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大授銜,其中有一條規定,就是已到地方工作的領導原則上就不再授銜。據此,鄧小平和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人均沒有參加授銜。此時,陳毅也已到地方工作,在國務院任職,主要協助周恩來總理從事外交領導工作。按說,陳毅也屬不參加授銜之列。但據《周恩來年譜》記載:“1955年9月11日,周致函,主張給陳毅授帥,認為給陳(毅)授帥,對陳(毅)現在和將來的工作都沒什么影響”。
透過這封信函,說明周恩來確實是力主給陳毅授為元帥軍銜的。此時,作為中央五大書記之一的周恩來的表態,無疑對陳毅參加授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最終,陳毅被授為元帥軍銜。
關于大授銜的諸多話題,第一大將粟裕的授銜問題,一直是軍迷們談論熱度較高的話題。在這里,我們探討的是,如果陳毅像鄧小平等人一樣,不參加授銜,那么,粟裕有可能遞補為元帥軍銜嗎?
首先,我們談一談會不會遞補的問題。
眾所周知,原來的元帥候選人是11位,如果鄧小平、陳毅均不參加授銜,這樣就只有9位候選人了。周恩來力主給陳毅授銜的這封信函是9月11日,也就是說離后來的9月27日正式授銜日期已經很近了。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關于陳毅是否參加授銜存有不同意見。此時,評銜準備工作已近尾聲,如果陳毅不參加授銜,到底是否遞補確實不太好猜測。
關鍵問題是,原本上陳毅參加授銜工作,因為他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代表,是新四軍的代表,是華東野戰軍以及后來的第三野戰軍的代表,可以說這幾項的代表是非常強的。比如,新四軍是與八路軍一樣,是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掌握的最重要的兩大武裝力量之一。而華東野戰軍以及后來的第三野戰軍,則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的幾大戰略力量之一。從規模來講,是僅次于第四野戰軍的第二大戰略力量。這支戰略力量,為全國的解放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這樣的一支戰略力量,從哪方面來講,產生一個元帥代表都是非常客觀的,都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另外,十大將的人選此時早已初定。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認知講究對稱和規律規矩。九大元帥和十大大將這樣一個評銜結果,顯然從數字文化角度也與這一傳統文化和認知不太符合。
因此,基于上述兩點,如果陳毅不參加授銜,遞補一個元帥的軍銜可能性還是較大的。因為,新四軍和第三野戰軍最終連一個元帥代表都沒有,這是有些不太好理解的。
其次,我們談一談誰會遞補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反倒簡單了。評銜工作經過兩三年的準備,應該說各方面的基礎工作做得都非常扎實深入。粟裕憑他那赫赫的戰功,一直是第一大將人選。如果遞補的話,粟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人選。
還有一點至為重要的是,陳毅如不參加授銜的話,粟裕顯然是新四軍,特別是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最有力的代表。他有過華東野戰軍代理司令員和政委的特殊經歷,有過“戰役指揮交粟負責”的特殊擔當,有過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經典戰役立下奇功的特殊支撐,粟裕遞補為元帥應該是毫無爭議的、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1955年9月28日應邀參加元帥授銜典禮后對人說:“粟裕總參謀長過去打過多次大勝仗,是可以當元帥的。表示了他對粟裕軍事才能和功績的深深欽佩”。黃炎培的話,無疑代表了贊同粟裕授帥的強勁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