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入朝參戰,至20日志愿軍五個師的人馬已經全部進入朝鮮,到23日,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四十二軍共十二個師和炮八師高炮一團均已跨過鴨綠江,此外還有大批后續部隊正在奔向中朝邊境。為了出兵的隱蔽性,所有援朝的志愿軍部隊都是晝伏夜出,過江行動每天黃昏開始,拂曉結束,所有戰士頭上都頂了一頂用樹枝和樹葉扎成的防空圈,手臂上都按中國軍隊夜間行動傳統縛上了一條白毛巾便于辨識,原先毛巾上繡著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七個紅色中國字已經被剪去。
志愿軍正在跨過鴨綠江
志愿軍行軍途中全都用樹枝樹葉做了偽裝
部隊過江后立刻潛入朝鮮茂密的山林,白天休息防空,夜間便迎著正向鴨綠江瘋狂冒進的美韓聯軍疾馳而去。幾十萬部隊過江整整一個星期,敵人竟然沒有絲毫察覺,無數盤旋在中朝邊境上空的敵機從未發現正向南奔涌的鐵流。當時志愿軍為了躲避空襲而規定了鐵的紀律。白天凡敵機臨空,所有官兵均須原地不動,以犧牲小我來保住全體,哪怕炸彈正在朝你頭頂落下來也不得移動半步,以免暴露目標使部隊遭受更大的損失。
志愿軍在朝鮮崇山峻嶺中行軍
西方軍隊對中國軍隊投入朝鮮戰場時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嘆服道:“中國軍隊的強行軍能力是非凡出眾的,根據可靠情報,中國軍隊三個師從鴨綠江邊的安東出發,用十六天至十九天的時間行軍二百八十六英里,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每天行軍十八英里,中國士兵的白天開始于夜幕降臨的時候,大概在晚上7時左右至翌日凌晨3時,拂曉時,即5時30分,他們要挖掩體,偽裝所有的武器裝備后才吃飯。在晝間只有偵察隊在行動,以尋找第二天的宿營地,主力部隊靜止不動加以偽裝,用航空照片和空中偵察是無法看到的。如果一名中國士兵在白天去掉了偽裝,飛機來臨時他必須在留下他蹤跡的地方一動不動直到飛機離開”。
為了躲避敵機偵察志愿軍選擇在晚上行動
正是靠著這種鐵的紀律和高度的自覺性,入朝部隊終于成功達到了毛主席反復要求的初戰突然性,他要求彭老總利用這種突然性給驕狂自大的麥克阿瑟致命一擊。其實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很難做到密不透風,一些美國特工已經將志愿軍入朝作戰的情報傳給了麥克阿瑟,但是他對這些情報嗤之以鼻,麥克阿瑟對自己偵察機的信任遠遠大于那些美國“特務”,他認為幾十萬的大軍不可能不留下一點蹤跡,除非它根本不存在。美國的特工們則哀嘆:“我們把情報送進了一個聽力極差的人的耳朵”。
志愿軍突然出現在朝鮮戰場向敵人進攻
西方軍事家們也都一致將志愿軍入朝作戰時的隱蔽性視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