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毛澤東對程子華兵團不滿是因為,該兵團11縱攻打密云,雖殲敵一個師,但違背了毛澤東“迅即超越密云、懷柔、順義線上之敵”的指示,暴露了東北野戰(zhàn)軍已經(jīng)入關的戰(zhàn)略秘密。原本上,毛澤東要求東野大軍入關,一定要在高度機密情況下進行,以實現(xiàn)穩(wěn)住傅作義,不使其起疑我軍總體戰(zhàn)略意圖。而密云之戰(zhàn),無疑驚動了傅作義,他判斷能在兩三天之內(nèi)拿下有1個師兵力固守的密云城,說明東野主力已經(jīng)開始進關,先遣部隊已經(jīng)到達了京郊附近地區(qū)。
針對東野大軍入關這一新情況,傅作義迅速調(diào)整部署,全線向北平收縮兵力,為此特別急令他的嫡系主力35軍立即由張家口撤回北平。
基于此,毛澤東在致電東北先遣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的電報中嚴肅地指出:“不以后衛(wèi)軍打密云,而以先頭軍打密云,致耽擱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你們尚未趕到,35軍及懷來之敵即已一起東逃,你們到后毫無事做,空勞往返。雖然如此,但你們?nèi)孕栊且冠s進。希望楊羅耿能于6日夜或7日早在下花園、新保安線上抓住35軍及104軍主力,而懷來之敵亦未跑掉”。
(二)
毛澤東對楊成武兵團不滿是因為,他曾令楊成武兵團在楊得志兵團和程子華兵團未趕到平張線之前,割斷張家口與宣化的聯(lián)系,把35軍阻斷在平張線上,使其不得東逃。消滅傅作義的嫡系主力35軍,是整個平津戰(zhàn)役的開局之戰(zhàn),是戰(zhàn)役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但結果是楊成武兵團并沒有按照軍委的指示要求達成作戰(zhàn)目的 。
于是,毛澤東在12月7日的一封電報中嚴肅地指出:“楊、李過去違背軍委多次清楚明確的命令,擅自放棄隔斷張、宣聯(lián)系的任務,放任35軍東逃(35軍兩個師竟敢乘車三百余輛毫無阻礙地東去,我一縱撤至鐵路兩側,坐視不阻不打),是極端錯誤的”。毛澤東在指出楊成武兵團錯誤的同時,要求該兵團包圍張家口之敵,務必不使該敵向西向東或繞道跑掉,只要敵逃跑則堅決消滅之。
(三)
毛澤東對楊得志兵團不滿是因為,他多次要求該兵團迅速趕到宣化、下花園一線堅決堵?lián)?5軍,并將其殲滅。但由于楊得志兵團距離戰(zhàn)場遙遠,山間路途又影響了快速機動行軍,致使楊得志兵團并未按軍委要求的時限趕到戰(zhàn)場。為此,毛澤東在12月7日的電報中嚴肅地指出:“現(xiàn)35軍及宣化敵一部正向東逃跑。楊、羅、耿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止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安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
(四)
軍情似火,軍令如山。作為平津戰(zhàn)役的開局之戰(zhàn),毛澤東對殲滅掉傅作義的嫡系主力35軍高度重視,這也是平津戰(zhàn)役整體謀篇布局的最重要一環(huán)。因此,作為統(tǒng)帥,毛澤東在電報中使用了比較嚴肅的用語這是完全正常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好在楊得志兵團接到軍委電令后,全力加速向平張路前進,兵團主力于12月8日拂曉趕到新保安以東,將35軍包圍于新保安地區(qū)。最終,在程子華兵團配合下,楊得志兵團殲滅了35軍,楊成武兵團殲滅了張家口突圍之敵。平津戰(zhàn)役首戰(zhàn)勝利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