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有一些社會輿論和輿情大家也能看得出來,一些罰款收費的名目不清不楚,而且背后有異常,說白了背后都是有貓膩的。
就像前幾天有博主爆料。在某高速路口引導進入服務區,然后進行罰款,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已經超速了。
這背后就透露出來一種非常詭異的現象,按照我們的法律常識來看。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夠在高速路口和高速公路上設卡。
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問題,可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在高速路的罰款項目究竟怎么來的?
我相信大家心里面有一個判斷的想法。
不少的司機在互聯網上也抱怨,進入高速某一段時期,突然給你整一個限速,前面沒有任何的提示。
按照法律來看,在高速公路上各路段的行駛應該有相應的提示,有警示牌,可是有些地段沒有,然后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偵測,引導你進服務區,然后罰款。
問題就在于這些罰款的項目最終去向了哪里,用途也不明不白。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變得一種常態化的現象,國務院也關注到了罰沒收入的異常,很多網友都在強調趨利性執法確實要敲響警鐘了,該警惕了,該反思了。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很多地方趨利性執法變成了一個以罰款為目的、以創收為目的的手段,這是一個極其不正常的現象。
罰沒收入是反映執法機關依法收繳的罰款、沒收款、贓款,沒收物資、贓物的變價款收入,包括公安、交通、稅務、法院、市場監管等一般罰沒收入,以及公安、市場等緝私罰沒收入。
罰沒收入屬于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罰沒收入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約10%,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較低。盡管如此,罰沒收入關系企業百姓切身利益,一些“過罰失當”“以罰增收”“逐利罰款”事件引起社會空前關注。
在相關媒體撰寫的文章摘句當中,大家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現在這種事情已經引起了社會空前的關注,很多網友對此議論紛紛。
我看到媒體發布了這樣一件事情。
國務院關注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要求審核和落實從。
一些媒體公布的消息來看,有一些地方罰款收入增長非???。
相當的異常,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相關的部門都已經關注到了此類現象。地方上存在著名目繁多的罰款事項,比如說騎電動車不帶安全帽要罰款。
戴不戴安全帽,這本來應該是大家市場經濟下的一個選擇,可問題在于,一些地方變成了規定,規定的背后又有一些出入。
說白了,很多地方以當地的規定來審視罰款的名目,騎電動車戴不帶安全帽,這是一個明文規定的事情,如果要執行,就應該所有的地區一視同仁,問題就在于有些地方給出的罰款標準、審核標準完全不一致,這就讓一些人覺得匪夷所思。
甚至按照媒體的報道,某個地區的相關部門一年罰款的金額高達兩個億,相當于一個縣區一年財政收入的20%,所以看到這樣的數據之后,大家心里面應該有一個判斷的想法。
如果全國各地罰款收入異常的增加,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從很多行人、路人身上大量的創收。
而且最近這些天來,關于趨利性執法,還有所謂的“遠洋捕撈”,已經造成了劇烈的社會輿論。
對于經營環境、經商環境也是一個不好的消息,會讓大家覺得心里面有擔憂,所以按照法律嚴格執行,做到公開透明才符合大家的意愿。
很多網友對此意見相當大,比如說一些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自己家門口的道路邊畫了大量的停車位,自己還交了錢,結果仔細一打聽才發現這些停車位不是單位的,而是給了一個第三方的公司。
說白了。
停車位變成了一些公司經營創收的項目,這背后有沒有貓膩,我相信大家心里面應該有一個判斷的想法。
罰款收入異常的變化背后折射的是一個信任危機,也是地方財政的一種創收困局,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審核到位。
能夠立刻踩剎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