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那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成為了粟裕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他因積極學習蘇軍經驗,竟被無端批判為“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代表人物,受到了嚴厲的批判。
三個月后,中央做出決定,解除粟??倕⒅\長的職務,將他調任為國防部副部長和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就這樣,粟裕無奈地離開了人民解放軍的核心領導層。
其實大家都清楚,粟裕為新中國建立了汗馬功勞,當年授銜時,不少人都覺得以他的戰(zhàn)功而言,授予大將之銜似乎是低了些,甚至認為他是具備被授予元帥軍銜的資格的,但是粟裕還是多次讓賢,最后被評為大將,名列第一。
其實粟裕的“不足”在于資歷,如果單純軍事能力,粟裕的軍事能力甚至在很多元帥之上,但令人奇怪的是,除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前幾年,之后粟裕的仕途卻很不順利,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粟裕將軍在建國后的經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到1958年5月屬于第一階段,在這一時期,粟裕先是肩負起指揮解放臺灣的重大重任,后來又以邊防軍的重要使命,為抗美援朝做準備工作??擅\弄人,解放臺灣的計劃因朝鮮戰(zhàn)爭的突然爆發(fā)而無奈擱置,而粟裕將軍自己又飽受頭痛病的折磨,最終遺憾地失去了指揮抗美援朝的寶貴機會,這接連的變故,已然為他后續(xù)的仕途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1958年開始,是粟裕將軍經歷的第二階段,而這一階段,他接連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先是在5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遭受了錯誤的批判,繼而被解除總參謀長這一關鍵職位,徹底離開了軍隊的領導核心崗位。雖然后來也曾協(xié)助周恩來總理分管鐵路、交通、郵電等各項工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已然被邊緣化了,在諸多事務中難以再發(fā)揮出如往昔那般關鍵的影響力了。
1976年10月之后,迎來了粟裕將軍人生的第三階段。此時的他,即便歷經諸多坎坷,卻依舊懷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于撥亂反正的工作之中,同時還不忘努力探索未來戰(zhàn)爭的規(guī)律,精心總結我軍軍事斗爭的歷史經驗,一直到1984年溘然長逝,真可謂是為黨為國為人民鞠躬盡瘁,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粟裕將軍為何會多次不順呢?這背后有著諸多復雜的事件因素。
抗美援朝時,粟裕擔任第二副總參謀長后,分管作戰(zhàn)、訓練、海軍、空軍及陸軍各特種兵工作,毛主席還特地叮囑他,要求他半月向自己直接匯報一次工作???span search-type="3" search-href="newsapp://nc/search?entry=articleKeyword&word=%E8%81%82%E8%8D%A3%E8%87%BB">聶榮臻出于一番好意,覺得毛主席事務繁忙,所以建議粟裕以后把相關工作匯報到自己這里就行,不必事無巨細都報給毛主席,結果這一做法遭到了毛主席的一頓批評。
早在南昌起義之時,粟裕當時還是聶榮臻的部下,聶榮臻擔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而粟裕在起義總指揮部警衛(wèi)隊擔任班長,兩人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的深厚戰(zhàn)友情誼。但粟裕沒有想到會這樣。
再比如在1956年底解放馬祖島以及1957年底解放金門的作戰(zhàn)任務相關事宜上,粟裕經過深思熟慮,認為福建軍區(qū)機構尚不健全,難以擔負起先攻打馬祖島這一復雜且艱巨的任務,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晰地理解情況,他還特意將三個茶杯擺成梯階隊形,讓相關人員詳細研究,并且盡快將研究結果報告給總參。
然而,彭德懷贊同葉飛的看法,與粟裕的意見產生了分歧,當毛主席收到相關電報,了解到彭德懷的想法后,對粟裕提出了嚴肅的批評,粟裕甚至還為此寫出了《關于六月十八日約福建軍區(qū)副司令員皮定均同志談攻擊馬祖作戰(zhàn)準備工作的檢討》。
陳賡作為粟裕的戰(zhàn)友,深知其中的復雜情況,也曾對粟裕作了善意的提醒。陳賡感慨地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粟裕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但粟裕將軍卻有著自己堅定的信念,他回應道:“我是一個革命幾十年,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兵,如果不敢把看出來的問題講出來,一旦打起仗來,我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這種剛正不阿、一心為公的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