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這并不是俄羅斯以及前蘇聯第一次擊落客機。
自然也并不是鳥群的因素。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表示,“阿塞拜疆客機是在俄羅斯境內格羅茲尼市附近受到外部損壞。飛機被電子戰手段影響而失去控制。由于受到地面射擊,飛機尾部嚴重受損。”
而普京總統也對此進行了道歉。
畢竟38人因為俄羅斯的攻擊而喪生了。
機長伊戈爾·克什尼亞金,還有兩個月就要退休了。
在最后時刻,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機長在機場上空盤旋了一個8字大彎,駕駛艙最先遇難,卻挽救了飛機上29人的生命。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那個8字大彎的動作是怎么做的。
面對生命的最終時刻,尤其是在飛機失控的處境下,有時候一些動作就是本能,一點糾結的時刻都沒有。
機長飛行時間超過15000小時,這讓他有足夠的肌肉記憶來幫助自己完成最后這個動作。
因為稍微偏離了一下,可能就會導致更多的傷亡。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去赴死。
這讓我想起胡友平,也是還有1個月就到了退休年齡了。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他們都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來挽救其他生命。
我很難說,這樣對他們來說,生命就是更有意義的。生命都沒有了,還有什么意義呢。
我覺得,這更多的就是一種本能,一種長期以來的職業訓練產生的肌肉記憶。這是超越理性,超越頭能的,來不及反應,但是還是那么做了。
如果說,胡友平是一個大寫的人,那么機長克什尼亞金自然也是一個大寫的人。
網絡上還有一種聲音,企圖把俄羅斯攻擊客機事件的責任甩在烏克蘭頭上。
他們認為,若不是烏克蘭無人機侵擾,俄羅斯怎么可能無故去攻擊客機,所以烏克蘭應負主要責任。
這是完全推卸責任的說法,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能夠明白,按下攻擊按鈕的一方,并不是烏克蘭。
如果要是按照這個思維,他們也可以把責任推到美國上。要不是美國在背后拱火,俄羅斯何至于要攻打客機呢?
2024年就要結束了,有很多話想說。
今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一個普遍性的特征是人們變得越來越缺乏耐心,不愿意去用事實論證來取代立場論證,犯下罪行的人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
而自媒體人每天的日拱一卒,也變得毫無意義起來。
這個世界會好嗎?
2025要來了,一種虛妄的感覺告訴我,總還可以寫點什么,做些什么。
盡管我知道,很多時候都是徒勞的。
但是持續的寫作,可能也是為了等待屬于我的神圣一刻,把日常寫作訓練成為我的肌肉記憶,在命運襲來的時候,也可以承擔我的歷史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