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好像罰款的事情已經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特別大的爭議,不少的網友特別的不滿意,我相信很多網友已經看到相關的輿論和熱搜,說句老實話,全國各地很多時候一些媒體報道出來的輿情事件,有不少都和罰款有關系。
比如說某地的高速路口引導進入服務區之后直接罰款,給出的理由是在高速公路上超速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監測到的。
除此之外,我看到媒體發布了一組數據,說句老實話。
很多人對相關的數據應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看到這種數據之后還是特別的驚訝,媒體給出的數據,全國前十一個月一共因為罰沒收入的總數據為3.7萬億。
這個數據讓很多網友覺得特別的驚訝,3.7萬億,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我真的無法想象,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前段時間化債的總數額才有多少,大家可以做一個比較很多。
打工人都在感慨,這幾年打工很艱難,生活不容易。
本身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就會面臨各種壓力和內卷。
下了班之后,騎個自行車,騎個電動車也有可能被罰款。
一些小飯店也很頭疼,還有媒體說,有一個餐廳因為賣拍黃瓜被罰款了5萬塊錢。
現在的情況就變成,如果有罰款的項目,很多人。變成了頂格罰款。
如果大家經過數據對比的話,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比如說一些大企業弄虛作假,被媒體點名曝光,甚至在315晚會上也遭到點名,那么這樣的企業他們的罰款數額和賺的錢來比較的話,真的是九牛一毛,而對于那些做小生意的人,或者說一些打工人,對于他們罰款的數額和收入來做一個比較,真的變成了天差地別。
很多網友對于這件事情特別的不滿意,現在不少的媒體都在強調要鼓勵民經營企業的發展要維護經商環境,要有一個健康的道路,只有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才是當務之急。
要從管理變成服務,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干,及時糾正問題,好好的為人民服務。
在這樣大數額大量化的罰款,確實很多網友不滿意。
隨著一些媒體公布的數據,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罰沒的占比收入這個比重非常的多,甚至有一些地方罰沒占比的收入完全超過了當地的稅收,我不知道網友們怎么看待這樣的事情?
最夸張的就屬于廣西梧桐,稅收160億,但是罰沒的收入就占了50億,差不多占了1/3,很多網友都強調這樣會嚴重影響當地的經濟活力。
罰沒經濟高低體現的是當地經商環境,企業也好,個人也好,應該把精力消耗在產品上,消耗在企業當中,而不是這樣的處理各種關系與解決問題上。
如果不確定的成本支出變大,那么這樣的地方是留不住企業,也留不住人才。
我看到有網友感慨,本來自己想去廣西玩的,但是看到數據之后不敢去了,原因很簡單,按照大家的社會常識來看,罰沒收入里面重頭就是交通罰款,不用想就知道那么高的罰沒。
估計是馬路上每隔一個距離就會有一排攝像頭,大家也清楚,如果我們通過互聯網上搜索,能夠清楚的看到很多地段攝像頭真的特別多,所以一些司機他們對于這樣的城市,心里面會有一個感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