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廈門曾險些遭到美國的核彈攻擊。
“8·23”開始后,解放軍萬炮齊轟,給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造成了慘重損失。
美國鷹派提議,從關島派遣5架B-47轟炸機,攜帶相當于1到1.5萬噸TNT炸藥威力的原子彈,對廈門進行戰術原子彈空襲,以迫使解放軍停手。
廈門與金門的直線距離只有10公里,距離臺北市也不過305公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然而在改開之初,軍地雙方卻圍繞著廈門要不要駐軍,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驚動了中央。
廈門開發,要“旅游景點”還是要“軍事制高點”?
“廈門特區這個地方太小了嘛!只有2.5平方公里”
1984年2月,鄧公在視察廈門時,作出重要指示:“應該把全島都搞成特區。這樣就能吸收更多華僑、港臺的資金,外國人也會來投資,而且可以把周圍地區帶動起來,使整個福建的經濟活躍起來!”
首長信心十足的說:“我看這不會失敗,肯定益處很大!”
臨走前還欣然題詞:“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于是,廈門特區的面積陡然增至131平方公里,擴大了50多倍。
由于廈門是與寶島隔海相望的戰略要地,因此島上駐扎著大量的解放軍,所以,營區、營產特別的多。
其中有不少都是建國后從國民黨手里接管的,有的軍事設施還是侵華日軍留下的。
而且,像胡里山炮臺、云頂巖、日光巖這些著名的旅游景點,也有人民子弟兵駐守。
地方開始跟軍隊協商,希望軍隊能把這些地方讓出來,進行投資、開發,吸引更多的投資。
不過,廈門守軍對此感到十分為難。
畢竟,很多“景點”都是兵家必爭的“制高點”,他們必須為國防戰略考慮。
以胡里山炮臺為例,這里雖然是能飽覽廈門港美景的旅游勝地,卻也是監視大擔、二擔島上國民黨守軍的情況的軍事要地。
事情報到軍部,軍部又報到軍區,最后一直報到總參。
總參的建議是,可以合理的讓出幾個地方,如胡里山炮臺等。
可以說,軍隊是作了很大讓步的。
然而,這并未滿足地方的要求。
他們希望將廈門島四面八方全部開放,因此軍隊要撤銷在周圍設立的哨所。
面對這一要求,軍隊開始重視起來。
廈門作為抗登陸作戰、收復臺灣的咽喉要地,時刻面臨著金門守軍的虎視眈眈。
當時金門對岸屯駐著5、6萬國軍部隊,對廈門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一旦撤軍,廈門的防御體系將變得脆弱,難以抵御可能的軍事侵襲。
所以,駐軍是守護安全和地方穩定的基石,絕不能掉以輕心。
何況,我們并沒有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如果要發動“武統”,廈門必定是“橋頭堡”。
不論是出于海防建設還是國家穩定,軍隊都不能隨隨便便答應撤銷哨所的要求。
要求解放軍撤出廈門?“部隊不是帶著土地來的”
時任廈門駐軍政委宋清渭回憶道:“在當時,許多政策法規還沒有明確的情況下,有個引起了激烈爭論的大問題。有地方上的同志提出,讓我軍駐扎部隊全部撤出廈門島?!?/p>
有人跟宋清渭說:“你們現在的那些營區、營產本來就是地方的嘛,難道你們解放軍來福建的時候,還帶著房子帶著地來的嗎?”
還有個別人甚至說:“軍車不能上街,不能開進廈門島,因為它看上去像‘囚車’一樣,會把外國人嚇跑?!?/p>
宋清渭壓著怒火,沒好氣地回嗆道:“是啊,那些營房都是日本鬼子建的,以后是國民黨軍隊住的,你那時候怎么不跟他們要過來呢?還有現在你們提出來要的那個“白公館”(即白崇禧公館),當年我們攻打它的時候,犧牲了近1個排的戰士,那個時候你叫他們讓出來多好,我們還用得著流血犧牲去打嗎?”
這些消息傳開后,不僅軍隊內部有異議。
甚至連群眾都不安的問:“軍隊離開了,誰來保證我們的安全?”“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廈門的守軍非但不能減少,反而還要增加!”
