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國內百廢待興。毛主席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羅榮桓打來的。
在電話中,羅榮桓說明了一名將領的職位問題,對于是否進行提拔拿不準主意,只因這個人升得有些太快了。
“既然是人才,那就放心大膽地用!”毛主席說道。
電話中提到的這位將領是誰?羅榮桓為何單獨為他上報毛主席?毛主席又為何確信這位將領有能力?
年幼堅韌,心埋火種
1914年,我國正處于一個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時代。在福建上杭縣的一座貧瘠村莊中,羅舜初出生了。
他們家的生活很貧困,只能靠著一點田地過日子。連年的戰亂與自然災害使得一家人生活艱難,羅舜初的童年可以說是在窘迫中度過的。
但是,父母堅信自己的孩子會和他們不一樣,以后會闖出不一樣的天地。因此,全家省吃儉用,攢出學費供羅舜初上學讀書。
深知父母的不易以及機會難得,羅舜初努力學習。
有一天,老師在放學后遇見了他,經過時發現他竟一邊幫父母拾柴火,一邊在嘴邊背誦著今天上過的功課。
成績優異的他引得老師的贊嘆:“孩子要是生活在一個太平日子,一定能是個做大學問的人。”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當時時局動蕩,平靜的讀書、上學成為窮苦家庭的奢望。家庭的重擔過早的落在了羅舜初肩上。
在他12歲時,家里實在是難以為繼,連鍋都已經揭不開了。年幼懂事的羅舜初狠心斬斷對于學堂的眷戀,毅然退學,做些零工、雜活以貼補家用。
戰國時期蘇秦曾說過,使我有二頃良田,安能配六國相印。
當時的羅舜初原本以為,自己退學能使家庭少一部分支出,再加上做些雜活兒貼補家用,一家人就算窮些,也能把日子安安穩穩地過下去。
可是,當時不只有天災,還有人禍,地主老財的盤剝以及當地一些亂兵的騷擾,連羅舜初最后的一點小愿望都幻滅了。
讀過書的羅舜初明白了,逆來順受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社會,一顆革命的種子在他的內心深處種下。他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讓種子發芽的機會。
終于,1929年羅舜初所在的村莊來了一批軍隊。村民在軍隊到來之初有些害怕,因為之前的軍隊來了就要搶東西。
但慢慢地村民們發現,這些兵從不騷擾當地的村民,也不拿一針一線,還幫著他們一起干活,有時甚至連水都不愿意喝一口。
后來羅舜初知道了這批軍隊是紅軍,是我黨領導的紅四軍。
羅舜初知道,他等的機會來了。他要加入革命隊伍,和這只隊伍一起走下去,一起為了革命勝利斗爭,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戰斗。
夜幕降臨,羅舜初坐在門檻上,望著漫天繁星,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希望。
這時,村莊傳來了紅軍游擊隊活動的消息,他們宣傳著打倒地主、分田地的革命理念,這點燃了羅舜初心中的革命理想藍圖。
最終,羅舜初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他遇到了同樣懷揣理想信念的伙伴與戰友。
他逐漸明白了,革命的意義不是好勇斗狠,而是讓全天下的窮苦大眾都能過上好日子。
革命露崢嶸,臨危打勝仗
1931年加入紅軍之后,羅舜初打了不少苦仗、難仗和硬仗,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上級賞識,并擔任重要職務。例如軍委總參謀部二局局長、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在此過程中,他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與軍事經驗,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能力與組織能力。
在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中,羅舜初在嚴峻挑戰前臨危不懼,表現突出。
在這兩次戰役中,羅舜初根據毛主席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采取聲東擊西,機動性靈活的游擊戰術,堅決打擊敵方有生力量。
面對強敵,戰士們英勇抗爭,展現出了頑強的戰斗精神。有的戰士子彈全部打光了就拿著大刀戰斗,有的戰士受傷了卻拿著手榴彈向敵人撲去。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羅舜初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信念,指揮著紅軍戰士們奮勇殺敵。
如果此時的羅舜初只是剛剛當兵,那他會憑著一股熱血向前沖殺。但如今,有著軍事理論知識的羅舜初深知,此次反“圍剿”戰役中戰略的重要性。
在戰斗開始前,他深入研究敵人作戰特點,敵方指揮官作戰習慣,總結前三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以此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
隨著戰斗號角的吹響,國民黨軍隊密密麻麻,如潮水一般涌來。
