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年逾古稀的秦基偉再次來到了朝鮮。看著這片自己曾經揮灑血汗的土地,金日成問他想去哪里,老將軍脫口而出:“上甘嶺。”
秦基偉為什么想去上甘嶺?他和朝鮮有什么樣的羈絆?上甘嶺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什么?
15軍奉命入朝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央決定出兵援助。秦基偉在抽調部隊入朝的時候主動請纓,希望中央可以考慮15軍。
秦基偉申請入朝的理由有兩個,首先,15軍還保持著完整的野戰軍結構,沒有劃歸地方,兼任任何建設任務。
當時15軍負責在西南剿匪,機動性非常強,說走就能走,說打就能打,完全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羈絆。
而且15軍一直沒有停止過戰斗,全軍對入朝這件事興致高昂。此時的15軍士氣高昂,戰斗的弦繃得緊緊的,一定能在朝鮮打出不俗的戰績。
然而秦基偉雖然請戰了,但15軍能不能去朝鮮,也不是簡單能定下的。雖然和其他部隊相比,15軍確實有自己的優勢,但這并不是一定要讓15軍出戰的原因。
因為當時西南打算成立公安軍,秦基偉是預定的司令員。而組成公安軍的部隊,就是包括15軍在內的五個滿編師。
秦基偉也知道這個消息,但他也清楚一點,現在還不是安居樂業的時候。
如果國家太平無憂,15軍要改為公安軍,自己也能安心當公安軍司令。可如今國家還沒安穩下來,朝鮮還在打仗。
他們的戰友還在外浴血奮戰,身為軍人,怎么可能在國內太平享樂,茍且偷生。
不過秦基偉雖然求戰心切,但中央并沒有同意他的請求。因為當時第二次戰役馬上就要開始了,此次戰役,必定會派剛入朝的部隊作戰。
所以中央經過思考,決定派第九兵團入朝。作為加強兵團,第九兵團的實力在眾兵團中屬于上層。
而且第九兵團之前一直在積極備戰,能夠直接投入到戰場上去。如果要派15軍,就勢必要組建一個新的兵團。
這樣一來,部隊之間彼此不熟悉,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磨合。可戰機稍縱即逝,根本沒那么多時間讓他們去磨合,所以只能派能立馬投入戰斗的第九兵團。
秦基偉雖然遺憾,但他也沒有灰心。就在不久之后,他再次提出了入朝作戰的想法,而這個,中央終于批準了。
不過因為部隊準備不足,中央決定讓15軍前往邢臺編入第三兵團。在和其他部隊磨合過后,等后勤到位再去朝鮮。
步兵打飛機
15軍入朝作戰的時候,已經臨近第四次戰役的結尾了。和第一批入朝的部隊相比,他們的裝備要強得多。
除了有不少炮兵部隊,還配備了高射機槍。
在剛入朝的時候,秦基偉就感受到了朝鮮戰場的殘酷。
美軍的飛機時不時飛過頭頂,低空飛行的飛機將戰士們的帽子都要掀飛了。為了躲避美軍的飛機,他們不得不夜間趕路,白天休息。
然而這樣一來,他們就沒辦法在規定的時間里,到達預定的地點。
為了解除飛機威脅,秦基偉想了個辦法:大膽前進,以打代防。
對15軍來說,步兵打飛機不是一件稀罕事。在解放洛陽的時候,他們就曾經用步槍,打下了老蔣的飛機。
老蔣的飛機也是美國的,就算美軍的飛機要更先進,但15軍的武器也更先進了。他們已經有了高射機槍,射程比步槍遠得多。
碰見敵機的時候,他們就組織高射機槍射擊。這樣一來,飛機受到威脅,就不敢繼續低空飛行了。
而高空飛行,飛機就只能盲目投彈。準確性就下降了很多。再加上山峰和樹木的掩護,15軍的行軍之路也安全了很多。
15軍入朝之后,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芝浦里和敵軍展開了血戰。第五次戰役之后,李奇微發出和談請求,雙方不再進行大規模戰斗。
