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真名江竹筠,四川自貢人。1939年,江姐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負責學生運動期間,與彭詠梧相識,兩人志同道合,感情也日益深厚,于1945年結為夫妻。
婚后不久,他們一個可愛的兒子誕生了,取名為“彭云”。
1948年1月,彭詠梧在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那時,年僅兩歲多的彭云,還懵懂無知,卻已然失去了父親,成了半個孤兒。
而更大的苦難還在后面,6月,因叛徒冉益智的出賣,江姐在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不幸被捕,1949年8月下旬,江姐寫下了第8封家書,在信中,她關切地問候譚竹安的狀況,冷靜地分析著當時的革命形勢,令人痛心的是,1949年11月14日,國民黨特務將江姐和31位革命志士一同帶到電臺嵐埡殘忍處決。犧牲時,江姐年僅29歲。
江姐在犧牲前,將孩子托付給了丈夫遠在家鄉的妻子譚氏照顧,譚氏是個心地善良、溫良賢淑的好母親,她把彭云視如己出,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
黨也從來不會虧待任何一個革命功臣,彭云的父母都是烈士,尤其是母親江姐,更是名動西南,在黨和政府的諸多關注以及相應補貼的支持下,再加上家庭給予的溫暖和良好的教育,自幼就品學兼優、踏實上進的彭云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四川地區的高考狀元,并順利考進了哈軍工。
畢業后,彭云成為了一名工程師,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不久后,他與同學易小冶喜結連理,他的夫人同樣有著不凡的身世,是革命功臣的后代,表姨母正是毛主席的結發妻楊開慧。
解決了家庭問題后,而立之年的彭云在事業上迎來了新的高峰。高考恢復以后,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計算機碩士研究生,繼續在學術道路上深耕細作。而隨著中美建交,為了能在學術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作為黨和國家重點培養的計算機人才,彭云選擇赴美深造。
1987年,學有所成的彭云毅然選擇學成歸國,進入中科院上班,大家都以為他會遵循母親的遺言,扎根在國內。然而,不曾想,僅僅回來一年多,他又折返美國了。
原來,彭云在美國留學期間,就被一家很出名的機構看中,對方一直向他發出誠摯的邀請,面對這樣的機遇,彭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終做出了決定,選擇重返美國。
自此之后,彭云便在美國扎下了根,后來,他應邀到馬里蘭大學教書,并擔任終身教授,在異國的校園里,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學子。
有一次,面對記者去專訪時提出的疑問——為什么不考慮回國工作呢,他也毫不避諱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自己發現國內的學術風氣讓他不太滿意,在他看來,國內存在兩個極端,要么太過于注重應用,要么太過于注重理論,而美國的學術環境卻是理論和應用并重,他比較喜歡這種模式。
盡管彭云選擇了在美國長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與國內始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雖身處異國他鄉,卻從未忘記自己身上流淌著革命先輩的熱血,從未忘卻祖國的培養之恩,一直在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