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少兒演員們頭戴狀元帽,臺步瀟灑輕盈,音色雖稚嫩,但中氣十足。
幾句經典唱詞,就把人帶進女主角馮素珍的故事中。
黃梅戲《女駙馬》
“京韻天山”2025少兒戲曲迎新春晚會的現場,一曲曲經典戲劇的唱詞正在上演。
臺上精彩、臺下火熱,在聽曲賞戲之間,仿佛讓我窺見了新疆戲曲的另一面。
01
臺前看戲,過把癮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觀看戲曲表演。不同于屏幕里僅從聲畫欣賞,在現場時,演員的眼神與周圍觀眾的吆喝,總能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在劇目中,與戲曲本身的聯結也深了一層。
隨著劇情推進恰到好處變化的舞臺背景與效果,以及考究的戲服妝造,即使像我這樣不那么了解戲曲的,也能被牢牢抓住。
本身是少兒戲曲演員,加之有不少經典曲目與當下流行的創新曲目,來看表演的觀眾老少皆有。一場演出里,可以一次性看到川劇、豫劇、黃梅戲、越劇、京劇等劇種。
《中華戲曲薈萃》節目中,多個戲曲劇種的精彩片段輪番上演。以川劇《變臉》的奇異開場吸睛,再用秦腔《桃園借水》的豪獷把人牢牢抓住,還有越劇《天上下個林妹妹》的溫婉讓人感到無盡溫柔……
一曲接一曲,選段短,但風格豐富多樣,讓人聽得十分過癮。
川劇《變臉》
秦腔《桃園借水》
越劇《天上下個林妹妹》
原創節目《巾幗英妝》里戲曲演員與公安特警同框,把匕首操和京劇進行融合,又通過古今對比再現了巾幗英雄的英姿颯爽。
在現代紅色京劇劇目里,我們聽京劇唱腔的紅色故事,一邊是唱腔,一邊是朗誦~原來戲曲還能這樣“玩”。
《巾幗英妝》
現代紅色京劇劇目
京韻歌曲《烏魯木齊》
原創京韻歌曲《烏魯木齊》,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用京劇唱生活化的詞兒,戲曲也更接地氣了。
02
臺旁看展,有意思
除了演出,在京劇院里還常設京劇服飾舞美展示區。
展出臉譜、發飾、道具、生旦凈丑等不同角色服飾,精巧的蝴蝶盔雉雞翎、熠熠生輝的頂花、泡條、后三件等配飾……還有一整套的猴服、猴靴……讓人目不暇接。
除了常設展,和這場晚會一起出現的還有限時的非遺展。
京劇元素滿滿的創意打卡點和拍照裝置,讓人輕松扮成戲曲角色。
現場展出繩結技藝制品、絨花、哈薩克族刺繡等近百種非遺手工藝品。
不止好看的非遺,還有“好吃”的非遺。非遺美食驢打滾、火燒,非遺技藝糖畫現場制作……
再到書籍展區,少兒文學、少兒科普和少兒繪本共 100 余種書籍,在感受傳統文化之余,挑上一本書回家細細品味,讓知識入腦入心。
03
聊聊幕后,聽經歷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也嘗試走到幕后,和演員們聊一聊戲曲這回事兒。
進入后臺,我看到的小演員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反復練習,熟悉表演動作與唱詞。
“平時每天都會在學校里抽空練習。雖然是第一次上臺表演,但我覺得挺有把握的。”12歲的演員劉佳菲說。
與劉佳菲不同的是,庫爾勒市第一小學川劇變臉團隊已經多次登上舞臺表演。從校本課程到庫爾勒當地舞臺,再到來烏魯木齊演出,今年剛上六年級的演員們,年齡雖小表演經驗卻很豐富。
“上臺表演和平時排練最大的區別是,舞臺更大了、觀眾更多了、我們演得更過癮了。”演員宮梓文對我說。
庫爾勒市第一小學川劇變臉團隊
現場演出對于表演者和觀眾來說,感受頗有不同,但“真實感”都更強了。
8歲的小觀眾高紹凡告訴我,因為姐姐是演出演員之一,所以平時他也會關注戲曲和京劇的節目。現場觀看時能看得更清楚,也比看動畫片的屏幕更大更舒服。
高紹凡和姐姐高梓晗
“作為一個非遺文化愛好者,看到舞臺上一個個小演員神采奕奕、精氣神十足的樣子,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感動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注入新鮮血液,越來越好。”新疆非遺文化產業發展聯盟發起人高興說。
演出謝幕,全場掌聲如潮,回蕩不歇。
觀看、游覽過后,戲曲的多元與豐富實實在在地呈現在我眼前、耳邊和手邊。和不同年齡、角色的演員們交談后,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對于戲曲的熱愛。
戲曲還能有哪些形式?如何創新?迫不及待,一起期待下一場吧。
作者:趙蕾
圖片:趙蕾
編輯:韓雨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