面對敵人的連天炮火,我軍軍隊毫不畏懼。羅舜初沉著冷靜,指揮著部隊時而沖殺,時而迂回,找準機會進行反擊。
在紅軍隊伍發展初期,軍中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于參謀、干事一類的工作和職務并不重視,再加上羅舜初為人低調,一開始在隊伍中并不能服眾。
但是,打了幾場仗之后,軍隊里的人便說,和羅舜初一起打仗,他總能找出合適的時機去攻打敵人,腦子里有真東西。
而羅舜初從不沾沾自喜,他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只有自己考慮的越多,越沉著冷靜,才能帶著自己的隊伍活下去。
空閑的時候,他還會為戰士們講述相關作戰知識,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
在一次關鍵的戰斗中,羅舜初的部隊與敵人陷入了激烈的遭遇戰。關鍵時刻他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沖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防線。
在此過程中他不幸負傷,但他并沒有在后方養傷,帶著傷痛與敵軍作戰。
他指揮了一場又一場,最后發現,光靠勇氣去消滅敵人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完備、先進的理論知識去加以指導,這樣才能最大可能贏得戰斗。
因此,閑暇的時候,他總會閱讀書籍,充盈自身。
1937年,他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八路軍總部作戰科科長、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魯中軍區政治委員兼區黨委書記等。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參與了“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三下江南”等重要戰役。
即便是作戰艱苦的時代,他依舊沒有放下自己手中的書,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
革命結碩果,發光又發熱
經歷了漫長的革命歲月,新中國成立了。建國時候的羅舜初歷任遼東軍區的副司令、參謀長和海軍參謀長等職。
在一次組織會議中,有領導提出羅舜初擔任海軍副司令,可當時羅舜初才年僅40歲,雖然資格、貢獻都已滿足,但在同級別干部中過于年輕。
因此,老成持重的羅榮桓只能將其情況反映給毛主席,而毛主席的答復則是“放心大膽地用”。
毛主席為何對羅舜初如此看中,并且對他的能力如此放心?因為他勇敢犧牲、不怕苦難的精神,以及敢于直言、低調學習的品格。
而這樣的品格,他踐行了一生。
1953年,羅舜初與彭老總一同參加軍委例會。在會議中,關于海軍驅逐艦購買數量的問題,兩人有了不同的意見。
當時由于國家經費緊張,正在倡導節約,所以彭老總提出可以削減一部分海軍的開銷,先買一艘驅逐艦。
當時的羅舜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參會人員,不應發表意見,可是參謀出身的他明白,自己有著強諫的責任。因此他在會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彭老總仔細思考后,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于是也不再堅持裁減海軍軍費了。最終,海軍如愿購買了兩艘驅逐艦。
1955年大授銜時,羅舜初被授予中將軍銜。正是這樣的羅舜初,讓其他人對他辦事極為放心。
1964年年底,周總理把羅舜初叫到辦公室。
中央交給他一個新的任務,把他調到國防工業辦公室當主任,具體就是負責合并以后各個方面的科研工作。
得知這一消息后,羅舜初極為驚訝,心中升起幾絲擔憂。他擔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夠,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因為自身原因耽誤了整個國防任務。
但周總理卻告訴他,這是中央一致決定的,是對他能力的肯定。
羅舜初大為感動,隨后便下定決心,一定不會辜負眾人的期望。
在國防工作中,他勤奮努力,整天忙的家都顧不上回。他直接住在了辦公室,需要什么東西就派司機或者警衛員去取。
當時羅舜初的職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他卻從不謀私,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家人。
在得知小兒子被安排上清華后,他立刻取消了他的入學資格,告誡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大學。家里人也明白羅舜初的意思,表示十分理解。
回顧羅舜初的一生,他沒有給家人留下巨額的財富,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高貴的品德。
他的一生是對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典范,他的事跡將激勵后人繼續努力,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