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揮優勢求突破 兩區融合謀發展 東營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全國排名上升15位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3年度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東營綜合保稅區在全國、全省綜合保稅區績效評估中分別列第43位(共150家)、第6位(共13家),較2022年分別上升15位、4位,實現了跨越式進位發展。
東營綜合保稅區自2015年國務院批復以來,為東營建設對外通道、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6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兩區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為綜保區實現快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支持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和東營綜合保稅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開發區、綜保區“發揮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主戰場’‘主陣地’作用”的發展定位,為兩區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扛牢使命責任,勇于擔當作為。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東營綜合保稅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依托港口物流優勢、開發區產業優勢和綜保區政策優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保稅加工產業快速壯大,新興產業“破土而出”。一年來,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東營綜合保稅區聚焦加工產業求突破,在東營海關的指導支持下,新招引落地黃金珠寶加工、匹克球加工、植物油分裝及倉儲、預制菜等項目,推動保稅產業向規模化、多元化的綜合產業體系加快邁進。2023年,實現保稅業務進出口值89.2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126.2%。今年1至10月份,預計完成90.5億元,同比增長91.4%,關鍵指標實現連續快速增長。
同時,開發區、綜保區聚焦新興產業求突破。在跨境電商方面,直購進口、零售出口等全部業務類型落地實施,“1210”業務(網購保稅備貨)實現破題,在東營港和東城萬達廣場分別開設了跨境電商展銷中心,2023年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27.2億元。在保稅維修方面,經過兩年多的爭取,8類商品正式進入國家發布的維修產品目錄,第一批發動機組保稅維修貨物6月順利入區,成為該類目業務全國首單,全年預計可實現進出口值3000萬元。在保稅研發方面,圍繞我市河海文化,創新開展了黃金文創制品的研發創新業務。在融資租賃方面,成功實現破題,2023年業務量在全省綜保區中列第1位。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充分釋放供應鏈綜合服務虹吸效應,2023年實現進出口值48.9億元,實現翻番。今年1至10月份,預計實現進出口值43.8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30.9%。
開發區、綜保區還聚焦創新發展求突破,成功創建山東生態文明學院、市委黨校等現場教學點,與淄博綜保區、沈陽化工大學等簽訂結對共建協議,AEO智慧培育模式等3項舉措被海關總署和省政府推廣,創新開展保稅+第三方檢測、供應鏈金融、冷鏈物流、跨境數字貿易、培訓等5項新業態,當年新增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管理體系證書7項,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謀定而后動。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東營綜合保稅區將繼續圍繞做大保稅產業持續發力,推動綜保區綜合實力全面提升。開發區、綜保區將通過“以商招商”“產業園招商”等方式,推動總投資3.2億元的黃金珠寶產業園盡快投產運營,放大黃金加工產業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名仕10萬噸/年食用油分裝、安達信糧油進口數字產業園、安利華年產4萬輛零部件出口基地、新庫涅茨克食用油精煉等項目,筑牢保稅產業根基。同時,開發區、綜保區聚焦臨港石化主業,圍繞服務我市主導產業大局,謀劃實施銅精礦倉儲物流園、非危化品燃料油罐區等項目,做大保稅倉儲物流業務,服務腹地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降本增效。開發區、綜保區還將用好綜保區租賃貿易功能,服務腹地企業大型設備采購業務,減輕企業資金占用壓力。依托黃金加工產業園項目,加快黃金制品保稅研發業務創新,打造富有東營特色的黃金制品研發基地。依托卡特彼勒發動機組保稅維修項目,打造國內設備生產、國外設備作業與綜保區維修保障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生態,加快建設石油裝備保稅維修及檢測基地,解決困擾勝利油田多年的海外鉆采作業高端裝備維修難題,服務東營市主導產業發展。
(記者 張振 通訊員 陳仕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