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晚的澳門銀河綜藝館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備受矚目的“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會”澳門站如約而至。與過去3站演唱會一樣,刀郎只穿一件黑色T恤、一條綠色休閑長褲登場。沒有化妝、沒有伴舞、沒有煽情、沒有過多的表達,他只是很接地氣地,一首接一首演唱,歌聲穿透歲月的塵埃,直擊人心。
刀郎澳門演唱會深情觸人心
香港《大公報》記者 李薇 、梁濤、沐晚
演唱會內場,隨著《沖動的懲罰》《披著羊皮的狼》《情人》《黃玫瑰》被唱響,粉絲在刀郎的帶領下唱起了大合唱。而演唱會外場,則聚集起了不少買不到門票的粉絲,他們同樣是不遠千里來到澳門,在抖音大V的帶領下,以直播方式大膽開麥。
99.99米簽名長橫幅“示愛”
從昨日上午開始,就有不少內地粉絲陸續抵達澳門機場或通過拱北口岸過關提前感受澳門風情。在抖音上,無論是大三巴還是澳門威尼斯人、倫敦人等商場,都能看到刀粉身穿統一服飾,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錄制視頻。他們或放聲高歌刀郎的歌曲,或拍攝祝福視頻,氣氛熱烈。而澳門的各大商場和酒店也十分給力配合,大多會循環播放刀郎音樂,并在顯眼的LED位置放出刀郎演唱會海報。
在距離演唱會正式開始還有8小時前,澳門銀河綜藝館門口更是聚集了不少刀郎粉絲。有女孩拉起二胡,為男粉絲伴奏唱響《西海情歌》;有深圳歌迷身穿統一服裝、佩戴統一配飾,為刀郎高歌《情人》;有視障人士,在家人陪同下前來,唱起了《愛是你我》;還有粉絲拉起了99.99米的簽名長橫幅,表達對刀郎的喜愛之情。
距離演唱會開場尚有近兩小時,場館外已有大量刀郎歌迷聚集,準備了應援物等候進場。應援物包括印有刀郎卡通形象及“刀迷”字樣的服裝、背包及貼紙,歌迷熱情高漲。
澳門本地歌迷鄧爺爺很早已到場外等候,他告訴記者,今次是家人知道他喜歡刀郎,專程訂票送他來見偶像。被問及有什么話想對刀郎說,鄧爺爺表示,希望他能夠發揚中華民族的音樂。香港粉絲田先生和姐姐今次專門趕到澳門看刀郎演唱會,田先生的姐姐表示,“希望刀郎到香港開多幾場。”
87歲成都奶奶千里追星
記者在現場所見,年輕歌迷也不在少數。1999年出生的胡姓歌迷,就是“刀迷”中的年輕人。他表示,自己從初中時開始喜歡刀郎的歌,最開始聽到的是《永遠的兄弟》,今次也搶到了兩日演唱會的門票。從深圳專程來見偶像的戴先生笑言,“刀郎出道的時候我剛出生”。今次除了看演唱會,他還購買了周邊禮盒,“我來時想的就是,有什么買什么,因為刀郎真的太少出來了,希望有東西留作紀念。”
早前,澳門文旅在抖音上為刀郎量身定制了一條34秒的宣傳片,據悉,這是澳門文旅首次為歌手藝人專門發宣傳片。而刀郎演唱會對澳門文旅亦有所帶動。楊先生一家三口從江蘇來看演唱會,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澳門玩了幾天。陳先生和朋友也提前一天到澳門,先旅行、再聽演唱會。他表示,明天還會去珠海等周邊地區轉一轉。
在本場演唱會中,最亮眼的“刀粉”莫過于被粉絲戲稱為“鉆石粉”的87歲成都奶奶。追星40年,奶奶看了不少刀郎的演唱會。本次刀郎巡演,奶奶已經看過南京和廣州兩場演唱會。在澳門機場,當她一走出來,就有不少同樣前往看演唱會的刀迷認出了她,并給予大大擁抱。在演唱會正式開場前,成都奶奶也送上對刀郎的祝福,希望他好好愛護自己,把身體照顧好。
演唱會經濟帶動澳門文旅暢旺
香港《大公報》記者 李薇
刀郎給澳門文旅帶來的影響,在業內人士看來實屬“不可思議”。澳門棋人娛樂制作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謝復生指,上一次給澳門帶來“潑天流量”的藝人還是張學友和劉德華。
謝復生透露,自2023年以來,澳門演唱會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僅棋人娛樂就舉辦了200多場演唱會,數量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這些演唱會,對澳門文旅、經濟拉動明顯。”謝復生舉例今年6月份的張學友演唱會,當時澳門處于旅游淡季。但在演唱會期間,“金光大道”一帶餐飲業生意增加約30%,凼仔島的也有一定量的拉升輻射,幾乎與國慶黃金周不相上下。
謝復生分析,近幾年澳門的消費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的00后、90后觀眾涌入演唱會現場,他們的旅游風格和消費習慣與前幾代人大不相同。“年輕一代更傾向于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尋找打卡地點,而不是靜下來去慢慢感受在地文化。這導致澳門的餐飲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火的特別火,冰的幾乎無人問津。”
