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明知道我是國防部長,為什么不來找我?”
1987年,趙保群不遠千里來從江蘇來到了北京。
得知消息后,開國上將張愛萍將軍親自接見了對方,并有些埋怨的說出了開頭這番話。
那么,二人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交情?趙保群此次找張愛萍又有什么要緊的事?
守護大人物
趙保群出生于江蘇海安角斜鎮,這里是我軍紅色革命之鄉,他的父親曾經就是一位優秀的民兵。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長大成人后的趙保群沒有過多考慮就向組織提交了入伍申請書,憑借著自己吃苦耐勞的毅力,迅速獲得了組織上的認可,被任命擔任警衛團中班長一職。
1972年3月,組織上將一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趙保群。
這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只見他的頭發和胡須都因為長時間沒有打理變得雜亂不堪,除此之外,對方的面容也如同被榨干了精氣一般,毫無血色。
此次,趙保群所接到的任務便是帶領戰士們密切看好這位老者,不過對于老者的身份,組織上并沒有多說,僅僅只是告訴趙保群他的名字為張緒。
其他戰士們都按部就班的執行著看護工作,但趙保群卻在其中發現了一些蹊蹺,雖然對方此時身患重病,可趙保群卻從他那雙目之中看到了一絲堅毅。
與此同時,對方的一些生活習慣更是讓趙保群認定眼前的這位張緒是一位好人。
有時護士們為張緒提供餐食時,張緒沒吃完,便總會將其偷偷留著,等到下一餐開飯的時候再把它拿出來。
不過此舉卻很快引來了護士的反對,要知道,這些放涼的食物很有可能被暴露于環境中的細菌所污染,擔心張緒的身體,護士們便勸阻對方,希望他能夠把這些剩飯丟掉。
可誰知張緒卻搖了搖手:“這些食物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得病我也要把它吃下去。”
這番話讓同是農民出身的趙保群很是感動,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他也對張緒多了幾絲個人情感。
每當張緒想要下床時,趙保群總是主動上前攙扶著對方,有好幾次,他還主動提出幫張緒剃了頭發,刮了胡子。
在趙保群眼中,這只不過是工作分內之事,除此之外,也不過是自己一個小輩對于老者的尊敬罷了,可這些細致入微的舉動卻讓張緒深深的記在心中,才有了后來的事情。
這天趙保群原本排班,應該在家休息,可誰知一通電話卻急急忙忙的給他打了過來。
“張緒快不行了!”值班戰士著急的說道。
聞言,他火急火燎的奔往醫院,從值班戰士口中他得知,原來就在二十分鐘之前張緒的臉色和嘴唇突然鐵青,甚至還出現了嘔吐、抽筋的癥狀。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來不及反應,趙保群趕忙前往護士站找尋當時的值班醫生。
可由于張緒的主治醫生宋藍發今日并不在崗,值班醫生也有些束手無策,于是值班醫生只好一面竭盡所能穩住張緒的情況,另一面則又讓趙保群緊急趕往一公里外的宋藍發家,將他給帶了回來。
在歷經整整兩天兩夜的搶救后,趙保群等人終于從死神手上搶回了張緒的命。
至此,所有人才緩了一口氣。
對此,趙保群認為自己只是做了分內之事,在陪伴張緒半年之后,趙保群和戰士們也相繼被調回了原有崗位。
直到這時,他才得知曾經與自己朝夕相伴的老者,竟然就是他仰慕已久的張愛萍張將軍。
大海撈針
1973年,趙保群退伍,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像父親一樣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民兵。
雖然日子貧苦,不過趙保群卻從未自怨自艾,反倒是勤勤懇懇的種地、訓練,依舊保持著在部隊中所養成的習慣。
但他并不知道,其實這些年來,張愛萍將軍一直在找他。
原來,自打張愛萍將軍出院后,他就一直在打探趙保群的下落,在得知對方已經退伍,張愛萍將軍更是著急的派出了數位親信前往他所在的部隊。
可在這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個人又何談容易,想到當初趙保群的口音,他斷定對方乃是江蘇人氏。
于是,他又緊忙找來了自己江蘇籍的秘書,由他前來替自己前去江蘇尋找趙保群。
1985年春節,張愛萍與家人們團坐在一起,可望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他卻遲遲高興不起來。
期間,妻子曾好奇地問他正在想什么,誰知張愛萍的一句話卻讓一家人陷入了沉思。
“要是趙保群能在我身邊,那該多好啊?!?/strong>
這些年,他無時無刻在牽掛著趙保群的下落,也一直牢記著趙保群的救命之恩。
聞言,妻子嘆了口氣,趕忙又拿出了手機給江蘇省臺記者吳邦義打去了電話,命他再加緊探尋趙保群的下落。
歷經千辛萬苦,吳邦義靠著各縣市廣播站的幫忙終于找到了趙保群,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張愛萍將軍。
再度重逢
由于當時張愛萍正處于緊張的工作之中,所以,他只好先行寫了封信件給趙保群寄了過去,在信的最后,他又付上了100元錢。
信件很快就送到了趙保群手中,而望著來信人張愛萍將軍的署名,他的心更是忍不住激動起來,不過在看到那100元錢時,趙保群卻深感自己受之有愧。
這些年來有著國家的幫扶和政府的引導,日子雖然貧苦,但也算是吃得飽,穿得暖,如今若是再接受張愛萍將軍的幫助,實在受之有愧,于是他便想把這100塊錢送回去。
不過,了解張愛萍的他深知,若是就這么把錢退回去,難免會駁了對方的面子,思前想后,他決定以張愛萍將軍的名義,把這100元錢捐無償捐獻給了當地的貧困小學。
與此同時,不明所以的校方也十分激動的給張愛萍將軍寫去了一封回信。
至此,張將軍才得知趙保群的義舉,這次,他再也沒有給趙保群任何身外之物,而是寫下了一副對聯,“破世俗一塵不染,立高潔兩袖清風?!?/strong>用這幅筆墨來代表趙保群高尚的品德。
而他們的第二次相見,則是在1987年。
這天,趙保群風塵仆仆的來到了北京,而他所要見的人正是十年前和自己相處半年有余的張緒,同時他也是我國的開國上將張愛萍。
趙保群才剛剛走到門口,張愛萍將軍便迎了過來,這番舉動讓他一個退伍老兵十分驚訝,要知道對方可是上將,如此不顧身份的來迎接趙保群,讓他倍感榮幸。
不僅如此,當天夜里,張愛萍將軍更是把趙保群留在了家中,把全家人都叫了回來,專程陪趙保群吃這一頓家宴。
席間,張愛萍將軍情不自禁的說著以前的日子,突然,他詢問趙保群,為何這么多年對方都未曾聯系過自己,是否忘記了當初張愛萍將軍所許下的諾言。
對此,趙保群卻并沒有過多解釋。
張愛萍知道這是一位老兵從軍多年一直所堅持的風格。
凡事能由自己解決的,絕不給他人添麻煩。
就這樣,趙保群陪伴張愛萍將軍在北京待了將近一個月,在張愛萍將軍工作之余,二人還相繼游覽了北京的各個景點。
結語:
在那之后,只要趙保群得到出差機會,他便會順路來到張愛萍將軍家匯報近期家鄉的情況。
而張愛萍將軍所給他寫下的那20多封信件,也一直被他放在柜子中,珍貴的收藏了起來。
1997年,有關部門專門為趙保群拍了一部電視劇,以此來紀念特殊歷史時期中這段珍貴的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