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鏈接】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
【對話】
今天,我們也來談談關于讀書的話題。
對話者:
(1)林梓涵(初二2班學生)
(2)夏子鈺(高二1班學生)
(3)楊立志老師
【1】且許我細細品
1 初二2班 林梓涵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中,無數古人在讀萬卷書后,悟出了人生哲理。而我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明白了讀書于我們有益,那么,這“益”又在何處呢?
小時候,我不識字,便在每天夜幕降臨的時候,央求著媽媽給我講故事。《安徒生童話》中愛慕虛榮的皇帝,《伊索寓言》中狡猾的狐貍,《一千零一夜》中善良的萵苣姑娘......一個個精彩又豐滿的角色在我的腦海中一一掠過,是他們為我打開了探索世界的第一扇大門,使我對這個奇特的、未知的世界的認識有了一個雛形。
后來,我開始獨立讀書,我發現每一本書都迥異于另一本書,每一本新書都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閑來無事時,不妨欣賞一些清新脫俗的散文,心情爽朗時也可朗誦幾首豪情奔放的詩詞,再不然,在閱讀了眾多西方名著之余,順手拈來一本《朝花夕拾》,細細品味那偷得的浮生半日閑。
可如今,越來越繁重的學業,將閱讀時間擠壓得所剩無幾,但人生與書本,書本與人生,兩者對愛讀書之人來說,是分不開的一回事,讀書也并非為了考試,我們不能以考試分數來評判一個人。讀書之所以于我們有益,并不在于作者告訴我們什么,而是因為讀書使你能積極思考,正所謂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我們可以在作者的文筆中思考,而我們思考可能比作者筆下的更深刻,由此以來的觸類旁通便可得“萬目張”“眾篇明”。
一顆心,細細品,品讀書中的大千世界,窺探每種心境;一腔情,靜靜覽,覽讀書中的大好河山,膜拜每種氣魄。一個夢,漸漸追,追尋書中的至理名言,憧憬每寸希望。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且許我捧一本書,細細品吧。
李良生級長評價:
梓涵同學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同學。她尊師愛校遵規守紀,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她目標堅定勤奮上進,她全面發展多才多藝。
她是班長、級學生會主席、校學生會副主席。她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始終保持年級在前十,還曾躋身于年級第一的行列。她也十分注重拓展,曾獲得2023年中小學生天文知識學習競賽一等獎,“小荷杯”作文比賽一等獎,“番附杯”數學競賽二等獎等榮譽。她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曾擔任年級合唱比賽總策劃、舞臺總監;校羽毛球比賽主裁判;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擔任考官。她擅長主持、朗誦、唱歌等。在剛入校軍訓期間她擔任了《感恩的心》匯操領唱員,在番附“喜迎二十大,爭做好隊員”初一年級少先隊建隊儀式上擔任主持人,并在校藝術節晚會主持人等。同時,她還在讀書節詩文吟誦會上代表初中接受了廣東廣播電視臺的采訪。因此在第九屆尋找“最美南粵少年”活動中被評為“美德好少年”,并在2023-2024學年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干部”以及“先進個人”的稱號。
【2】如風吹過塵囂
2 高二1班 夏子鈺
打開一本書,就像輕輕感受到了淳淳的楊柳風,慢慢感受到了蒙蒙的杏花雨,于我而言,閱讀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讀書,使人寧靜,它讓我們撇開喧囂,拔開冗務,于寧靜一角仔細品味,咀嚼人生之理,在寂靜中體會人生滋味,在書海中濾除浮躁的心態,淡然處世,這無疑是愉悅人生的美好享受。在高速發展利益至上的時代,如若我們靜心閱讀,可在《史記》的歷史長河中體味各色人生,思考生與死的問題。在《活著》中經受命運的戲弄,體味世事艱難,向死而生。在《飛鳥集》中,體味博愛與仁慈,感受文字的溫暖。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是時代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目。
讀書,讓人致知。書籍在日常生活中賦予我們規勸與慰藉。閱讀不僅讓我們可與孔孟談禮,同老莊論道,與孫子練兵,也可與馬克思討論哲學,與莎士比亞共創詩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閱讀,提高思考能力,培養邏輯和思維能力。讀書,不斷重塑著我們的認知,引導我們走向更正確的道路。
讀書,令人明辨。《道德經》有云:“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通過每天的閱讀,可以時時自我反省,若等我們垂垂老矣之時才幡然醒悟,恐怕為時已晚了。人在社會中生活,我們可以性格不同,處事方式不同,習慣不同,但不可顛倒黑白。讀書讓我們能明辨是非,正如培根所言,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讀書是一種品質,一種責任,一種情懷,書香浸淫日久,則心胸玲瓏,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高雅。因此,讓我們一起享受閱讀吧。
韓小琳級長評價:
夏子鈺,在高二1班擔任學習委員一職,她是一名共青團員,品學兼優,勇于承擔責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夏子鈺熱愛科學和創新,積極參加各類科技活動,曾獲得多項科技競賽獎項,在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比賽中獲二等獎,全球發明大會廣東賽區獲銅獎,中小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二等獎,粵港澳大灣區創客交流活動獲二等獎。
