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會議很重要,
對明年的宏觀經濟調控定調為: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
“適度寬松”這4個字,上次出現還是在10多年前。
這2張圖總結了過去30年各時期宏觀政策基調。
1993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因此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到1996年底,持續三年的高通貨膨脹告一段落。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貨幣政策由從緊轉向寬松,采取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2007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再次高漲,貨幣政策轉向緊縮,采取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
隨后金融危機爆發,2009年開始,為了提振經濟,采取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包括當時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那個時候經濟體量小,四萬億就是天量了,現在看看,四萬億連水花都打不起來。有時候不禁感慨,我們這的這么有了么,還是錢不值錢了?
2011年開始至今,貨幣政策轉向穩健,財政政策保持積極。
2024年底,貨幣政策再次放松,變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這是10多年后,再一次見到適度寬松。而當前我們面對的問題,要遠遠復雜于10多年前的那次。
上次,即使在次貸危機期間,GDP增速最低也有6.4%,而現在只有4.8%,僅3年還有一段時間是負增長。
兩只看不見的手,試圖力挽狂瀾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和?。
作為宏觀調控的兩只手,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抑制通脹,在經濟失速的時候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增長,是宏觀調控的基本邏輯。出發點就是熨平經濟周期,實現穩健增長。
但是,事與愿違的是,穩健是反人性的,周期波動才是客觀規律。
當前,大家都能看出來,市場缺少的是需求,不是貨幣。只有財政政策財政可以直接刺激總需求,貨幣政策已經盡力了。
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0.6%,持續低迷。放水,但是物價持續起不來,貨幣政策已經到流動性陷阱了,已經沒有好的效果了。
就像養的豬,好幾天不拉屎了,不要再擠開塞露了,想一想是不是忘了喂飯。
我記得,面對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一句話叫,信心比黃金重要。
那個時候,居民債務率不到20%,而現在,居民杠桿率超過60%。
那個時候, 感覺 未來的收入一定會增長,而現在, 當有朋友問我,覺得什么時候可以 經濟恢復的時候,我轉頭問了一句,你覺得明年 ,大家的 收入能普遍提升么? 朋友苦澀的要了搖頭。
但是我還是想說:
不要下牌桌,
再苦再難也要咬牙堅持住,
只要熬著,總有可能有機會,但是一旦下了牌桌,以后再上牌桌就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