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0日,由廣東省博物館、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主辦,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秘書處承辦的“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合作交流會暨策展人分享活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大學教授安來順,來自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專家學者,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成員單位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大灣區文博交流合作新發展。
交流會分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館長圓桌會議、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發布會、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合作交流會、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策展人分享活動四個環節。
19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發布會發布聯盟LOGO和《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年度發展報告》,并為香港海事博物館、澳門海事博物館、澳門通訊博物館三家單位舉辦新入盟成員單位授牌儀式。 至此,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的成員總數已達27家。
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Logo
為新入盟的三家成員單位授牌
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27家單位
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合作交流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博物館創新發展”為主題,由六位專家進行主旨發言,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通過新質生產力理念加速博物館高素質隊伍培、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動態開發等方面作用,論述新質生產力為博物館帶來多個維度創新。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侯寧彬基于“陜西歷史文化體驗館”項目,講述數字賦能博物館的實踐應用場景。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海明以粵博行之有效的探索實踐為例,闡述新質生產力對博物館實現創新發展的強大助力。?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以“未來觸感—-沉浸式數字藝術展”這一國內公立美術館體系中首次設立永久性沉浸式數字藝術展廳的創舉,為傳統美術館運營提供新的價值參考。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通過中華文明當代價值的博物館闡釋,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果對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澳門博物館館長盧可茵分享澳門地區博物館在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提升展覽的吸引力和教育功能的經驗。
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海明發言
今年正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通過成員間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斷探索博物館發展新路徑,不僅進一步打通了資源壁壘,促進聯盟成員高質量發展,也輻射帶動著國內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