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16時59分,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內忽然間安靜無聲。
此時,鄭思維/黃雅瓊以20比17搶到冠軍點,再多一分,這場“雅思”組合的收官之戰就將分出高下。但就是這么一瞬間的安靜,隨著黃雅瓊發球,再次令全場
觀眾的熱情達到頂點,“加油!”“雅思!”“拿下!”
只見黃雅瓊逼近網前冷靜挑球,而后進一步搶網, 對方無奈之下挑后場高球,思維躍起一記重殺,陳堂杰抽回對角斜線,思維迅速移過半場將球推向中路,杜頤溈情急之間跳殺下網。21比17,“雅思”拿下決勝局,他們默契地轉身、握緊拳頭、大聲吶喊。鄭思維更是將球拍高高拋向空中,縱身躍起一把穩穩抓住球拍。
還有什么能比告別戰站在冠軍領獎臺更加完美?
這場75分鐘的三局大戰, 雅瓊勇敢搶在網前、適時全場出擊,思維無數次奮不顧身的飛身救球、即使不在最佳狀態,他們仍舊爆發出了強大的精神驅動力,在“七年之合”的最后一舞中不遺余力的綻放。也因為最后一場國際比賽的勝利,“雅思”組合職業生涯國際單項冠軍數來到43個,超越韓國的金東文/羅景民,加冕混雙冠軍數歷史第一。
“最后一舞”前序篇
將時間的指針撥到決賽日14時,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幾乎座無虛席。首場女單決賽之國羽會師戰正在上演。
熱身館內,第二場混雙決賽的馬來西亞組合陳堂杰/杜頤溈早早等在了場地邊,而征戰無數的鄭思維與黃雅瓊則壓著女單開賽哨抵達。只見一個麻利地給右腳踝打上固定,一個為那始終緊張的右肩膀貼好膠布,轉眼就做好賽前準備的他們,拎著球拍開始了熱身活動。
回憶起總決賽之初,思維與雅瓊只是希望在場上多打兩場,但一不留神組合的“最后之舞”直抵最終的決賽。他們坦言前四場心態是前所未有的松弛,那是一種真正有在享受這片賽場的感覺。看臺上觀眾們排山倒海般的支持,無疑成為“雅思”的能量補給站。盡管巴黎奧運會之后的四個月里,他們沒有曾經那般強度的系統訓練,但沉浮多年的“雅思”具備著超群的比賽把控能力。
這對歷經考驗的老搭檔不同于隔壁場地的年輕對手那樣去充分熱身激活自己,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準備著。當看到王祉怡和韓悅戰至1比1平,“雅思”停下熱身的腳步,回到場邊稍作休息。眼見女單決勝局末才重新站上場地,思維也終于在這時連續躍起殺了幾組高球。
15時30分,他們移步到檢錄區等待入場。現場閃爍著紅色燈光,伴著不時傳來內場預熱的音樂,與正在進入比賽狀態的四個人形成了鮮明反差。思維與雅瓊一前一后站著,數不清曾經有過多少次相同的時刻,但也有和過去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穿著黃色小球服的登登(思維兒子),在他們身邊一會表演殺球、一會快樂的轉圈圈。這位剛剛2歲多的小朋友還不理解接下來的比賽對爸爸和雅瓊阿姨意味著什么,但也是他的天真無邪,給即將來臨的“最后之舞”增添了幾分松弛與溫馨。
告別之戰超燃時刻
21比18、14比21、21比17,當“雅思”苦戰三局戰勝馬來西亞組合陳堂杰/杜頤溈之后,全場觀眾徹底陷入了歡騰時刻。從五湖四海趕來觀賽的人們舉起相機、手機、加油橫幅,他們的歡呼聲、尖叫聲、掌聲,自始至終給予著“雅思”無限能量。同樣,還有無數如星辰大海般的雙眼,從世界的各個角落盯著眼前的屏幕,同呼吸共慶賀。
奪冠后,思維動情地向觀眾高聲致謝:“今天真的是畫上了一個非常圓滿的句號,這次比賽的每一場勝利,都是因為你們,你們所有的加油支撐著我們拿到最后的勝利。我很享受此刻,希望你們也享受!”