所謂和談,其實也只是美軍拖延時間的一種想法罷了。不過即便在休戰時期,秦基偉依舊在研究美軍的情況。
其實上甘嶺戰役開始前,誰都沒想到后來會擴大到那樣。當時秦基偉等人分析,敵人進攻的方向有兩個。
一個是主攻西方山,五圣山是輔攻;一個是主攻五圣山,但主要承擔攻擊的應該是忠賢山,敵人大概會側擊五圣山。
經過分析,軍部認為敵人最可能選擇第一種方案,也就是主攻西方山。因此在部署防御部隊的時候,他們是以西方山為重點來部署的。
但誰知敵人這次不按套路出牌,居然將主攻的目標放在了五圣山的方向。而那時的五圣山,防御相對薄弱。
慘烈一戰
敵人這次的進攻,延續了他們以往的風格:先轟炸,然后步坦協同。只不過這次特殊的一點在于,此次敵人投入的火力十分強大。
戰斗剛開始的時候,敵人就開始對著我軍陣地轟炸。
因為敵軍是突襲,我軍的電話線最先被炸斷。聯系不上團部,讓守備部隊無法展開作戰。
最后還是電話班副班長用生命為代價,才換來了三分鐘寶貴的通話時間。作戰命令被下達后,秦基偉就密切關注戰局。
但因為當時電話線、步話機的天線都被炸斷,所以他根本聯系不上前線。秦基偉按照美軍一貫的行事,判斷對上甘嶺的攻擊是佯攻。
因為當時除了五圣山之外,西方山、忠賢山也遭到了敵人猛烈的火炮攻擊。和上甘嶺的險峻小路不同,西方山附近都是平坦的大路。
美軍的坦克要進攻,這種大路是最好的選擇。秦基偉的預判失誤,導致了剛開始我軍產生了較大傷亡。
不過很快,我軍就反應過來,上甘嶺才是敵人主攻的陣地。戰士們利用坑道戰,和敵人拼命周旋著。
每次敵人朝陣地轟炸的時候,戰士們就躲進坑道里。等炮轟完了再出來,和進攻的敵人展開戰斗。
但躲在坑道里也不是萬無一失,總會產生傷亡。
敵人在此次戰役中,投入了大量的炮彈。躲在坑道里的戰士,必須忍受著強烈的震蕩。很多人牙齒都磕掉了,甚至有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可即便如此,坑道依舊是我軍抵御敵人炮擊的最佳防御。上甘嶺的陣地只有3.7平方公里,按照美軍炮轟的情況,炮火可以覆蓋全陣地。
如果沒有坑道,我軍要么就直接被炸死在陣地上,要么就只能將陣地拱手讓人。
但對戰士們來說,美軍的炮火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沒有后勤補給。從戰斗一開始,美軍就對我軍后勤展開嚴密的監視。
一旦發現有后勤部隊往五圣山運送補給,美軍就會用飛機轟炸。
在那種情況下,補給根本運不上去。戰士們在進行激烈戰斗的同時,還要忍饑挨餓。為了送補給,運輸員冒著炮火一次次出動。
在這場戰役中,傷亡比例最高的不是前線戰士,而是后勤的運輸員,他們的傷亡比例高達90%。
一開始的時候,秦基偉甚至不敢睡覺。他日夜守著電話,就為了第一時間得知前線的形勢。
而在這次戰斗中,15軍也傷亡慘重。為了支援戰場,秦基偉甚至連自己的警衛連都派出去了,這是在朝鮮戰場上,第一次用上軍長的警衛連。
在這場戰斗中,涌現了無數動人心弦的戰斗英雄。他們舍生忘死,甘愿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為部隊迎來勝利。
在訪問朝鮮的時候,金日成給秦基偉展示了朝鮮的發展。看到朝鮮如今欣欣向榮的模樣,秦基偉也是十分高興。
金日成問他還有哪里想去,秦基偉立馬就說上甘嶺。他忘不了這個埋葬了無數戰友的地方,他想看看那些犧牲的戰士們。
雖然上甘嶺處于南北非軍事區內,但金日成還是派飛機將秦基偉送到上甘嶺上空,以俯瞰的方式看到了這片土地。
再次看見那些熟悉的陣地,好像又看見那些熟悉的人在和他打招呼。秦基偉緊緊盯著下面,良久只留下了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