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由于本身就看過第一部還寫了長文劇評,加上此前《長相思》讓檀健次聲名大噪,所以《獵罪圖鑒2》剛開播我就火速跟上了節奏開啟追劇模式。
記得當初我幾乎是一口氣追完了《獵罪圖鑒》,彼時的檀健次還沒有像現在的名氣這么大,也算不上流量明星,所以劇評里表達過該作品的大火完全是靠故事本身,觀眾買賬也是因為劇的質量過關,對劇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公號“葉秋臣”里搜索“獵罪圖鑒”來看。
《獵罪圖鑒》的導演是邢鍵鈞,而第二則換了劉殊巧來執導。
前者后來去拍了《三大隊》劇版(同刑偵題材),后者是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導演專業的女導演。
編劇欄也是大換血,第一部編劇是賈東巖(總)、武瑤(總)、張晗、張帆、張敏和劉伊菲。第二部編劇則換成了張萊(總)、韓志鵬、陳情、童杺、李柯影。前后兩部作品,編劇欄的交集度為0。
一般來講,導演+編劇才是作品質量的基礎保障,演員在基礎上增光添色,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因此從目前的配置而言,質量層面上必然是無法與第一部相提并論的,風格肯定會有較大的轉變。
簡單點講,就是這兩部劇根本不必放在一起去比較,因為連熬湯的鍋都換了。
但令人慶幸的是,主角團的演員基本是原班人馬回歸。
第一部中的沈翊(檀健次飾演)、杜城(金世佳飾演)、何溶月(張柏嘉飾演)、蔣峰(朱嘉琦飾演)、李晗(陸妍淇飾演)、張局(秦海璐飾演)和閆談聲(房子斌飾演)都沒有換人,所以視覺認知上不會產生任何的割裂感。
檀健次的演技,要比第一部更加升級了。
他開始懂得去抓局部的小細節,表情變化也更為自然。
但導演的鏡頭把控力卻沒有他本人的呈現效果好,剪輯后反而顯得有點刻意,可惜。
金世佳演這種利落的角色適配度很高,比如《二十不惑》系列、《問心》以及《獵罪圖鑒》。
出品方都有檸萌影視和檸萌開新,集數體量上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多出8集(意味著案件更多),共28集。第二部的優點很突出,就是節奏非常快,目前看基本上每2集一個單元,意味著拋去主線劇情推進之外,差不多還會有10+的案件數量。
個人覺得,第二部的創作難點要比第一部更高。
《獵罪圖鑒》從片名來解釋,就是以沈翊這位畫像師來展開的,所以案件必須講究從“圖”的角度來破局,比如第一部里涉及的三歲畫老、口罩辨臉、整容復原、肌肉活動、人皮面具、骨骼分析、臉盲視角、遺傳規律、多相分離和視頻偽造等內容。
第一部已經比較全面地呈現了畫像師遇到的大部分情況,至少肯定是經典案例改編而成的。第二部總不能重復去咀嚼第一部的核心破案點,所以首要目標就是開發出新的角度,比如首案里的反光繪畫和影子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案件推動基本都是靠沈翊提供的線索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他畫出了藏身在長頸鹿玩偶中的女粉絲,又成功還原了當時那個視覺盲區中的一分鐘,并成功刺激到犯人說出了關鍵的線索,繼而找到確鑿的證據來結案。
這個創作方向是對的,通過沈翊畫的“圖”提供了核心線索并有效推進劇情發展,沒有跑題。但現在的案件偵破順序總有種為了凸顯畫像師所以弱化其他人員功能的情況(比如是得知吻后才去驗了長頸鹿內的其他DNA),同時用娛樂圈這個案子來開篇似乎就有點小材大用了,因為嫌疑人數量太少,而且作案動機也非常明顯,起不到讓人眼前一亮的驚艷效果。現在(1-4集剛更新后)只有兩案,可以繼續觀望一下后面的故事,也許會有更意外的驚喜,我對這個系列的信心還是很滿的。
有可能導演目的本身就與第一部不同,她是為了講人性而非案件,這要繼續觀察一段時間才能下結論。
坦白講,畢竟第二部最開始沈翊的夢里就有小紅裙女孩,把該案件做前置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可能是導演覺得粉絲和愛豆的故事更能引起討論度和熱度吧,宣傳時也抓眼球。且她主觀上認為觀眾更偏愛娛樂圈秘辛,于是加入了養小G和吸D等元素,但又不敢把尺度拍得太大,故而形成了這種隔靴搔癢的效果。
那天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講的是《獵罪圖鑒2》里哪些劇情令人細思極恐。
其實細思極恐的并不是劇情本身,而是在當下這個受限制的環境下,創作者只能選擇通過間接的方式去表達。
或許,這比任何恐怖的劇情,都還要更可怕。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