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勁光大將在粟裕大將逝世后,發表追憶粟裕文章稱:“我黨我軍失去了一個征戰沙場、功勛卓著的軍事家、戰略家”。(《一代名將》第13頁)
眾所周知,我軍官方公布的軍事家有36位。戰略家沒有公布推出過。那么,肖勁光何以這樣高度評價粟裕,不僅稱他是軍事家,還是戰略家呢?
一是緣于二人在紅軍時期就有過共同的認知與密切合作
肖勁光與粟裕結識于1931年底。那時他們都在劉伯承任校長的紅軍學校任職。后來,成立紅十一軍后,肖勁光任紅十一軍政委,粟裕任參謀長。
紅七軍團成立后,尋淮洲任軍團長,肖勁光任政委,粟裕任參謀長。但很快“肖勁光遭王明路線迫害,離開了紅七軍團”。
這是粟、肖二人歷史上的最初認識與合作。當時,對于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將領來說,認知一致,志向相投,合作密切,這是很難得的。據肖勁光多年后回憶:粟裕同志“工作認真負責,組織紀律性強,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軍人”,“為開辟和鞏固閩贛根據地,我們在一起指揮打過許多次大勝仗。在攻打硝石的戰斗中,粟裕同志和我一起指揮部隊,在戰斗最緊張、最激烈的時候,我們一起帶領部隊沖鋒,并肩戰斗,直到攻下敵人的據點,全殲守敵”。(《一代名將》第13—14頁)
二是緣于朝鮮戰爭爆發時他們都是最初的出征人選
朝鮮戰爭爆發后,根據毛澤東指示,周恩來于1950年7月7日主持召開國防會議。會議決定,“抽調戰略預備隊4個軍以及配屬的炮兵、空軍等部隊共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主要戰略任務是:“保衛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東北邊防軍,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年譜》第499頁)
7月10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指示,再次主持召開國防會議,進一步商定組建東北邊防軍有關事宜。最后會議“決定東北邊防軍部隊于8月5日以前抵達集結地點,除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外,以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委,李聚奎為后勤司令”。(《粟裕年譜》第499頁)
軍情緊急,戰事當前。特別是出國與世界上頭號強國美國較量,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肯定選派一個團結的、戰斗的、指揮能力超強的班子人員掛帥出征。這足以說明中央對粟裕和肖勁光等人的看重。
三是緣于建國后二人關于海軍建設發展的共同取向
建國后不久,粟裕即任副總長,肖勁光任海軍司令員。
當時粟裕除分管作戰外,還分管軍兵種建設,他在海軍的重大建設與發展上傾注了很大的智慧和心血。粟裕認為:“為了保衛祖國,保衛東方與世界和平,我們必須鞏固海防,只有鞏固海防才能鞏固國防,沒有海防就沒有國防。因此,加強我們的海軍建設,使之成為一支堅強的海上力量,是萬分必要的”。
對于粟裕關于海軍建設發展的一些重要思想,肖勁光表示非常贊同。二人還經常就海軍的一些重大戰略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換意見。多年后,肖勁光曾深有感觸地說:“海軍建設得到較快發展,是粟裕同志幫助和支持的結果”。(《粟裕傳》第一版,第877頁)
四是緣于粟裕受到錯誤批判時肖勁光的仗義執言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錯誤批判粟裕時,毛澤東有一次找肖勁光談話,問他對粟裕的看法。肖勁光回答說:“粟裕同志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一代名將》第14頁)。毛澤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在那種不正常的會議氛圍下,可以說肖勁光為粟裕仗義執言,殊為難得。
粟裕大將逝世后,肖勁光大將發文稱粟裕為軍事家、戰略家,并贊譽粟裕“運用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馳騁大江南北,屢建奇功,威震中外,成為我軍著名的軍事將領”。(《一代名將》第14頁)
1994年,中央公開為粟裕1958年受到的錯誤批判平反。而肖勁光大將對粟裕的這些評價,無疑也經得起了時間和歷史最好的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