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霸東南亞的日軍第18師團,竟是80萬國民黨軍都打不過的最強師團,而就是這支部隊殘害了我國30萬同胞,成為我國人民永遠抹不去的傷痛,但也正是這支日本所謂的最強師團,卻在緬甸北部被我國遠征軍全部殲滅,那么他們到底是怎樣失敗的呢?
1945年,緬北會戰宣告結束,中國遠征軍在此次戰斗中,全殲日軍第18師團,重創日軍第53師團,第2師團 第33師團和第49師團,期間日軍傷亡人數達10.8萬余人,俘虜323人,繳獲大炮186門,戰車67輛和汽車552輛,打破了日本“最強18師團永不戰敗”的神話。
日軍第18師團是在1907年被建立的,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年8月23日,日本公開對德國宣戰,而此時的第18師團已偷偷從山東半島的龍口進入我國境內,隨即戰斗打響。雙方交戰了約一個星期,于11月7日,德國軍隊投降。但不久后,18師團被裁撤,原因是當時日本參加了西伯利亞戰爭,他們的出兵導致軍費超過預算負荷,于是在1922年,日本決定將第18師團 、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一起裁撤。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為了緩解前方兵源吃緊,決定將早年取消番號的第18師團重新建立,因為日軍當時規定,每個部隊后備部隊的成員,必須有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學生以及預備役軍官等,以便需要擴大戰爭規模時抽調精兵,如此的硬性條件,也讓第18師團在短短一周內重建成功。
8月13日,在國民黨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的指揮下,軍隊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猛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這是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且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而這也是第18師團重建后第1次進入中國的戰斗。
在淞滬會戰開始之前,蔣介石就已經派人查看過杭州灣的地形,他們一致認為,杭州灣就是一個很淺的灘涂區,日本的軍艦很難開過來。這一地區算不上核心的戰略要地,派少部分兵力守一下就好了。但是日軍卻恰恰相反,他們對杭州灣地形反復研究之后,發現杭州灣其實是最佳的登陸場所。隨著淞滬會戰的開始,80萬的國民黨軍隊越打越吃力,最后不得不把駐守在杭州灣的兵力調集到了最前線,所以當日軍第18師團來到杭州灣的時候,無比驚訝地發現,這里的防守形同虛設。
第十八師團從杭州灣登陸之后,直接從后方包抄了中國軍隊,正在前線浴血拼殺的中國軍隊猛然間發現自己的后路被切斷,他們即便是想撤退也寸步難行了。因此,腹背受敵的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聲勢浩大的淞滬會戰輸了一個精光。
大獲全勝的第18師團士氣高漲,于是繼續跟隨日軍大部隊,一路南下侵害我國土地,隨后他們來到蕪湖,制造了蕪湖大屠殺。在這里他們先用60余架日機,對蕪湖進行了連續5天的空襲。繁華的房屋街道都變成了廢墟。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幸存的一萬多名無辜百姓召集起來 然后嬉笑著將他們殘忍殺害。到最后,蕪湖地區到處硝煙四起,血流成河。
蕪湖大屠殺
但這次的屠殺,僅僅是他們的一個開始,因為短短8天后,他們制造了另一場更為慘絕人寰的事件。
12月13日 南京淪陷,同時第18師團開始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42天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殘酷暴行,讓無數百姓不幸喪命。經統計,日軍在此殺害的人數高達30多萬。制造了罄竹難書的特大慘案。
南京大屠殺
