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根本無懼谷歌的 Willow 芯片。
事實上,中本聰早在 14 年前就預測了量子計算的威脅。
當批評者高喊“加密末日”時……
比特幣開發者已經悄然開始構建量子抗性技術。
以下是人們忽略的重要內容:
谷歌剛剛推出了一項量子計算技術的重大突破,讓科技圈的推特徹底炸了。
他們的新型 Willow 芯片僅用 5 分鐘就完成了一項超級計算機需要 10^25 年 才能完成的計算。
稍微想想這個差距吧:
宇宙的年齡是 138 億年。
我們的最強超級計算機需要多久才能完成這個計算?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年。
而 Willow 芯片只需 5 分鐘。
這未免太夸張了。
于是,加密貨幣懷疑論者立刻開始發出警告:
? “比特幣的加密算法完了。”
? “量子末日即將到來。”
? “趕緊賣掉一切資產。”
但那些恐慌中的推文沒有告訴你的是……
比特幣并沒有完蛋,甚至離威脅還遠得很。
首先,我們來看看谷歌的 Willow 量子計算芯片到底實現了什么:
? 105 個量子比特處理器
? 革命性的錯誤糾正技術
? 前所未有的穩定性
? 解決了一個非常特定的問題
令人驚艷?確實是。
比特幣殺手?完全不是。
原因如下:
未來,預計超過 1300 萬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可能做到以下幾點:
? 破解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即比特幣當前的加密技術。
? 反推出私鑰。
? 訪問任意錢包。
? 未經許可轉移資金。
但關鍵的詞是“理論上”。
讓我們來看看現實情況:
Willow 芯片只有 105 個量子比特,
而破解比特幣需要超過 13,000,000 個量子比特。
需要跨越的技術鴻溝?23,800 倍的提升。
即使按照摩爾定律的速度推進,我們也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但比特幣社區并沒有打算坐等結果。
事實上,早在 13 年前,中本聰就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
2010 年,中本聰在一篇論壇帖子中談到量子計算時說:
“SHA-256 加密非常強大……除非出現重大突破性的攻擊,它可以維持數十年。”
中本聰還詳細說明了,如果有需要,比特幣可以如何遷移到新的加密技術上。
從那以后,比特幣已經通過應對各種威脅,建立了可靠的進化記錄:
2017 年:SegWit(隔離見證)解決了擴展性問題,并消除了交易篡改的可能性。
2018 年:閃電網絡實現了即時、幾乎免費的交易。
2021 年:Taproot 升級帶來了更好的隱私和智能合約功能。
每一次升級都讓比特幣變得更加強大。
至于量子抗性的計劃呢?
它們已經開始實施。這些計劃包括以下升級:
? SPHINCS+ 簽名的實現
? 基于格(Lattice-based)的加密集成
? 基于哈希的簽名方案
? 零知識證明層
? 多層驗證系統
? 量子抗性的地址格式
? 基于時間鎖定的安全功能
? 緊急遷移協議
這些不只是概念,而是已經在比特幣的測試網絡上進行測試的實際功能。
你可以把這些升級想象成對一座城堡的防御系統進行改造:
你加上了新的鎖(簽名更新):
? 用量子抗性的鎖取代舊鎖。
? 即使是量子計算機也無法復制鑰匙。
? 增加多層安全防護。
同時,還加強了城墻(網絡保護):
? 強化每一個入口點。
? 為資金創建逃生通道。
? 構建緊急保護系統。
最棒的地方在于:
這些升級就像為城堡換上更好的門——你不需要拆掉整座城堡:
? 平穩過渡。
? 不中斷服務。
? 舊鑰匙仍然有效。
? 所有人都安全無虞。
而在批評者對理論威脅恐慌時……
比特幣的開發者正在為那些尚不存在的問題,提前構建解決方案。
等到量子計算機真正具備足夠威脅比特幣的能力時,比特幣網絡早已進化到它們無法觸及的高度。
這不是“比特幣是否會實現量子抗性”的問題,而是“何時實現”的問題。
時間并不是在倒數比特幣的終結,
而是在倒數量子計算機的崛起。
比特幣在過去十年里不斷進化的記錄,
已經證明了它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簡而言之:你的比特幣比你的銀行賬戶還要安全,無論是否有量子計算機威脅。
事實上,當量子計算機達到 1300 萬量子比特時,
銀行系統可能比你的比特幣更加不堪一擊。
選擇權在你手中,你會如何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