她性格樂觀開朗,總是面帶微笑,有著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學習生活中她作為班里的學習委員,積極幫助同學,為班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她的成績也名列前茅,總分一直位于年級前10。在學校的物理競賽,政治小論文,語文微書評,硬筆書法大賽中均取得一等獎。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她也積極參加活動豐富自我,她是學校雪花合唱團中的一員,在辯論賽中,淘汰賽和總決賽她都取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她也參加了詩文吟誦會,在“青春萬歲”節目中擔任朗誦者。除此之外,夏子鈺還熱愛寫作與書法。她在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廣東賽區獲二等獎,第八屆廣州硬筆書法大賽獲三等獎。
【3】恰如書生游書海
楊立志主任
有毅力,我們的腳步又能到達多遠的遠方呢。再有時間,我們又能欣賞到多少美麗的風景呢。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面變得寬廣,走向深入,并且盡量延長。所以我始終想不明白,為什么我們不去讀書。
古語云:“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也有人這樣說,“讀書能實現夢想,讀書能改變命運,讀書能提升人生。”想著這樣的口號,都會對讀書心馳而神往之了。
可是,回到現實的世界,我們汗顏。我們的閱讀量,是那么可憐。碎片化的閱讀,還左右著我們的思想。特別是年輕的孩子們,“手不釋卷”“開卷有益”已離他們遙遠了。
有人會反問,不就是讀書嗎?少讀兩本,對于個人成就,對于經濟發展,對于國家強大,能有多大影響呢?這是典型的愚者之見,目光短淺。書的智慧與價值不是在一天兩天之內就可彰顯出來的。它的滋味長久,如窖藏醇酒,如老火靚湯。國家已開始了頂層設計,從國家的層面向全民布置了一道作業。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了。今天,我國的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也在春城昆明舉行。大會以“共建書香社會,共享現代文明”為主題,將舉辦全民閱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深入探討閱讀與城市發展、閱讀與民族團結等話題。
因為,沒有閱讀,就沒有思考,沒有精神的支撐,也就沒有了國家未來持續發展的動力。
其實最大的憂慮,還在于學生這一個正應該讀書的群體。在學校,捧著書本求學的學子們,如果對閱讀都沒有了興趣,那才是心頭永遠抹不去的憂傷。盡管師者不斷地給他們宣講著“閱讀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樣的道理,可是學生似乎并不這樣認為。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倒覺得生活方式可以多樣,而閱讀無論如何是排不到位置上去的。比如美食,比如旅游,比如逛街,比如打球,當然還有追捧明星以及讓人欲罷不能的網絡。真要提到讀書,也是借助手機閱讀。至于安坐于書桌旁挑燈夜讀,是只存于書籍里的記載了。心浮躁,靜不下來。而剛好讀書,又是要有靜的氛圍的。可是,周圍的環境不靜,更主要的是年輕人的心靜不下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鬧中求靜手不釋卷,竟真的成為了一種傳說。為什么會這樣?不要責怪環境。首先問問自己。我可有讀書的動力,我可對讀書產生興趣。往深層走,其實就是我可有更高的追求,想不想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想不想打造自己更高雅的形象。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即使書擺在你面前,也會沒有激情勃發。
再回頭看另一個現實。看看我們在讀什么樣的書。不是說隨便拿一本書,就叫做讀書的。安坐在課室里的學子們,有的所讀的書就只有課本。要不就是一些體育或娛樂類雜志。一句話,多是功利性閱讀,多是消遣性閱讀,缺少的是思考性的閱讀。我們的閱讀多是浮在表面,蜻蜓點水一樣。多是行走在“夷且近”的路上,只看到一些留不下什么印象的風景。我們的閱讀確實需要加強,這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于是,一個問題呼之欲出了,我們該怎樣開展閱讀又怎樣引導閱讀呢?
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但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要營造閱讀的氛圍,當然必須從校園里求學的學生開始,先有書香校園,方會有書香社區,書香社會。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的責任重大,而整個教育體制的責任更重要。不只是大講特講閱讀的好處,而更要引領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給學生一個閱讀的空間和時間,這是不是應該算一個首要的條件呢。而如果我們的考試評估體系,也不再單是看卷面的分數,而是衡量檢測學生的綜合素質,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去孜孜不倦地讀書了。待“學生”變成了“書生”,待學生從“題海”中上岸,去遨游“書海”,那么這閱讀的風景就是別樣的“亮”了。
也學著那些炫目的廣告宣傳語,也想給讀書寫一則廣告語:
讀書吧,像雨水一樣幸福,像植物一樣快樂。
來源: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