隨后,他們繼續南下,相繼攻占我國南方等地區,他們燒殺搶掠,所到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然而他們現在有多“狂”,最后所得到的“報應”就會有多重。 日本第18師團把中國百姓壓榨完后,就繼續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作戰,而在第18師團攻占緬甸時,終于迎來了他們的絕命戰役。
1941年12月8日,日本成功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一直在華南活動接受熱帶叢林訓練的第18師團,突然開赴馬來半島進行侵略,并以3萬人俘獲8萬英軍的戰績,震動世界。新加坡淪陷后,為了報復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第18師團竟在新加坡大開殺戒,無數華人慘遭殺害。
當時英國的遠東殖民地也岌岌可危,尤其是緬甸、印度、馬來亞等軍事重地。于是英國打算借中國人長期抗日的力量,去挽救遠東后方的危機,而中國則為了保住滇緬這條最后且重要的國際交通運輸線,表示愿意與英國開展合作。于是雙方在1941年12月23日簽訂《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明確規定雙方共同防御日軍進攻滇緬公路,由此中國遠征軍成立。
1943年, 日軍第18師團開始入侵緬甸,而組成盟軍的中、英、美三國已聯合作戰。所以第18軍團進入緬甸的第一步,就打算一舉攻占英帕爾物資補給基地,這樣就能切斷我方軍隊的后勤補給。因為之前日軍攻占新加坡時,有8萬英軍向日軍投降,所以中國遠征軍和駐緬的英軍士氣低下,由此帶動戰斗力也大幅降低。而日軍第18師團卻屢戰屢勝,士氣高漲。所以雙方交戰的結果也就變得明顯,中英軍隊戰敗,日軍很快占領大半個緬甸。
日軍占領大半個緬甸的結果,是每位戰士都不能接受的,于是三方盟友重新商議決定采取硬碰硬的逆向作戰思維。日軍18師團不是被稱為叢林作戰之王嗎,那么就想辦法在叢林中擊敗他們。于是我方3萬遠征軍重新訓練以適應叢林作戰,經歷過重重磨煉后,中國遠征軍重整旗鼓再一次進入緬甸繼續為殲滅日敵奮斗。
1944年1月,我軍向第18師團所在的瓦魯班陣地發起攻擊。先由飛機轟炸,坦克車再迅速推進,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勢下,18師團竟仍頑強抵抗,一時雙方陷入對峙。
而就在此時,我國部分遠征軍被第18師團的主力部隊包圍,但也就是這次包圍,竟讓第18師團受到了第一次重創,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當時統帥我方遠征軍的參謀長是一個叫史迪威的美國人,他在判斷日軍兵力分布時出現了錯誤,直接導致了部分中國遠征軍被日軍包圍。也就是說,一開始炮火轟炸的,只不過是第18師團的小股兵力,而真正的主力卻圍住了我軍的部分遠征軍。但就是如此不利的局面,被圍的遠征軍仍選擇與第18師團的主力硬碰硬,雙方在另一片叢林中進行交戰,實力與人數懸殊如此巨大,但遠征軍戰士仍將戰斗持續了半個多月,隨后抗日名將孫立人親自率兵增援,與被困遠征軍形成前后夾擊的態勢,將第十八師團的主力全部殲滅。
而得到此消息的剩余日寇和18師團余部,決定撤到胡康河谷,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落地休整,我國遠征軍就迅速追趕了上來,而丟失主力部隊元氣大傷的18師團余部,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地防御他們的陣地不斷丟失。
第18師團節節敗退,于是他們決定垂死反擊,但就在這時,大批的支援飛機呼嘯而來,將密集的炸彈投向了第18師團所在的地域。一番狂轟亂炸后,中國遠征軍再一次吹響了沖鋒號 ,日軍第十八師團的“死神”降臨。為國民報仇雪恨的時刻到了,每位戰士都“紅著眼”沖鋒在第一線,局勢瞬間明朗,這時士氣高漲的遠征軍竟然還駕駛著一輛坦克,直接沖進日軍的司令部,壓死了里面的好幾位日本高級軍官。在打掃戰場時,遠征軍戰士們還繳獲了第18師團的關防大印。
經此一戰,日軍第18師團被全部殲滅。隨之,就有了開頭那一幕,中國遠征軍一戰成名,數萬名戰士們也替死在第18師團槍下的無辜百姓報了仇。
血債必要血償,日敵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就必須由他們自己親自償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