隨后他回顧了“雅思”組合的七年歷程,帶領全場觀眾高喊七聲“雅思永不落幕”,場館內渾厚的和聲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我覺著這一刻等了太久。”“當最后一球落地的時候,我們圓夢了。”此時大屏幕上播放著136天之前,“雅思”在巴黎奧運會奪冠后的采訪片段。一向理性的思維仰起頭,細看過往走來的瞬間,緊抿的嘴角是他意料之外的傷感表達。輕舟已過萬重山,當告別來臨,不舍竟是這樣的滋味。
他們如同以往無數次那樣,把球拍和毛巾裝進球包,拉上拉鏈,微笑著向觀眾揮手。也如同以往無數次那樣,在等待頒獎時竊竊私語,當聽到“冠軍是:鄭思維/黃雅瓊”——默契邁上最高領獎臺、掛上金牌、舉起獎杯,他們幸福的笑顏如同第一次奪冠那樣,閃爍著光芒。
2017年11月,鄭思維、黃雅瓊首次攜手就摘得澳門公開賽冠軍,那是他們搭檔的起點。七年時光倏忽而過,“雅思”組合締造了世界混雙項目前所未有的輝煌戰紀——奧運會一冠一亞、亞運會雙冠王、世錦賽三冠王、全英賽三冠王、世界巡回賽總決賽四冠霸主。由東京到巴黎的兩個周期,高居世界混雙排名首位286周,“雅思”從來不缺冠軍的榮光,唯獨那段職業生涯極為艱難的逆風飛行,讓二人在傷病、忍耐、徘徊、跋涉中蛻變重生,再度燃起出發的原動力。
再一次肩并肩,再一次將白色羽球拋向對方,齊力圓夢的新生讓“雅思”組合再一次進化。他們如愿在巴黎五環場上達成金色夢想,杭州總決賽的“最后之舞”更是成為值得銘記的賽場經典。從冠軍開始,以冠軍收官。翻山越嶺勇往直前的二人,終以圓滿的句號寫就“雅思”精神。
致敬“雅思”,為他們永不言棄的冠軍之心喝彩。
“雅思”還會再相見
總決賽混雙頒獎后,走過一遍混采區的“雅思”又再次來到新聞發布廳,他們也成為了本次賽事唯一在這里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冠軍選手。
回望牽手之初,雅瓊表示,“會有忐忑也會有未知,但隨著不斷參賽收獲冠軍,信心和比賽氣質都在逐漸增長。”思維也說道:“最初沒有想到我們搭檔在一起能有這樣的成績,但就是在過程中不斷去磨合、不斷去兼容、不斷去成長,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能夠在2024年底以世界巡回賽年終總決賽的冠軍作為組合的收官,這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小組賽兩勝一負,半決賽面對勢頭正勁的隊友,再到決賽與同樣打法犀利的馬來西亞組合陳堂杰/杜頤溈大戰三局。對于“雅思”來講,奪冠之路不單要和對手們針鋒相對,更有的是那份對于自己競技狀態與身體能力的不確定性。
“小組賽的時候,我們心里挺沒底的。”鄭思維坦言說道,自己跟黃雅瓊賽前合練還是在11月,因此競技狀態有點跟不上,能夠奪得總決賽三連冠,最大的功臣還是現場的觀眾支持。
“都是靠球迷幫我們把狀態給調動起來了。很多時候,在場上已經累得不行了,聽到球迷還在幫我們加油,我們那股能量又被球迷燃起來了!”雅瓊如此說道。到了半決賽、決賽,逐漸進入狀態,“然后你們能看到,我們的‘求生欲’又開始慢慢的變強了。最后的時候,我覺著在場上不只是我們兩個人,還有現場觀眾們大聲的加油,給了我們很大鼓舞”。
體能上的困難并不能阻撓“雅思”組合,思維說:“決賽我飛身了許多次,即使知道可能飛出去也會被對方打死,但是我的身體就是告訴我,一定要飛出去。”自詡并不感性的思維感慨道:“在比賽結束之后,球館放的背景音樂(《祝你一路順風》),讓我在那一刻感覺鼻子有點酸,很多回憶的畫面閃過腦海,情緒有點復雜。”
關于七聲“雅思永不落幕”。他們解釋說,“希望我們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雅思’精神,在今后的國羽陣營中依然會傳承和延續。未來,盡管不一定能在國際賽場上見到我們,但是我們還會再見面。”
