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聊到遺憾時,通常會用這幾個意象:殘月、夕陽、駛離的火車。
我尤其喜歡“夕陽”。
最近想到這個,是因為梅艷芳的《夕陽之歌》。月初的一檔綜藝上,陳慧嫻翻唱了這首歌。當舞臺背景出現梅姐的臉時,很多人流下眼淚。
這首歌最有名的現場,無疑是2003年梅艷芳的告別演唱會。演出前,已是癌癥末期的她穿著一襲白色婚紗對臺下講:
“我穿婚紗好看嗎?
我是個歌手,也是個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于我自己的,這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
我常覺得夕陽和黃昏都好靚,但好短暫。”
歌詞也成為一種「遺憾」的注腳,“哪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很多人替她惋惜總結:一個最終沒有收獲愛情的女人,落幕是如此悲慘。
其實,梅艷芳不是沒有選擇。
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她做了一系列主動的選擇——化療讓聲帶嚴重受損,她就停止化療;表情要神采奕奕,她就每天吃會讓癌細胞增生的燕窩;舞臺效果要最好,她就讓好友設計80磅重的宮廷禮服,衣服的重量,幾乎和她的體重一樣。
比起從死神手里搶下分分秒秒,她寧可要一場體面的告別。
在她過世前幾個月的一次采訪中,被問“愿不愿意再活一次”時,她沒給出人們預期的回答——要重來一次,要過平淡且圓滿的人生。
她說,“精彩地活過一次夠了,真的,不好玩嘛。我覺得下輩子應該是做一個小天使也好、小鳥也好,自由自在地飛,飛。”
她沒有要填補「愛情」這個遺憾。
或許,人要站在生命的終點,才會意識到:
人生最殘忍的真相之一,就是無論怎么選都會有遺憾。
是的,遺憾總是難免,遺憾發自真心,遺憾不可彌補,但人活著,不該抱著遺憾不放。
在那場告別演唱會上,無數好友作為嘉賓陪她走到了最后,她用一首首歌證明:沒有愛情,人還能慶祝友情,夢想和生命。
像她說的,“唱歌和做人一樣,歌一定要唱完,人不能只做一半。”
比起自憐,她選擇,做人要有頭有尾有交代。
如今我依然常常想起這一幕,唱完《夕陽之歌》后,梅艷芳拖著長長的裙擺,無視病痛走上臺階后,瀟灑地轉身,大聲喊出兩個字:
“拜拜!”
還有那個美好的誤解,《夕陽之歌》其實不是她演唱生涯的終曲,安可環節她重返舞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是《珍惜再會時》。
珍惜再會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