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首次實行軍銜評定工作最早起源于1953年上半年,早在52年9月4日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蘇聯與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進行會談,斯大林在談到部隊建設問題時專門提議中國軍隊應實行軍銜制并頒發勛章,斯大林說:"軍隊沒有勛章、沒有官階(軍銜)、沒有薪金是不正確的。不要將軍、元帥是無政府主義的想法"。周總理解釋說中國預計1954年完全實行薪金制。根據斯大林大元帥的提議,52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54年1月部隊實行四大制度(其中一項為軍銜制度)。53年1月9日,中央軍委發布《關于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要求全軍上半年完成實施軍銜制度的準備工作,如果有可能的話,擬于當年7月份在全軍實施軍銜制與薪金制,開始了共和國軍隊首次籌備實施軍銜制度的工作。為此,53年1月20日,總干部部發出《關于軍銜鑒定的工作指示》,要求全軍干部的軍銜鑒定一律于3月底前完成。53年2月,總干部部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在軍銜等級設置中共設6等21級,其中元帥軍銜設為第一等,共分三級:共和國大元帥、共和國元帥、兵種元帥。
根據軍委與總干部部發布的兩個指示,全軍軍銜鑒定工作于53年1月底全面展開,至此拉開了共和國軍隊軍銜評定工作的帷幕。關于大軍區以上首長的軍銜鑒定,是由中央軍委負責鑒定并報毛主席與黨中央審批。當時大軍區以上首長均為軍委委員級以上高級將領,分別擔任軍委總部或各大軍區領導人,他們的軍銜鑒定工作由中央軍委直接負責。關于大軍區以上軍官的軍銜等級,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部部長羅榮桓根據軍委意圖,擬定了一個16人元帥初評草案。16個元帥初評人選中大元帥為軍委主席毛澤東,對等當時蘇聯大元帥斯大林,另15人為元帥初評人選。羅榮桓上報軍委評議元帥的15個人選中,軍委副主席劉少奇位列名單之一。
羅榮桓開始上報的擬評15人元帥名單中除劉少奇外,還有周恩來、高崗、張云逸、粟裕四人,再加上55年實授十位元帥,元帥人選共15人。15人中屬新四軍系統4人,八路軍系統9人,另周恩來為軍委領導,高崗的身份則代表了西北紅軍。羅榮桓草擬的初評元帥草案上報軍委后,軍委召開專門會議進行了軍銜鑒定。由于中國軍銜的設置仿效當時的蘇聯軍隊,53年2月軍銜鑒定伊始,蘇聯大元帥1人(斯大林),蘇聯元帥名額為13人,為使中蘇元帥軍銜人數對等,故羅榮桓上報的15人元帥擬評名單中需至少減少兩個名額才能與當時的蘇聯元帥人數對等。根據中央規定的元帥初評名額不能超過蘇聯人數13人的指示,中央軍委召開會議商討削減元帥名額。會議根據中央指示新四軍元帥名額應削減及中南局元帥席位有2個的原則進行評議。
首先,根據中央軍委制定的評銜工作分三期進行的規定,因病離職休養的人員暫不參加53年8月以前第一期評定工作,他們的軍銜放在53年8月之后的第二期進行。鑒于張云逸從51年后因病離職休養不在職,故軍委經過研究,暫定元帥初評為14人(中南局元帥2席位為林彪,葉劍英),并于4月22日由賴傳珠與徐立清聯名上報毛主席與黨中央。
關于軍委上報的大軍區以上軍官的軍銜鑒定與軍銜等級的報告,現已有新近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三卷給出了歷史史料,《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三卷記載如下:1953年4月22日,賴傳珠同徐立清向彭德懷呈報了關于請中央審批大軍區以上軍官的軍銜問題的報告,建議各大軍區以上首長之軍銜等級能于5月5日前審批下來,以便著手進行正兵團級以下軍銜等級的研究。從賴徐二人聯名呈報的報告內容來推算,關于大軍區以上首長的軍銜鑒定與軍銜等級在53年4月22日以前已經軍委內定并按審批權限于4月22日上報毛主席與黨中央。此時呈報的元帥名額為14人,劉少奇與粟裕均列名單中。后毛主席在呈報文件中批示:"軍銜評定工作推遲至年底好!",軍銜評定工作預以延期評定。但元帥的評定工作并未因軍銜評定延期而中斷,仍然在按部就班中評定。
