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了一位00后的技術員,大專畢業,20歲就出來工作了,現在已經有了四年半的工作經驗。
畢業的時候先是在中鐵干了一年多測量員,雖然是勞務派遣的,工資不高,但是當時帶他的領導還不錯,從項目上出錢給他補了一些工資。
所以在中鐵的時候雖然很辛苦,但其實待遇還不錯,主要是領導平易近人,沒那么多事。但是項目結束以后公司要派他去外地,他不想去,就辭職了。
再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想做現場,報名學了BIM培訓,轉到另一個施工單位做技術員了,21年的時候,BIM開始火熱起來,他當時是以BIM專員招進公司的。
但是進了公司以后發現其實也沒有那么多BIM項目可以做,就安排做了技術員,但是他的BIM技術一直沒有丟下,之前參加過培訓,有基礎,自己也沒放松練習,平常協會有什么BIM大賽之類的,都會代表公司參賽,得了很多獎。
然后利用之前參加培訓的時候加的群,自己也接一些私活來做,慢慢地技術越發成熟了,在咸魚和小紅書上發些作品展示,留個聯系方式,慢慢地也有些業務。
2
目前BIM業務主要有兩方面:
一個是投標用的相關展示圖片。
現在各個甲方都玩高大上的,招標文件里面就寫得很清楚:盡可能利用BIM展示各階段各區域的情況、采用BIM進行成本及施工管理。
施工單位在投標的時候當然要響應業主的要求,所以在標書中盡量做一些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管線綜合展示、成本管控、場地布置、項目各階段不同角度的渲染、展示視頻等。
目前來說這類業務在長三角是比較多的,珠三角的也有,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沿海地區確實都走得比較快。
另一類業務來源是學生的畢業設計。
應該是所謂的“智能建造”已經開始落地了,很多學校都開始要求做相關的畢業設計了,算是理論先行吧。
這兩類業務,當然是后者比較好做,相對簡單,投標的活要求比較多,付款也不是很及時,基本上有一個月的賬期,學生給錢相對爽快一些。
現在他白天上班做公司的活,晚上加班做自己的私活,但是業務量不是很穩定,高峰期的時候一個月做了獎金兩萬,低谷的時候可能好幾個月都沒業務做。
掙的也是辛苦錢,都是靠自己加班建模做渲染做出來的,而且技能要求也挺高,需要熟練運用各種軟件,Revit、PR、PS等等,還有視頻制作軟件啥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卷,入行的人數明顯增多了。
還是工地上那句老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目前來說也只能兼職做做,掙點零花錢,但是對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對項目的理解程度,提升很快,因為業務不僅是房建,現在做得比較多的是市政道路,另外水利水電和礦山改造,也有涉及,極大地開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加深了對行業的理解。
3
這個BIM技術呢,當初小生我還去參加過培訓和考試,可惜沒考過,也沒有走技術員的路線,只是對這個還是有點了解的,但是感覺有點曇花一現。
當初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讓人眼前一亮:建筑信息模型,所有的建筑數據都可以在模型上展示,利用模型來對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進行管控,方便快捷,高度信息化。
確實也有這個功能,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是只停留在做些圖片和視頻做展示用的階段,真正運用到實際施工管控和后期建筑運營的,極少。
應該說我們的建筑工業化和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發展前景。
只是,隨著土木行業的沒落,這些附屬的專業化道路的發展也隨之慢下來了。
后續還是會有發展,只是速度會很慢很慢,畢竟,新開項目都沒幾個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