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癥發病率逐年攀升的當下,醫療領域也在不斷突破創新,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尤其是面對高齡癌癥患者這一特殊群體,如何平衡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成為關鍵課題。
今天,咱們就跟著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朱國清教授,一起了解一項為高齡患者帶來福音的治療技術。
高齡患者困境:手術難行
家住武漢東西湖區81 歲的黃先生,多年來飽受多種慢性疾病的困擾,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前列腺肥大如影隨形。多年前年前,他經歷了第三期胃腸道間質瘤手術,術后安穩了一陣子??擅\弄人,三年前又查出第一期肺腺癌,內窺鏡手術后很快復發,只能依靠定期化療維持。
今年 2 月的一次檢查,給了這個家庭又一記重擊 —— 黃先生的左腦頂葉冒出了一個 1.3 cm的轉移性腫瘤。家人心急如焚,四處打聽治療方案,然而黃先生的身體狀況卻成了最大的阻礙。侵入性手術?全身麻醉?這些常規手段對于他脆弱的身體來說,風險實在太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轉機乍現: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RS)
就在一家人陷入迷茫時,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朱國清教授給出了新方向 ——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RS)。朱國清教授深知,對于像陳先生這樣的高齡患者,治療必須慎之又慎,不僅要對抗癌細胞,更要守護他們后續的生活質量。
朱教授介紹道,SRS 可是精準抗癌的 “秘密武器”。它利用多角度放射線束,像狙擊槍一樣精準鎖定腫瘤。在短短 1 - 3 次治療過程中,向腫瘤部位施予高劑量放射線,直擊病灶核心。最關鍵的是,周圍的正常組織幾乎毫發無損,大大降低了副作用風險。
與傳統全腦放射治療相比,SRS 的優勢盡顯。傳統治療可能會對神經及認知功能造成一定損傷,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治療周期還長。而 SRS 既能出色地控制局部腫瘤,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神經功能,讓患者在抗癌路上少些痛苦,多些生活的 “甜”,整個治療時長也大幅縮短。
特別是針對腦部病灶處于重要區域的患者,SRS 更是不二之選。像黃先生這樣直徑小于 3 cm的腦轉移瘤,用 SRS 治療效果顯著。
令人驚喜的是,治療當天他就安然返家,無需住院折騰。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3 個月后復查磁共振造影,結果振奮人心 —— 那個曾經讓一家人憂心忡忡的 1.3 cm腫瘤已徹底消失,而且整個治療期間,黃先生沒有遭受任何副作用的折磨。
如今,黃先生又能像往常一樣,在午后曬曬太陽、和老友嘮嘮嗑、打打麻將,享受平靜的晚年生活。
專家呼吁:積極溝通,把握希望
面對我國癌癥發生率持續上升的嚴峻形勢,朱國清教授語重心長地呼吁:當癌癥診斷書擺在面前時,千萬別被恐懼和焦慮淹沒。如今的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癌癥治療早已不是 “華山一條路”。
大家一定要積極與醫生溝通,把自己的身體狀況、擔憂、期望都一股腦說出來。醫生們會結合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最適宜的治療方案。只有充分了解各種治療選項,才能為自己的健康掌好舵,在抗癌征程中乘風破浪,爭取到最佳的治療機會,擁抱美好的未來。
希望黃先生的案例能給更多正在抗癌路上掙扎的高齡患者及家屬帶來信心與力量,相信醫學,相信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