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帥當中,若論誰的指揮才能最高,恐怕很難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若問誰在解放戰爭中打得難仗最多,則非彭德懷莫屬,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五大野戰軍當中,東北民主聯軍成立時就有十萬之眾,而且還集中了各個解放區的精兵強將,實力極強。
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成立之初,兵力也比較雄厚。只有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家底最薄,成立時全部兵力僅有兩萬余人,實力在五大野戰軍當中是墊底一般的存在。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其他四支野戰軍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四野更是一度達到了百萬之眾。
而西北野戰軍直到1948年春天的時候才勉強發展到了5個縱隊75000人的兵力,實力在五大野戰軍當中依然墊底。而西野面對的對手卻十分強大,不僅有胡宗南率領的數十萬精銳中央軍,還有彪悍的馬家軍騎兵。兵力最少,面臨的對手卻十分強大,這就注定了彭德懷要在西北戰場上打苦戰和難仗了。
那么也許有朋友會問了,既然西野的兵力一直不足,那么彭德懷為何不在解放區大量征兵呢?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那就是當時的陜北解放區太窮了。陜北解放區看起來面積很大,但當時的總人口只有150萬人。黃土高原本來就地瘠民貧,物產有限,加上解放戰爭開打后,敵我雙方在解放區內反復拉鋸,致使解放區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陜北解放區要供養75000人的部隊已經十分吃力了,如果西野再要擴兵的話,陜北解放區的百姓就負擔不動了。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當時西野的處境有多困難了。1948年3月,西野取得了宜瓦戰役的勝利,消滅了胡宗南部3萬多人。之后彭德懷乘勝出擊,帶兵包圍了重鎮洛川。
為了給洛川解圍,胡宗南急令裴昌會兵團向洛川開進。但裴昌會被西野打怕了,擔心這是彭德懷圍點打援的計策,因此雖然胡宗南一再催促,但他率部走到白水的時候就不敢北上了,而是停步觀望。這樣一來,彭德懷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集中兵力圍攻洛川了。但洛川地勢險要,十分難打,西野又缺少重武器,因此遲遲無法得手。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圍而不攻,等待城內的敵人斷糧。但彭德懷卻不能這樣辦,因為西野比城內的敵人還缺糧。當年4月下旬,西野被迫從洛川撤圍,彭德懷在給軍委的電報中解釋放棄攻打洛川的原因時這樣寫道:“黃區缺糧,且呂梁、太岳糧食均缺。中、宜打援,敵徘徊不前,我無糧不能久待。”
沒有糧食,再精妙的戰術也是空中樓閣,這也是西野雖然將洛川包圍但最后不得不撤退的根本原因。由此不難看出彭德懷帶領的西野當時的處境是多么的艱難,糧食短缺成了限制西野發展的最大因素。為了解決部隊缺糧缺彈的困境,彭德懷決定長途奔襲寶雞。當時寶雞是胡宗南大軍重要的物資補充基地,只有2000多名官兵防守。
在戰前動員大會上,彭德懷這樣講道:“即將開始的西府戰役是調虎離山。我們威脅胡宗南的戰略后方,搞他的補給基地,他就顧不上延安了,可以迫使敵人不戰自退,撤出延安。只要能把敵人調動起來,我們就可以在運動中捕捉戰機各個殲滅,并奪取敵人的軍需物資和武器彈藥,解決給養,改善我軍裝備。”
為了打好西府隴東戰役,西野出動了4個縱隊的兵力,1縱和2縱負責進攻寶雞,4縱負責阻擋裴昌會兵團的增援,6縱負責阻擋馬家軍的增援,3縱留下來看家。1948年4月16日,西府隴東戰役正式打響。彭德懷的這次長途奔襲大大出乎了胡宗南的意料,當時他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前線,導致西府一帶的兵力十分空虛。
因此戰役初期,西野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很快就攻取了多座城鎮,兵鋒直逼寶雞。胡宗南得知后,調集了裴昌會兵團和馬繼援的整編第82師晝夜兼程向寶雞進發,準備和西野在寶雞城下決戰。馬繼援的整編第82師以騎兵為主,速度很快,戰斗力也極為強悍。羅元發的6縱僅有一萬余人,抵擋不住馬家軍的沖擊,先后丟失了長武和彬縣。
這樣一來,西野直接退回解放區的退路就被切斷了。羅元發不敢怠慢,急忙用電臺將戰況向彭德懷做了匯報,得到彭德懷的同意后率部向主力靠攏。此時王世泰的4縱卻沒有消息,彭德懷以為他們擋住了裴昌會兵團,因此就下令一縱和二縱進攻寶雞,準備拿下寶雞換裝后掉頭收拾馬繼援。
4月25日,一縱和二縱對寶雞發起進攻,沒費太大力氣就將守敵全殲,順利拿下了寶雞,繳獲的軍需物資堆積如山,足夠西野全軍使用兩年以上!然而彭德懷還沒來及高興,裴昌會兵團的先頭部隊就已經殺到了寶雞近郊。本來王世泰的4縱在岐山一帶負責阻擊裴昌會兵團,由于雙方實力差距太大,4縱沒能守住陣地。
陣地丟了不可怕,6縱同樣也沒能擋住馬家軍。但和6縱不同的是,4縱丟了陣地后在有電臺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向彭德懷報告,也沒有通知兄弟部隊,一個招呼也不打就撤退了。直到裴昌會的先頭部隊到達寶雞近郊,彭德懷才知道岐山陣地丟了。此時西野主力身處國統區,面臨著裴昌會兵團和馬繼援整編第82師十余萬重兵的夾擊,一不小心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無奈之下,彭德懷只得下令撤退,許多繳獲的物資無法帶走,只能銷毀。回撤途中,西野多次和敵人發生戰斗,4縱又掉了幾回鏈子。5月12日,西野主力撤回到了解放區,西府隴東戰役宣告結束。在將近一個月的長途奔襲作戰中,西野殲敵21000人,自身傷亡15000余人。
胡宗南大軍有數十萬之眾,傷亡21000余人完全可以接受。而西野只有75000人,一次傷亡15000人,等于損兵五分之一,可謂傷筋動骨。因此西府隴東戰役也被彭德懷視為自己軍事生涯的四大敗仗之一。西府隴東戰役之所以遭受失利,4縱的王司令應該負很大的責任。陣地丟失后,他在有電臺的情況下居然不報告,彭德懷也因此未能及時做出應變措施,導致西野主力處在了極為被動的地位,最終付出了15000余人的傷亡代價。
戰后,彭德懷先是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并承擔了戰役失利的主要責任。之后他對4縱的王司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還說了重話。但奇怪的是,王司令不僅沒有被降職,還在不久后升任了兵團政委。王世泰是土生土長的陜北將領,而陜北紅軍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慮到這一山頭因素,王司令雖然在西府隴東戰役中犯了嚴重的錯誤,但并沒有受到降職處分,不久后還升任了兵團政委。雖然職務上升遷了,但卻不再負責戰役指揮,而且擔任兵團政委沒多久又離開了部隊,前往地方任職,并因此缺席了1955年的大授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