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外的學習經歷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我校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陳卓的心聲。2022年,陳卓獲得了到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的機會,在那里她得以接觸聯合國管理戰略、政策和合規部的項目統籌、推進、監督和協助工作,開闊了國際視野,大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在廣外,類似陳卓這樣有機會在國際組織實習工作,把自己培養成國際化人才的案例還有很多。
近年來,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實踐及大型國際會議的社會服務,給予學生參與鍛煉的平臺和全方位支持。通過這些國際化教學實踐,學生們親身體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與生活,豐富國際交往經驗,培養卓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多項目提供國際化交流平臺,拓展國際視野
我校不斷推動高層次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出國交流、交換生項目、學分互認項目、國家獎學金項目以及聯合培養項目等多個境外合作培養領域,均實現了顯著性進展。一批廣外人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優秀的綜合素質走進聯合國、亞投行等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為全球治理貢獻廣外力量。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國際化學習和體驗機會,我校自2016年起便設立了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該項目得到了國家留基委的大力支持,并于2017年被列入“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2019年又成功入選“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項目”。2021年和2022年,我校又相繼獲得了留基委的兩項國際組織后備人才項目——“OECD數據人才培養項目”和“高端傳譯人才培養項目”,立項總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隨著這些國際化項目的不斷推進,我校著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國際發展平臺,幫助學生塑造國際化思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據統計,五年來廣外有50余名研究生進入國際組織進行實習實踐,有10名畢業生正式入職聯合國總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重要國際組織。入職亞投行的李佩欣表示:“廣外有一種很強烈的外語氛圍,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這為能夠入職國際組織或跨國企業打下了非常好的語言基礎。”
李佩欣入職亞投行
國際組織優秀人才的培養得益于廣外的濃郁學習氛圍及創新性培養模式。2023-2024年度,學校推出“高水平”和“視界行”項目,鼓勵跨學科、跨專業和跨學院的申報,支持師生赴世界頂尖高校和國際組織參與交流實踐。學校積極支持學生參加高水平的國際訪學,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拔尖的創新人才。
法學院組織了2024年暑期“廣外·視界行”系列項目,選拔了10位優秀學生前往瑞士日內瓦和荷蘭海牙,展開為期14天的國際組織實訓研學,課程設置包括聯合國實訓課程、官方導覽、專家講座、人文考察和小組結業比賽等多項內容。學員們通過多樣化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深入體驗聯合國的組織使命和文化內涵,了解在國際組織中工作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并加深對《聯合國憲章》所承載的全球價值觀的理解。實訓研學不僅讓學生們收獲了知識和經驗,更加深了他們對為未來國際化法治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素質的直觀了解。
結業儀式
翻譯學院開展了“廣外·視界行”牛津大學學術英語與英倫文化項目。團隊隊員們表示,這段充實而難忘的訪學經歷,將成為他們學術生涯中寶貴的財富。項目共有13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參與。在為期三周的牛津大學短期訪學中,通過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他們不僅了解了英國的文化、歷史和教育體系,還在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開拓了國際視野,增強了學術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溝通技巧。
廣外牛津行成員在赫特福德學院
深入參與多語言社會服務,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那群身著藍白相間套裝,被人們親切稱為“小青荷”的志愿者中,閃耀著我校學子的身影。我校選拔了來自西語學院、亞非學院的5名多語種志愿者為杭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注入“廣外力量”。俄語口譯研究生尹新霆是“小青荷”之一,她負責接待抵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外國運動員代表團并提供語言翻譯服務。尹新霆開心地和記者談到,“我除了擅長俄語以外還熟練掌握英語和韓語,中俄英韓四種語言“加持”,幫助我有機會服務更多國際友人。”廣外“小青荷”們以自信從容的微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出色的專業素養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現了中國青年志愿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讓世界看到了廣外學子的青春風采。
我校志愿者服務杭州亞運會
在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我校學子同樣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他們身著正裝,面帶微笑,穿梭于會議的每一個角落,用精準的翻譯和細致的服務,搭建起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貿橋梁。2013年至今,我校相關語種師生已連續多年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提供同傳服務。從查閱資料到譯前準備,他們無一不展現出對工作的嚴謹與對責任的擔當,贏得了主辦方和外賓的一致好評。第15屆東博會口譯隊項目負責人羅逸談到:“在這樣的大型外事活動中,團隊配合至關重要。靈活的人員配置、工作流程、溝通配合是活動成功的關鍵,此次活動也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了專業能力的重要性和團隊合作的魅力。”