謝復生建議,在演唱會經濟上,澳門與香港可加強合作,攜手邀請一些歐美藝人來兩地演出,從而吸引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游客前來港澳游玩。“外國游客飛行十幾個小時過來看演唱會,一定會愿意留下來住宿,并體驗一些在地文化。我相信這可以促進兩地旅游業的多元化發展,為我們的經濟注入新活力。”
洛杉磯華人“刀粉”三次回國看刀郎
香港《大公報》記者 李薇
美籍華人黃如楓專門搭乘飛機,從洛杉磯帶朋友和外國友人組團到澳門看刀郎演唱會。這是刀郎本輪巡演中,他第三次從洛杉磯直飛中國觀看。黃如楓介紹,刀郎在國外很受歡迎,大部分華裔粉絲為60后到80后。在國外華人開的超市和酒吧等場所,經常會循環播放刀郎的歌,也有外國歌手會翻唱刀郎的歌,“在溫哥華、倫敦、伊斯坦布爾、巴塞羅那等城市的大街上,經常能聽到街頭歌手翻唱,大家唱的最多的是《西海情歌》。音樂無國界,刀郎老師帶著自己的樂隊,把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變成流行音樂,推向了國際舞臺。”
記者注意到,刀郎對新疆這片音樂土壤特別眷戀。他將“山歌響起的地方”在線演唱會的所有打賞收入,通過騰訊公益平臺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用于“守護新疆兒童成長”項目,以支持新疆有需要的兒童少年全面發展。而這一舉措也帶動粉絲追隨,在10月5至6日廣州演唱會中,近20位搶到門票的“刀粉”在現場全程直播,并將自己的直播收入捐贈慈善基金。
10月22日,粉絲“飛人集團源哥”在抖音上發起“萬人簽名送祝福”活動,號召“刀迷”在線為刀郎澳門場演出簽名送祝福,并由自己制作成長幅。在11月4日,長達99.99米的刀迷簽名橫幅亮相澳門銀河綜藝館。源哥指,99.99米有兩層含義,其一澳門回歸祖國為1999年,其二代表“刀迷”對刀郎的愛長長久久。在澳門場結束后,自己會將橫幅保存好,并帶到刀郎老家資中縣,“我們的目標是簽名人數破十萬人,并最終能將這個橫幅送給刀郎老師本人。”
話你知/譚詠麟邀歌 創經典金曲
可能有些香港人不知道刀郎的名字,也沒有聽過《2002年的第一場雪》。事實上,這首令刀郎一炮而紅的歌曲,其粵語版正是由“校長”譚詠麟所翻唱,名為《說不出的告別》。彼時刀郎在港臺音樂界獲得廣泛的支持和贊譽,與他在內地得不到主流認可的境況截然相反。《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刀郎的第一首“神曲”,在沒有任何資金宣傳的情況下,實現270萬張的正版銷量。其作品也被稱為內地最早的“洗腦神曲”。
與此同時,港臺資深音樂人和藝人紛紛向刀郎伸出橄欖枝:曾志偉曾經公開表示“我和家人都是刀郎的粉絲,希望有一天他可以重新回到這個舞臺”;李宗盛親自操刀,為刀郎打造了第二張專輯;“校長”譚詠麟更為直接,先是翻唱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又親自去新疆找刀郎合作。據說,刀郎2004年送給譚詠麟的主打歌《披著羊皮的狼》是他精心創作的。而據譚詠麟在內地綜藝自述,為了不辜負刀郎的期望,自己把這首歌聽了“超過一兩千遍”,盡量把它唱得完美無缺。
唱出人生況味 引發老中青共鳴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多年來,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到了升華,以創新方式傳承傳統音樂。如今刀郎的粉絲群體涵蓋了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曲中微妙復雜的人生況味也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滄桑感吸引著許多新的受眾入場。
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姚明廣:獨特的音樂風格、深刻的社會批評、高度的自我認知和表達、與社會共鳴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刀郎現象”,使得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藝術上受到認可,更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樂評人、青年作曲家田藝苗:刀郎正在成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音樂藝術家,樂隊里有越來越多的民間音樂人,使他不僅創造了音樂,也創造了文化現象。
樂評人郭志凱:刀郎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最早他在新疆做音樂,自掏腰包做了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沒有上過音樂學院,不屬于大唱片公司,但熱愛音樂的夢想不變,這也為刀郎博得了許多粉絲的共情。
大公報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