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每次快到圣誕節或者其他節日的時候,就有人自發的抵制,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這是外國人的節日,我們憑什么要過?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很多節日都是從外國傳回來的,比如說勞動節很多國際上面的節日,到了咱們這里其實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節日,很多老百姓也喜聞樂見。
但互聯網上總是有些人對于這些節日上綱上線,甚至一些網友還提到,如果去過圣誕節,就是對咱們的破壞,就是對我們自信心的破壞。
我不知道有些網友為什么愛鉆牛角尖,而且互聯網輿論場關于類似的消息真的特別多。
無論是圣誕節還是勞動節,其實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講,這就是一個節日,僅此而已,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最近這兩天,我看到有一個作家在互聯網上吐槽,圣誕節快到了,又有人抵制洋節。
怪事年年有,今年仍如故,為什么如此排斥洋節呢?
其實,圣誕節和咱們的春節一樣,都是一種辭舊迎新的喜慶,難道國外允許咱們的華人過春節?
我們就不允許別人去過圣誕節嗎,該作家在互聯網上談到。咱們的百年革命擺脫。封建呼吁科學,許多洋節漂洋過海,扎根在咱們這里,比如說勞動節、兒童節、情人節、婦女節、圣誕節只是其中之一。
抵制洋節其實就是一種內心的偏見。擁抱世界和不同的文化發展交融。
這才是一個好事。
我個人覺得互聯網輿論場有一些網友,他們內心特別的脆弱,如果我們過一個圣誕節,難道咱們的自信心就不行了嗎。
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事情,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從自己內心自信,這才是真正的強大。要
有一個包容的心,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無論是過節,還是很多媒體鼓勵和外國展開貿易,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鼓勵國際貿易的增長,這都是一個包容的心態,都是一個自信的心態。
可是互聯網上確實有一些網友。
他們很多偏見,總是覺得過一個圣誕節好像就不行了,其實就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偏執。
關于這件事情,互聯網上的網友們也有不同的觀點,雙方吵得不可開交,甚至空氣當中都有一種焦灼的氣味。
我看到有網友這樣分析。別人有過圣誕節的自由,當然其他網友也有抵制的自由,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中國的春節是純粹的傳統文化節日,和圣誕節不一樣。
該網友的潛意識很明白,圣誕節背后有宗教的意味。
有一部分網友確實他們是這樣認同的,春節在歐洲很多國家成為了重要的節日。
圣誕節已經超越了宗教的屬性,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文化載體,也有一部分網友是這樣認為,我從互聯網上看到很多網友關于過圣誕節這件事情,確實有相當多不同的看法。
很多網友認為抵制圣誕節好像就獲得了一種勝利,其實這種勝利很是一種偏執的概念,一個圣誕節僅此而已,無非就是一個節日,如果你認為圣誕節背后有一些意思。
我覺得完全沒有任何的必要,如果我們談到圣誕節,那么其他的勞動節、婦女節又該怎么看待呢?
有的時候不能如此的雙標。我也注意到,上海很多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當地的不少市民都喜歡過外國的節日,圣誕節,還有一些其他的節日也是舉辦的如火如荼,問題就在于對于這件事情你從什么角度去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