思維:“鄭”正在進行時
8月拿到奧運冠軍后,思維就回到家中陪伴妻兒處于“半閉關”節奏。11月底羽超聯賽在常州打響揭幕戰,同期,他選擇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告別信”。如思維所言,無論從年齡還是競技能力看,都似乎沒有退出國際賽場的理由。為什么突然離開?理由清晰又坦率——“這本就是我的人生規劃”。
半決賽過后,我們和思維進行了一次對話。對于退出國際賽場,他直言沒有絲毫的猶豫。但可以確定的是全運會,他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只是如果讓他重新回歸到一線行列,他直言已經找尋不到那個目標。一如搭檔雅瓊對思維的點評,“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極致。”他早已將最好的年華都澆灌給了羽毛球。
“對于職業道路,我沒有太多的執念。”“在這條路上,我面對了所有的挑戰,無論最后有沒有拿到巔峰的成績,以一個不后悔的姿態回看就夠了。”這段如釋重負的回望,背后是他跌宕起伏的11載國家隊生涯。
2013年,16歲的鄭思維從浙江隊入選國家隊,并展現出絕佳的雙打天賦。2015年,他以世青賽男雙、混雙雙料冠軍的佳績步入成年賽場,從兼項到專攻混雙。2017年他開始與雅瓊配對,“雅思”組合橫空出世,僅用一年時間便登頂世界第一,并在2018年、2019年蟬聯世錦賽冠軍。
巴黎奧運會混雙決賽現場,直播鏡頭數次捕捉到一個萌娃全神貫注觀賽和吶喊助威的畫面。那是思維兩歲的兒子“登登”。賽場之外的思維也不斷延伸并充實自己。他用Vlog記錄訓練和生活,不只是羽毛球,他還撿起了曾數次中斷的英語學習,打卡學習軟件、看電影跟讀,開始在賽后用英語回答外國記者提問。
他不希望被“世界冠軍或奧運冠軍”頭銜所定義,“因為那些成就只是我人生的前半程路程”。
從巴黎到北京再到杭州,思維回歸家庭的這四個月,過得很享受。“和家人、朋友一起,人整個就從備戰的狀態中松弛了下來。特別是我太太那時候已經到了孕晚期,要生第二個寶寶了。”
兒子登登出生的時候,思維因為四處征戰,只能從手機屏幕上去互動交流。如今,女兒七月出生后,他知道家庭已然離不開自己。“登登現在兩歲多了,從最初打視頻到后來一個月見一次,再到現在我回到家庭。能感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也需要我去花更多時間陪伴他。”有時候,思維因為在談工作,不能陪登登,他會從兒子的表情中感受到失落。“我不想讓他心里埋下一顆爸爸又沒時間陪他的種子,所以,我要和嘟嘟(太太)多溝通,邊學習邊磨合邊改變,生活與工作總要有取有舍。”
另一方面,為了準備年終總決賽,思維也感受到了身體不斷向他發送的信號。“雖然比賽期間一直在群嘲我的肩膀緊,但它的疼痛不是因為這幾天比賽量大造成的。而是恢復訓練后就一直感覺緊,肯定和訓練不系統肌肉掉了不無關系。”思維邊說邊不由自主的動了動肩膀,痛感讓他直皺眉頭。“現在距離全運會還有11個月,我家離省隊非常近,在杭州備戰會相對好平衡一些。”
面對未來,思維樂于去挑戰。他反復強調從來都不希望被定義為“世界冠軍或奧運冠軍鄭思維”,“目前的成就只是我人生的前半段路程,而已”,他總是充滿熱情和能量地去探尋各種可能性。“自然還會是圍繞羽毛球,只是賽道不同,將自己的態度傳遞給當下年輕人。”
一如他來時的路上,不同階段都有好戰友共同度過。從最初的“空降兵”,在黃凱祥、陳清晨帶領下闖蕩男雙和混雙。到合作時間最久的好搭檔雅瓊,思維坦言,“一路上,我都非常感謝自己的好搭檔們,因為他們,才有如今的自己。”
前路漫漫,亦燦燦。思維也正向著他的心之所往勇敢邁進。
雅瓊:不疾不徐自有步調
決賽翌日,與雅瓊的采訪如約成行。說起比賽“后遺癥”,她雙手叉腰說,“身上其他地方還好,就是腰很疼,還有這胳膊也疼,我也沒殺球,難道是甩高球甩的?”
