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基于教育、就業、生活品質和文化體驗等方面的考量,選擇出國留學。QS世界大學排名作為全球權威的高校評估體系之一,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然而,阿Mo最近刷到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在招聘市場里,海外QStop100根本比不上國內985/211,QS前200相當于國內二本水準,再往下就是所謂的“野雞大學”了……
部分在讀留學生黯自神傷悄然落淚:“天塌了,現在國內的就業環境對留學生這么不友好的嗎?”
也有部分海歸奮起反抗霸氣回懟:“胡說八道!咋用人單位只要我們這些QS前200的,而不要你們這些二本的呢?”
對于以上問題,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海外鍍金VS國內頂尖,哪個更有含金量?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對一咨詢。(可加V:amoshuojiaoyu)
QS前100vs985/211
誰更容易進?
《脫口秀大會》選手張博洋曾經在舞臺上說過:“有一種留學生,每年都要在朋友圈發一次自己的畢業院校,哇我的母校排名又上升了,英國前30……”
?張博洋: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碩士
段子本意是在吐槽留學生的留學情結,但從語境中阿Mo卻看出了,留學生對于大學排名榜單的重視。
QS世界大學排名
就目前來說,QS、THE、U.S.News、ARWU是世界上“最為權威”的排名系統。它們依據不同的參考值,為全球大學提供了一個衡量和比較的標準,也是留學生在選擇海外院校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QS世界大學排名作為當中熱度最高的一個,主要基于學術聲譽、雇主評價、論文引用量等指標,更多地反映了大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學術水平,由于學校發展情況的不同,每年的榜單都會呈現一定變化。
但總體來看,全球前100的大學中,仍然以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大學為主。例如,2025年QS排名的前10榜單中,美國和英國的大學各有4所,兩者加起來就占了8所;而中國內地上榜學校還是熟悉的清北復交浙,其中,北大排名14,清華排名20,復旦排名39,上海交大排名45,浙大排名47。
如果打算走國際路線,國際生進QS前50的概率約有25%,而進QS前200的概率約為100%,國際路線的回報要比體制內相對高些。
985/211院校
回到國內,985/211高校作為中國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往往享有較高的聲譽,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優質的師資力量,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但相對應的,二者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教育資源較薄弱的地區,考上這些頂尖高校的難度更大。例如2024年高考季,985高校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1.62%,意味著大約98.4%的考生無法考上;211高校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相對高些,約為5.01%。
以高考滿分750分舉例,考生一般只有考620分以上才能進985大學,如果考570~620分則對標211大學,考540~570分能上重點一本,考460~540分只能上普通二本,再往下只能考大專了。
985大學名單
211大學名單
QS前100可以對標哪些國內大學?
以前到現在,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學校一直是許多留學生的夢想之選,它們代表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國際認可度。然而,近年來,這些頂尖名校的聲譽卻在國內受到貶值。
就拿普林斯頓大學來說,連續14年霸榜U.S.News全美第一、25年QS世界排名22、常春藤聯盟中三所“大藤”院校之一的大學,在國內卻沒幾個人聽過,以至于有人問出“普林斯頓大學算國外幾本啊”的無知問題。
也有人在聽到不熟悉的海外院校時,下意識習慣去查“XX大學相當于國內哪所大學?”。今天,我們就來看看,QS前200的海外名校,到底可以對標哪些國內大學?
