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有兩條消息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注意,首先近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了西方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拍攝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顯示在中國某地一處空地上,密密麻麻麻地停放著幾十輛導彈發射車,英媒稱這是解放軍的東風-26遠程彈道導彈發射車,照片中的發射車數量高達59輛!按照一輛發射車搭載一枚導彈外加兩輛備彈車計算,這59輛發射車可以在短時間內打出177枚東風-26遠程導彈!英媒稱這是中國東風-26彈道導彈“正在增產”的一個信號。
看到這里可能有網友會擔心,東風-26怎么能就這樣被西方的衛星拍到了?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必擔心。通過照片可以看到,這59輛發射車刻意停放在了一處空地上,停放區連一棵樹都沒有,當然空地的好處是便于停放,但停放在空地上會被衛星拍攝到這一點我們絕對不會想不到,既然如此還將59輛發射車停放在這一處空地上,說明咱們根本就不擔心被衛星拍到,甚至就是有意讓對手看到,畢竟前幾天央視都公開報道了火箭軍某旅幾十輛導彈發射車密集停放的畫面。
另外一個消息是,日前我國宣布了“產業西遷”的戰略,具體就是要將一些原本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的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進行遷移!我國這一戰略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提振就業和經濟,促進區域的均衡發展,但一些外界人士和外媒認為這個“產業西遷”的戰略背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戰時位于東部沿海的產業工廠相對容易遭受攻擊,遷移到中西部后可以確保這些產業在戰時安全、穩定、可靠地運轉,這是為大戰做的一種準備。
有外媒和一些人士結合這兩點消息后認為:中國正在為兩岸統一和中美之間的“終極攤牌”做著全面準備,也就是為一場爆發于臺海的高強度戰爭做著準備。那么這樣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呢?其實這都是外界的一些猜測而已。首先來看外媒所謂東風-26正在增產的消息,我國東風-26彈道導彈在2019年首次公開亮相,但在2016年前后這款導彈就已經服役,作為我國主力遠程導彈,服役已經8年的東風-26一次擺出幾十輛發射車這是很正常的,外媒通過一張衛星照片就判斷東風-26正在增產是毫無根據的。
其次,我國提出“產業西遷”的戰略其實就是結合我國人口分布、產業布局以及未來的科學合理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調整而已,這樣的調整目的還是為了發展經濟、促進就業以及區域的平衡發展,與“為大規模戰爭做準備”聯系起來是很牽強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如果戰爭到來,保證工廠產業的正常運轉當然很重要,但這不能依靠轉移產業的具體位置來保證,想要在戰時保證工廠產業的安全和有效運轉,最有力的方式還是要提高自己的軍事防御能力和抵御進攻的能力,如果這一點做不到,工廠產業遷移到哪里也沒用。
比如近些年來美軍針對在西太作戰提出的“海空一體戰”戰略,那就是要徹底消除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之間的兵種壁壘,集結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的主力精銳及核心武器裝備,打一場大規模聯合作戰。美軍的航母戰斗群打擊半徑上千公里,美國空軍擁有戰略打擊能力,隱身戰斗機加隱身轟炸機攜帶遠程導彈可以攻擊上千公里至數千公里之內的目標,面對這樣的一個對手,靠遷移的方式保證工廠產業在戰時的安全是完全不可靠的,最可靠的方式是能夠有效破解美軍的這一“海空一體戰”,比如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戰略。
如果在西太與美軍爆發沖突,美軍不管有沒有“海空一體戰”的戰術,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都是其作戰的核心力量,美國海軍的航母戰斗群、美國空軍位于西太的大型基地都必須將其壓制,而壓制對手的這些目標,遠程導彈就是重要的作戰資源,比如既可以對地攻擊又能反艦作戰的東風-26!東風-26射程可達5000公里,整個西太都處于東風-26的打擊范圍之內,像這次被西方衛星拍到的59輛東風-26發射車,將全部177枚導彈打出后意味著對手至少有多支航母戰斗群或多個大型空軍基地被壓制摧毀,這才是保證自身安全的最有力方式,而不是靠遷移工廠產業的位置。
總之,外媒并沒有證據證明東風-26正在增產,將中國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產業遷移戰略解讀為為大戰做準備也非常牽強。不過我們要相信的是,在臺海問題上兩岸必須要統一也終歸會統一,而且我們相信兩岸統一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同時解放軍也有絕對的實力應對任何外來干涉勢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