在這一背景下,福建軍地雙方于1984年6月在白鷺賓館,召開了座談會。
雙方各執一詞,討論得十分激烈。
軍方認為,假如撤出廈門,金門的國民黨軍就會蠢蠢欲動,很可能發動奇襲。
屆時,廈門的處境將岌岌可危。
何況,軍方已經作出了一定的讓步,撤了不少軍隊,而剩下的這些哨位住所,只能勉強構成預警防衛體系,絕對不能再動了。
地方的意見也很直接:有部隊在島上,外商就會認為廈門不安全,因此應該全部撤走。
還有人說,同樣是特區的深圳,就沒有大面積駐軍。
這話雖然不假,但廈門和深圳情況不一樣。
廈門毗鄰臺灣海峽,不管是防備敵人登陸,還是收復臺灣,都是作戰的“第一線”。
要發展是正確的,但發展的前提是保證國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與穩定。
事情鬧到這里,顯然不是協商就能解決的。
軍地雙方的負責人,分別向軍委和國務院匯報了相關情況。
首長得知后,很快給出批復:“香港回歸以后我們還要駐軍嘛,廈門面對金門重兵,能不駐軍嗎?”
這個決定的正確性,在當月月底就得到了驗證。
6月27日,廈門國民黨軍,向我角嶼島方向,在一小時內發射了405榴彈炮、106、107迫擊炮炮彈共計150余發,其中40多發打在了島上。
解放軍兩名戰士負傷,一名助理軍醫壯烈犧牲。
試想,如果廈門守軍全部撤走,金門敵軍絕不只是炮擊角嶼島那么簡單。
他們很有可能直接向廈門發起炮擊,并進行搶灘登陸作戰。
倘若如此,這個損失和責任,誰能承擔得起。
廈門若無守軍,結局將會如何?
1958年宋美齡“竄美”時,有記者問她:“美國若以原子武器轟炸中國,中國人民將有何反應?”
“將再歡迎美軍之動用原子武器!”宋美齡的回答,令人不寒而栗。
時值“金門炮戰”,美國由于在中東地區投放了大量兵力,而難以調兵入臺灣海峽。
時任美國空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官勞倫斯·庫特認為,解放軍接下來可能采取 “奪島行動”,所以他向美國上級請示,希望獲得核武器的授權。
這一想法得到了美國空軍副參謀長內森·特文寧的支持,他認為可以先用核武器空襲廈門,如果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再轟炸上海。
在他們看來,只要核武器炸了廈門,就能阻止解放軍繼續對金門發起炮擊。
艾森豪威爾起初很感興趣,但經過白宮幕僚會議討論后,最終決定不對廈門使用核武器,僅采取常規的武裝力量支援蔣介石。
通過這一事件,廈門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假設,美國用原子彈炸了廈門,而廈門有沒有解放軍把守,后果將不堪設想。
當然,今天的廈門已經不再需要防備金門敵軍,也不必過分擔心會遭到它國的原子彈襲擊。
廈門的作用,已經從防備的第一線逐漸向扼控臺灣海峽傾斜。
我們的海警從廈門出發,進入所謂的“禁止海域”,在金門兩島通向大擔、二擔島,以及金門兩島向南進入臺灣海峽的相關水域,進行執法巡查,既能向全世界宣誓主權,也能在必要時刻,斷絕臺島與金門的聯系。
“挑釁愈甚,勒得愈緊”,而在歷次環臺軍演中,廈門也承擔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024年10月14日凌晨 5 點,央視直播的鏡頭對準廈門海域,“聯合利劍-2024B”軍演正式拉開帷幕。
從我軍多艘多架戰艦戰機抵近臺島開始,到諸軍兵種聯合突擊,再到??諔饌渚玻颜麄€演習過程展現在世人面前。
廈門的軍事作用,也在此次軍演中一覽無余。
廈門緊靠臺灣海峽,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作為重要的前沿觀察點,能夠近距離地觀測到臺島及周邊海域的情況,為軍演的指揮和決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同時,廈門可以與其他地區協同作戰,共同控制臺灣海峽,確保國家的海上安全和戰略通道的暢通。
如果“由演轉戰”,廈門還將是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一方面,廈門的醫療、物資儲備、維修等后勤保障設施較為完善,可以為部隊提供醫療救助、物資補給、裝備維修等服務;另一方面,廈門的民用資源在必要時可以迅速轉化為軍事用途,為軍演提供額外的支持和保障。
如果當初解放軍撤出了廈門,就等于放棄了收復臺灣的戰略要地。
而且,即使有部隊屯駐,也并沒有妨礙廈門的大踏步發展。
可見,當年維持駐軍,是何其的英明、何其的正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