第一梯隊
中國: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是中國最頂尖的雙一流、985高校,在2025QS排名中分別位列第14名及第20名。
美國:全美top10大學或常春藤八大名校。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
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英國最卓越的兩所高校,在2025QS排名中分別位列第3和第5。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悉尼大學,在醫學、法律、商業及工程等多個領域展現卓越實力,位列QS排名第13和第18。
香港:香港大學,是中國香港地區排名top 1的院校,QS排名第17。
第二梯隊
中國:中上游的985院校,如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等,在2025QS排名中分別位列第39名、45名及47名。
美國:全美top30院校或全美文理學院前10校。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屬于英國G5大學,在2025QS排名中分別位列第2名、9名及50名。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是澳洲排名第三的院校,QS排名第19。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香港僅次于港大的院校,俗稱“港前三”,QS分別排名第36和第47。
第三梯隊
中國:國內普通985院校或頂尖211院校,如: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
美國:全美top50院校或全美文理學院前30校。
英國:QS排名27的愛丁堡大學、排名40的倫敦國王學院、排名34的曼徹斯特大學,以及排名69的華威大學,也是所謂的王愛曼華四所院校。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在當地名氣也是非常高,QS排名第30。
香港: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QS分別排名第57和第62。
第四梯隊
中國:國內211院校,如:中國石油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北等。
美國:全美top100院校或全美文理學院前50校。
英國:QS排名54的布里斯托大學、排名78的格拉斯哥大學、排名80的伯明翰大學,排名80的南安普頓大學,以及排名82的利茲大學。
澳大利亞:QS排名37的蒙納士大學、排名40的昆士蘭大學、排名65的奧克蘭大學,排名77的西澳大學,以及排名82的阿德萊德大學。
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港八大后三所。
不難發現,對于許多中國學生來說,海外QS排名100左右的院校雖然有一定的競爭,但相對來說,還是要比入讀國內頂尖高校的難度要低一些,在孩子學習壓力競爭過大的情況下,走國際路線進名校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QS前100留學生找工作
不如國內985/211?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認知失調理論,它是指當人們面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矛盾的觀點時,會更愿意相信對自己有利的觀點而非更正確的觀點。
所以當“QS前100留學生找工作不如國內985/211”的觀點在網絡上出現時,它很容易就激起了部分傾向于這一觀點的網友的站隊,最終在群體中越傳越廣。
那么海外留學生和國內應屆生的就業競爭力真的如此嗎?我看未必。
根據獵聘對HR的招聘調研數據顯示,擁有海外留學經歷對于求職者來說是一個加分項。具體而言,高達64.44%的HR認為,畢業于QS排名前100的留學生與國內985、211高校的畢業生在競爭力上旗鼓相當;而只有16.11%的HR認為985、211高校的畢業生在競爭力上更勝一籌。
在留學生需求的行業分布上,HR對于管培生的需求最高,海外市場需求次之,因為留學生在這方面往往具備最新的技術知識和國際經驗;同時,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療健康行業對具有國際背景的人才也有著較高的需求。
企業青睞留學生的原因也很多,例如:相關崗位對外語能力要求高、公司人才需要多元化、留學生更有國際視野,見多識廣等等。
而在薪資待遇上,需要客觀的說,目前留學生的薪資競爭力在下降,從2020年的平均年薪26.82萬,下降到2022年的24.41萬,再到2023年的20.45萬元,可以說是一路走低,也正因如此,部分人對于留學生的前途非常不看好。
但是,就國內高校而言,畢業生的薪資待遇絕大多數還比不上留學生,例如,今年共有50所內地高校的畢業生平均年薪超過13.2萬,73所院校超過12萬,其中,清華大學以15.9萬的平均年薪位居榜首,西南財經以10.4萬排在第100位,河南科技大學以5.7萬排在200位。可見,內地只有頂尖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高的薪資競爭力,而在平均薪資上面,留學生是要高于內地畢業生的。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留學背景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中仍然受到高度重視,尤其是在頂尖院校的教育經歷,可以顯著提升求職者的競爭力。不過,這也提醒求職者,除了學歷背景外,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樣重要,這些因素也是企業評估候選人時的重要考量標準。
留學生回國就業時,一般可以選擇的公司有外企、國企或民營公司,公司類型不同,對留學生的背景和能力也有不同的偏好和要求。
外企通常對留學生較為友好,尤其是對應屆畢業生,許多外企通過國際化的招聘渠道和校園招聘活動吸引留學生。
民營公司對留學生的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和咨詢等行業的本土大廠,但競爭非常激烈,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國企對留學生的院校背景和排名有較高的要求,通常更傾向于招聘畢業于QS排名較高的院校的留學生,尤其是世界前100的高校。
但總的來說,最終能否順利拿到offer,是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例如在校成績、實習經歷、面試表現等;因此,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職業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才是擇業之關鍵。
如果您有意向讓孩子選擇國際賽道升學,或是需要擇校備考,但又無從下手,可私聊我一對一咨詢,給您一些專業的幫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灣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主筆阿Mo,分享最新擇校升學情報,深度解讀學校及教育,為大家輸出最實用、最及時的擇校升學干貨。
關于教育、擇校、升學等,如果你有任何話題想討論,可以小窗私聊,獲取更多一手擇校升學資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