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鬧!真是胡鬧!”
1960年的一天,劉亞樓正在與空軍其他干部開會,中途他卻突然接到了周總理的一通緊急電話。
等他聽清電話里的內容后,瞬間怒中坐起……
暈機的空軍司令
1932年的一天,紅軍在攻占漳州的戰役中,打下了敵人一架戰斗飛機。那時戰士們誰也沒見過飛機,都很新奇,里三圈外三圈地圍著看。
一向喜歡新鮮事物的劉亞樓將軍聽說后更是異常興奮。
飛機后座還冒著煙呢,他就迫不及待地在里面鉆上鉆下,活脫脫像是一個剛入伍的毛頭小子。
毛主席當時也在場,見狀他也沒有生氣,而是好笑地說,以后有了空軍,一定讓劉亞樓同志來搞!
沒想到,當時的一句戲言竟然在十七年后一語成真。
1949年,劉亞樓好不容易從參謀職位轉為兵團司令,但還沒等他到戰場上施展抱負,中央的突然召見,終止了他上陣殺敵的愿望。
等他急匆匆來到北京見到毛主席后,卻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軍委決定暫停解放寶島的行動,出于國土防空的需要,立即組建空中力量。
而主席在經過慎重考慮后認為,劉將軍是擔此重任的不二人選。
首先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適應能力強;其次他在蘇聯留學過,深受蘇軍器重,當年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他仔細研究了反攻戰術,深受蘇方器重。
而我軍要組建空軍,少不了向蘇軍尋求幫助,有劉亞樓坐鎮,工作應該能開展得很順利。
然而,對于這個消息,他本人卻感到壓力重大,甚至是寢食難安。那時,軍中坐過飛機的人寥寥無幾,更別提會開飛機了。
這樣一個陌生又重要的職責,他自認勝任不了,于是當即向主席表示了拒絕。
他表示自己是學陸軍出身,一上飛機就頭暈。
巧的是,當時組建海軍時,司令員肖勁光同志也是以自己是旱鴨子為理由拒絕的。
毛主席不由風趣地說:“海軍司令暈船,空軍司令暈機,這就對了。我就是要你們這些自認為做不了的做!”
劉亞樓本想再推辭,但在主席的諄諄勸導下,他最終還是鄭重接受了這份任命。
建設空軍,相當于白手起家,劉將軍一開始上任時可以說是毫無頭緒。他只能一邊實踐一邊學習,再一邊總結工作經驗。
在國內緊鑼密鼓地展開籌備工作時,他又馬不停蹄地趕赴莫斯科,與蘇方簽訂了援建空軍協議書,協議書上包括購買飛機、油料以及專家等問題。
裝備和設施這些硬件都有了,下一步就是大力擴招學員了。
然而,像劉將軍這樣見過大風大浪的人都有顧慮,其他戰士一聽要從陸地“上天”,更是產生了極大的畏難情緒。
在戰場上成長
招兵工作開展了幾個月,但卻收效甚微。將軍只好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進行考察,親自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
在他耐心地講解下,戰士們的排斥情緒不再這么強烈,有的甚至對空軍產生了好奇。
除此以外,其他老戰友們也開始協助他開展動員工作,選調了一些優秀的戰士、機械學員以及軍政干部送到了空軍部隊。
劉亞樓不勝感激,當時只要是自愿來參加空軍的,他都進行了表揚與慰問。
那時空軍的選拔條件很嚴格,從年齡、身體素質方面都有著唯一標準。
當時33歲的老紅軍楊思祿同志申請學飛時,遭到了蘇軍教官的拒絕,理由是他的年紀太大了。
但劉亞樓聽說后卻堅定地要將楊思祿同志留下。蘇軍教官非常生氣地說:“世界無此先例!”
但劉亞樓卻不以為意:“我們黨員就是要干沒干過的事情!”
