,色彩斑斕的建筑倒影水面,天堂也就如此吧。
一組普通的房子,喜歡右邊那個煙囪和檔墻。
岸邊的船塢,太美!
古舊的色彩,歲月的痕跡,再來一張近的。
現代感的白色方盒子,很抓眼球。
岸邊的停船場?
那幢桔色別墅一定有來頭。
兩岸標準的候船室。
青山襯托的小教堂,格外突顯。
房子,門前水階,還有自家的小船。
親水的公寓也讓人神往。
院子里的水鳥是自家養的嗎?
小倆口一起回家的感覺真好。
綠蔭與臺階的組合,也是兩岸城鎮和碼頭的標配景觀。
這大概是個酒店。
上網一查果然是一家四星級酒店,名稱為卡洛塔莊園。位于特雷梅佐鎮,建于1747年,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臺地園,以珍稀的花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一些花卉植物甚至長到了22米高。
這座別墅花園還擁有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收藏了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杰作。
卡洛塔莊園酒店(來自網絡)。
帶園林的豪宅,是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的別墅,拍攝星球大戰的外景地。
在星戰前傳里,黑勛爵和納比星女議員定情的一幕是在這里拍的。
如果上岸去看看,應該是這個樣子滴(來自網絡)。
(來自網絡)
小船是如何上房頂的?
大戶人家院子一角的亭子。
豎向肌理,還有就是城鎮色彩規劃管理很重要?。?!
船庫。
很規整的房子,好像學生作業。
錯落有致的斜屋頂。
魯迅說過,我家后院有兩顆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這個院子卻有兩顆相擁在一起的柏樹。
哇,色彩!
共享美景。
同船者。
右邊房子的臺階入水。
普通的公寓,隨形就勢一樣美。
真鳥!
有點像傳說的地震云。
被稱為"意大利的天堂"的伊索拉島。
船到科莫鎮Como,一座聞所未聞的小鎮,厚重的歷史積淀讓我驚喜不斷。
此刻,籠罩在陰云下更有種神秘感。
有建于1215年的市政廳、十四世紀的大理石教堂等哥特式與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國立絲綢學院與絲綢研究所。
一座中世紀的羅馬風教堂,在18世紀的時候改造成了市政廳,這兩種功能還可以互換?應該不是孤例吧。
酒吧窗扇中的市政廳,虛虛實實。
這個石砌的是神圣羅馬帝國歷史上著名皇帝巴巴羅薩建造的。汪哥注釋
建筑色彩,美的無法言語!
色彩搭配。
這個有著夸張煙囪的古宅好美!
安靜的城鎮,半天才等來三個人。
意大利老男人很講究。
講究的老男人才叫帥!
又一個意大利新理性主義的建筑案例。
轉角墻上的雕塑為這條街道增添人文主題。
一個古老的小廣場。
盡端那組半露木的橙黃色房子,是科莫目前現存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典型的halftimber house,是建于公元十世紀左右。
好看的建筑不需要標新立異。
穿運動服的殘疾人。
年輕人讓街道有活力。
這條街道的墻面,掛著一個個袋子,里面種植著白花,形成一條花街,特色景觀就是這么簡單。
慢悠悠街道。
很體面的老倆口,開一輛迷你小車。
墻壁上的彩畫,印刻著城鎮的記憶。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讀城 | 何依:大山深處有人家——南漳馮家灣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讀城 | 何依:童話與歌劇的小城——盧卡(LUCCA)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年會 | 學術研討會七:美麗中國、萬象更新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