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先生,可以算得上是一顆“新星”了。
還不到50歲的年紀,就取得了如今的位置,前途可以說比較光明。
而且,也是由于他比較特別的身份,所以他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對陸的態(tài)度、行動等,都能夠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而在馬英九先生抵陸前,他連續(xù)做了2件大事。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2件事呢,這對陸方又有什么好處嗎?
我們逐一來看看。
其一,積極推動“臺團赴陸”和“陸團赴臺”,對于蔣萬安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陸團赴臺”。
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里的團指的是旅行團。
大家可別小看了旅游團的作用。
這是蔣萬安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他表示,“我會積極與各部門進行溝通,我愿意幫助開啟這扇門,很多地方都看到了機會和曙光,期待盡快完成這件好事”。
此外,他還表示:建議上海和臺北先行。
有的朋友要問了:不就是幾個旅行團嘛,這能有什么用?
您還別說,意義還真不小。
一方面,從經濟上來看,這帶來的效益是很可觀的。在2020年之前,每年赴臺的人次都在百萬以上,給臺帶來的實惠達到上百億,它帶動的領域涵蓋了住宿、交通、景區(qū)等各個層面。
而近年來,這一數(shù)值正在不斷下降,這對于對岸的觀光業(yè)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消息。
站在陸方的角度來看,從經濟上來說,其實還是從利“臺”、惠“臺”出發(fā)的,對我們本身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而我們更看重的是另一個方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從促進交流的角度來看,旅游帶來的貢獻,不比近期馬英九先生直接來參訪的小,這也是我們愿意推動“陸團赴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英九先生推動的交流,從人數(shù)上來看,畢竟是有限的,每次都還不到百人。而旅游則不一樣,每年上百萬人的來往交流,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文化交流,以及由此帶來的認同感,是我們應該承認的。
而且,這也是新一代臺青了解我們共同的文化的途徑之一。不然的話,豈不是當局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了?像于某辰這樣的人,豈不是更加地囂張了?
就像上圖中這位臺青所說的,“我們就像生活在楚門的世界里,好像是當局說什么,我們都得相信。我期待大家能夠打開這扇門,去看看真實的世界,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其二,積極推動已經延續(xù)了14年“雙城論壇”繼續(xù)下去。
我們知道,以往每年的“雙城論壇”都是在夏季的時候就舉行了,而今年卻到了12月份才得以開展,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當局內一些人搞的小動作。
他們一邊也表態(tài),不會干預雙城論壇的開展,然而另一邊卻又使盡渾身解數(shù),不讓陸方人員前往,以至于這一延續(xù)了14年的論壇,差一點兒就在今年出了問題。
而蔣萬安在臺北也是沒少為這件事奔走,這才在12月17日的時候成功延續(xù)了論壇。
而且,他在會上也說:“增進了解,總比增進誤解要好。”
就這一句話,其實是雙城論壇整整15年來的主題,也是像馬英九、洪秀柱這樣的人積極推動青年交流的主要原因。
對于蔣萬安本人,或許我們要持保留態(tài)度,但是對于他做的這2件事,我們還是應該點贊的。
盡管他可能更多的是為了促進臺北的經濟發(fā)展,但是客觀上也確實促進了交流,而交流又客觀上有利于我們的和“統(tǒng)”事業(yè)。
話到結尾,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他的前途比較光明”,這句話是有前提的。
至少他對陸的態(tài)度得友好,對“統(tǒng)”的信念也得堅定,不然的話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他的前途也就談不上光明了。
那么,對于蔣萬安,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樣的,你認為他是可以“爭取”過來的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