就這樣,在他的力排眾議下,楊思祿順利進入空軍,后來因為表現出色被升為一名航空兵師長。他的事跡也激勵著其他陸軍干部成功轉型為空軍指揮員。
不得不說,若是沒有劉亞樓將軍的慧眼識珠,靈活變通,空軍不知道要失去多少人才。
就這樣,在劉將軍的努力下,空軍建設有聲有色地展開了。
在短短三個月內,他成功創辦了六所航校,幾個月后又組建了首個航空戰斗隊伍。
當時聶鳳智將軍表示,應該將這支隊伍起名為第一旅,但卻遭到了劉亞樓的拒絕。
最終,由劉將軍敲定,這支部隊就叫“空軍第四混成旅”。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但劉將軍卻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一方面,他認為“第一”容易讓戰士們產生驕傲情緒;另一方面,他想效仿毛主席當年在井岡山創建第一個紅軍時,起名為“紅四軍”的做法。
除此以外,他想將“第一”的番號作為榮譽稱號,賦予以后打仗勇敢,戰功赫赫的隊伍,以此激勵大家奮進。
在解放初期,國民黨依舊不死心地派遣大量飛機過來偷襲,第四旅成立后便直接進駐上海擔任防空任務,給了敵人有效并且強有力的打擊。
1950年,我軍在入朝作戰前,彭老總特意找劉亞樓,向他交代道:“空軍司令官,我們等著你的空軍吶!”
劉亞樓也不負所托,迅速組建了十七個戰斗師,以“邊打邊建,邊打邊練”的戰略思想,第一次將部隊派到了戰場上。
之后,空軍戰士們便以集中力量,堅決打擊目標的方式與強大的美軍展開了空中游擊戰。
僅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我軍便創下了三戰三捷的光榮戰績。
然而,第一次受挫的美空軍部隊像是惱羞成怒,開始加大力度對我軍進行打擊。
最終,這支剛出生的部隊遭到了不小的打擊。
劉亞樓將軍聽說后,一向脾氣暴躁的他并未責備戰士們,而是耐心安慰大家,幫助大家總結經驗,最后鼓勵大家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之后他經過幾個晝夜的研究后,針對敵人制定出了一份“一域多層四四制”的空軍戰術。
在他的指示下,部隊的戰斗力量大大增強。在之后的空戰中,眾人改變戰術,齊心協力擊落擊傷敵機四百多架,取得了空軍組建以來最大成績。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驕傲,親自向劉亞樓發電報表彰道:“空四師奮勇作戰,甚好甚慰!”
就連美軍也發出了“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的感嘆。
然而,到了六十年代,空軍卻突然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不好的消息
1960年的一天,劉亞樓正在青島和其他干部開會談論教材編寫的事情。中途,周總理的一通緊急電話突然打了過來。
將軍剛一接起電話便聽見對面說道,蘇方已經準備馬上撤走所有專家,讓他立即會空軍進行一系列善后工作。
聽到這話,劉將軍又驚又怒,現在正是空軍和航空工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怎么能不事先打聲招呼就突然終止協議呢?
他怒不可遏,隨即站起身狠狠拍了一下桌子道:“這簡直是胡鬧!”
不過這種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既然困難已經來臨,就只能迎難而上了。
他先是準備一份中蘇空軍專家和諧相處的實際情況報告,又按照周總理的指示,親自拜訪了在青島度假的蘇軍大將巴托夫。
雖然他再三挽留,巴托夫也不舍解放軍朋友,但這種事他也不能左右,蘇軍專家撤走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最終,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劉將軍響應中央發出的“當掉褲子也要自己搞設計”的口號,開始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日復一日的勞累中,將軍的身體被拖垮。妻子多次勸他去醫院治療,但他卻始終不答應。
他表示自己不要緊,毛主席那么大年紀了還在日夜為國家操心,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拼死拼活把工作做好?
此后,他便一直不顧身體安危,以最大的能力為空軍發展做著貢獻。
也正因此,劉將軍積勞成疾,在1965年便英年早逝,享年55歲。
劉將軍的逝去是黨內巨大的損失,雖然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為人民留下的寶貴財富,卻一直保衛著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