毛主席和黨中央在收到軍委上報的14人元帥初評名單中,經綜合審議,一致決定元帥人選中新四軍名額為兩席,因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軍隊級別與職務均達到元帥授銜標準,與其他擬定元帥相比,資歷與黨內職務均有所不及,故中央經研究后否定了粟裕為帥的提案,初評元帥暫定為13人與蘇聯元帥人數持平,此時的時間為53年5月,劉少奇居13人元帥之列,并位在朱德之后總理之前,排元帥次席。評銜工作遂暫告段落。
歷史上1953年是個多事之年,3月初斯大林不幸逝世,共產主義運動使去了領袖。6月份蘇聯又發生了貝利亞事件,貝利亞被捕入獄,其元帥軍銜被剝奪。而此時的中國政壇也波瀾起伏,"五馬進京"中的高崗與饒漱石二人破壞黨內團結結成反黨聯盟,陰謀欲篡奪黨的領導權,將斗爭矛頭指向劉少奇同志。高崗在6月份召開的全國財經會議上"批薄射劉",惡毒攻擊劉少奇。而饒漱石大搞政治投機,在10月份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討安反劉",配合了高崗的反黨活動,加緊了對劉少奇的攻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高崗在反對劉少奇的陰謀活動中,散步"槍桿子上出黨","黨是軍隊創造的",制造了"軍黨論"謬論。并說中共黨史上存在"二元論",把劉少奇說成是白區代表,而自已自詡為紅區根據地的代表,并反對劉少奇授元帥軍銜,并鼓吹白區干部要篡奪黨權。高饒二人的反黨活動煽動和蒙蔽了相當一部分干部,讓劉少奇同志在黨內聲譽與名望受到了極大影響,但中央很快覺察到二人的反黨陰謀,從53年底開始了對二人的揭露與清算,為加強黨的團結并極力挽救高饒二人,使二人知錯悔改。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召開,共和國123位高級干部參加了會議。會議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即為評定元帥人選。此時由于蘇聯元帥中貝利亞的被清算與波蘭開始擺脫蘇聯的實際控制,蘇聯元帥人數已有原13人減少為11人(波蘭籍的波蘭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索科羅夫斯基元帥未再計入蘇聯元帥名額)。為此在軍委高干會評定元帥由原13人需減少為11人時,毛主席為粉碎高崗的軍黨論,阻止高崗染指軍隊評為元帥,在會議投票元帥選舉之前,特別提議已在地方擔任要職的政府人員不再參加元帥評定。為此劉少奇向中央提出,因自已的工作重心是負責黨中央的日常工作,不再兼顧軍隊工作,故主動提出退出元帥評定工作。為此高崗也因毛主席授意而知趣退出了元帥評定名單。為此軍委高干會通過88人投票產生了十一人元帥人選。55年12月12日,軍委高干會舉行之際,毛主席與周恩來參加軍委高干會的100多位高級將領合影,此時軍委副主席的劉少奇卻未參加,這說明此時劉少奇已退出了元帥評定。12月15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增加七人為軍委副主席,確定了十一位初評元帥名單,此時劉少奇已辭帥成功,而葉劍英則成功擠入元帥名單,成為元帥之一。做為軍委副主席之一的高崗也被排除在元帥名單之外,落選元帥評定實在情理之內。為加強黨的團結,阻止高崗評帥,劉少奇主動退出元帥評選,顯示了對黨的忠誠與高豐亮節的節操,永為世人所敬仰愛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