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春節晚會,有一個《追星族》的小品,是由蔡明、趙麗蓉等人演的,主要是諷刺年輕人極端化的追星的丑態,警示人們要有正常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但是,30年過去了,這個小品反映的社會現實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到了今天,追星族和飯圈文化影響到了人們的認識,也讓人們看到了人們思想的貧乏,和認識的下降。
在今年夏天的奧運會上,飯圈文化讓中國人丟臉到了巴黎,終于讓人們認識到這種文化狀態對社會的影響,雖然也有一些人違法被抓了,但是并沒有影響到他們那個飯圈,他們那個圈不反思不悔改,而其他領域的飯圈還在照常狂熱著,比如球迷,因為一個足球,各個省的球迷互相攻擊,各個城市的球迷互相攻擊,甚至同一個城市的人球迷還能人出來飯圈來。
在體育領域以年輕人居多,在文化領域,就不僅是年輕人了,那些滿頭白發的人也各自形成了飯圈,在網上發表著他們各自固執的認真,甚至影響到現實社會的安定,一個粉絲節,由網上爭吵,發展到線下打架,打架的雙方都不是年輕人,而是50多歲的中年人。
過去,人們識字的不多,當然也就讀不懂四書五經,更讀不懂西方哲學,西方文學。現在,幾乎沒有文盲了,即便是四五十歲的人,或許他們沒有讀過大學,甚至沒有讀過初中高中,他們這些人也拿起了手機,在網上發表言論,參加飯圈。
文化和文學,不僅是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演出,而是一種社會思潮,這些不正常的飯圈或者粉絲的出現,代表著當今社會的思想病了,就象一個人,身體可能是健康的,大腦不正常,這也不是正常的人,甚至更是對社會沒有幫助的人。
這樣說可能太抽象了,咱就說點具體的,比如唱歌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們聽歌曲是從那些專業的人士開始的,而到了最近,我們聽歌是從不專業的人開始的,比如好多人知道汪峰,是從旭日陽剛開始的,如果大家都知道旭日陽剛是業余,而開始認識汪峰的專業,這樣也不錯,但是我們的社會開始捧旭日陽剛,貶起了汪峰。
流行音樂的內涵就相對少了許多,而前幾年,正常唱流行歌曲的節目,還不如一個由業余選手參加的選秀節目,業余選手的選秀當成專業的來欣賞,也能煽情到整個社會淚流滿面。
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的走紅,就更令人深思了,又出來一個郭有才。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相聲反三俗過去了20年,結果三俗相聲成了社會的主流,不是三俗的主流相聲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雅,什么是俗,你捧的那些相聲沒有辦法給孩子解釋清楚老于家的孩子為什么叫郭小寶,你不知道嗎?你如何給孩子解釋清楚女觀眾或者女主持人嘴甜與糖尿病存在什么關系,那些相聲你難道不知道沒有辦法在你的客廳里播放,不能讓你一家三代安心聽,你不知道嗎?
你可知道,你們是四五十歲的人,五六十歲的人,相聲演員在家里直播,你刷了一個大禮物,讓演員唱一首《探清水河》,演員不愿意唱,理由是在自己家里直播,不能唱這個曲。人家演員知道不能在自己家里唱,你可不知道啊,你也是四五十歲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