我校師生助力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2019年12月,從都國際論壇中我校還組織了來自巴西、南非、印度等10個國家的12名留學生擔任志愿者。他們負責接待各國政要并提供翻譯服務。楊柳(YEUNG KAN CHING LAURA)是一名來自毛里求斯留學生,她接待了突尼斯和博茨瓦納的國際友人,并提供了中、英、法三語互譯服務。于她而言,能用自己的母語及所學語言提供翻譯服務,無疑是一次獨特且難忘的經歷。來自印度的天麒(VERMA AKASH)則表示,“這樣的志愿服務機會非常難得,這是他第二次參加,他非常珍惜,這次活動不僅激發了他學習漢語的決心,更堅定了他服務社會、奉獻力量的決心。”
校黨委書記石佑啟慰問從都國際論壇志愿者
2023年4月,“讀懂中國?灣區對話”論壇在廣州舉行。我校共選派43名多語言志愿者為會議提供服務。這并非我校志愿者團隊首次參與“讀懂中國”論壇服務。回顧過去六屆“讀懂中國”論壇,其中有三屆在廣州舉辦,我校多語言志愿者團隊傾情助力,累計派遣志愿者達200人次,志愿服務時長更是突破了6000小時大關。他們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憑借出色的專業素養,為大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踐行“愛溢全球、志在廣外、愿報家國”的廣外志愿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等方面展現出廣外人的擔當與作為。
長期以來,我校把志愿服務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和實踐育人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多語種學科優勢,在亞運會、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廣交會、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等重大國際會議中提供了卓越的語言與志愿服務,贏得了各級領導、嘉賓、廣大新聞媒體、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深耕學術競賽平臺,激發學子創新實踐潛能
學校還以學術競賽為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2022年3月,第二十屆“杰賽普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The Twentieth Chinese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舉行。由我校法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的廣外代表隊從56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并赴美國華盛頓參與國際賽,創歷史最佳成績。在近十個月的高強度備賽期間,我校代表隊成員精誠合作,全身心投入到了法律檢索、書狀撰寫、庭辯訓練等備賽工作當中。賽題聚焦于一場獨立公投,涉及到證據可采性、不干涉原則、人民自決權、基本人權保護以及跨境域外執法等多個國際法熱點問題,對參賽隊員的法律檢索能力、法律適用思維有著較高要求。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我們謹記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期許,帶著學校師生的期待讓中國法學人、廣外青年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更加響亮。”
2020年9月,莫斯科大學主辦的第四屆COSINES Pi國際口譯大賽決賽以線上形式舉行。我校翻譯學院研究生王小羽脫穎而出,榮獲學生譯員組冠軍。口譯比賽是檢驗日常積累的試煉場,其中“長期準備”尤為重要。王小羽在日常練習中,常堅持圍繞特定話題持續進行譯前準備、練習及后期反思,以此深化知識積累與語言表達。
除國際賽事外,我校學生也在全國各大賽事中屢獲佳績。2018年8月,在MODEL APEC全國總決賽中,我校翻譯學院研究生譚志飛憑借扎實學術功底、敏銳洞察力及卓越應變能力,在全國總決賽一路過關斬將,榮獲全國一等獎,并于2018年11月隨國家領導人出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APEC領導人峰會。
譚志飛獲MODEL APEC全國總決賽冠軍
在全國高校德語辯論賽、中國日語專業演講辯論賽、外研社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西班牙語演講大賽等賽事中,我校學生亦斬獲眾多高水平獎項。在“外研社杯”廣東省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全國英語辯論賽、模擬APEC、模擬聯合國大會及中國WTO模擬法庭辯論賽等知名賽事中,我校學生也獲得優異名次。
構建國際化高端實踐平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
近年來,我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新理念,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更多的中國智慧、貢獻更多的中國力量,需要培養一大批既熟悉中國國情、又熟悉國際規則的復合型國際治理創新人才。
廣外率先開展國際組織人才本科培養工作,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翻譯+經濟學”“法學”等4個國際組織創新班,采取“語言復合+專業復合”“國際組織課程+國際組織實習”以及與國(境)外高校協同培養等模式,推進專業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開設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培養掌握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經濟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多語型、復合型高端國際化人才。至今,4個國際組織創新班共培養學生248名,學生獲獎136項,其中省市級以上獎項69項,學生參與各類實習84項。
在全國高校中率先組建國際治理學院,強化國際組織、國際規則和國際治理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教學研究工作;啟動國際治理創新研究生項目,為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培養綜合型、復合型高端國際治理專業人才,該項目成為國家留基委支持的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和國際組織后備人才項目。截至目前,廣外已培養了八屆碩士研究生530多名,30%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或學校獎學金繼續到國外學習,畢業生中70%獲得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習機會,20%正式入職聯合國總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重要國際組織。
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的廣外,與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2所大學和學術文化機構建立廣泛深入的合作,讓越來越多的廣外學子觸碰更豐富的世界、獲得更寬闊的眼界并追尋更精彩的未來。
本文內容轉載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