奧運會之后,雅瓊過了一段極為放松的日子,自然球拍也是放在一邊。“大概輕松了一個月,突然有一天我感覺自己歇的有點狠了,想著再不動可能就不太行了。”隨后,她開始找體能老師劉杰出計劃,跑去健身房自己練力量。只不過,緊張的日程安排讓她完全無法擁有一整段完整的系統訓練時間。
10月全國團體錦標賽前,她開始背起球包進館恢復訓練。那時候,只是幫隊友站會兒網前,轉天身上都會有莫名其妙酸痛起來。但好在此后的比賽一直沒有間斷,她也開始在轉場間抓住可以訓練的機會,認真恢復。只是,再想回到那種熟悉的強度訓練還需要漫長的一段時間去積累。
抵達杭州總決賽后,只從適應場地來看的話,雅瓊是一整個心里沒底。但是,進入比賽之后,一天好過一天。直到半決賽再次對陣隊友,那時候,她覺著狀態漸漸回來了。“最后一場球,說起來,確實比前幾場那種松弛的心態,更想要了。”
這場75分鐘的決賽,第二局他們精力明顯下來了,開局就是2比8落后。雖然中段追上去了,但是并沒有完全調整過來。進入決勝局,比分始終是在交替攀升,而就是一個對方發的平球,讓沒接到的雅瓊一下子重新提起了那口氣。“被偷的那一下,我有點生氣了,就是這一下點燃了我。”從前只要提起氣來,“雅思”總能迅速跳分并拉開局面。
但是,沒有足夠訓練作為支撐,他們只有釋放全部能量去搶分。“感覺一路咬得很緊,忽然就來到了20比17,然后贏了比賽。”如果有興致重看這場決賽,也許可以留意一下,最后一分發球前,雅瓊轉身和思維說,“要冷靜”“專注”,即使打到了這意義重大的最后一分,那一刻,“雅思”仍是在高度一致的想著戰術要怎么去打。坐在他們身后的混雙組主管教練楊明指導,看到雅瓊發球后,馬上到網前去搶網,就是那一下這位在他們身后陪伴了七年的教練笑了,“因為這分有了,冠軍是我們的了。”
對于雅瓊來說,從東京通往巴黎的路,她全然是準備好放手一搏。從小因為喜歡羽毛球才走上專業道路,雅瓊心中始終有著熱愛的信念。但是,那份自然而然的快樂有段時間不見了,直到她又一次感受到,雅瓊才發現是自己疏忽了自己的感受。
球場上始終落落大方的她,溫柔的性格時常被說并不像運動員。但是,她也在不斷成長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勇敢與方向。在心理老師畢曉婷的輔導中,她和思維的溝通更為順暢,原本的“i”人也逐漸放開自己的內心,去讓搭檔更懂得自己的想法。從前那個盡可能照顧每個人的雅瓊,學著聆聽自己的心聲。當你越發自信,自然會是放著光。
“雅思”組合一直以來都是混雙組的榜樣,雅瓊更是組內大家的知心姐姐。巴黎奧運會之后,看著和自己一路走來的黃東萍,她心中感受得到那種的失落和迷茫。“有經歷過奧運會失利,這兩屆也就只有我和她。我比她先失利過,所以我能感受到她有很多不確定性。奧運會后會是一個節點,在這個分叉路,大家會有各自的選擇,打或者不打。”
“如果沒有想明白,你會處于一個很長時間都很懵的狀態,那不會是自己想要或者喜歡的狀態。只有真正想明白,才能讓自己豁然開朗、不同于從前。”面對東萍,雅瓊將自己的經驗全盤托出,就像每一次她看到隊友遇到問題,都會伸出援手去排憂解難。
她說,“我和東萍是惺惺相惜,我們進國家隊的時間差不多,競爭是正常的。但大家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我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心得和她分享。”包括馮彥哲在內,他們最初晉江集訓,剛剛搭檔起步,那時候的小馮也是壓力很大,雅瓊也會和小馮聊一聊需要去如何做。
對于雅瓊來講,她看不了隊友消沉。所以不管是誰,陳芳卉也好,或是魏雅欣,都會去溝通交流看看。“每個人都會有鉆牛角尖的時候,在被困住的時候,如果可以幫他們捋清楚究竟是因為什么,他們就會更快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雅瓊聊起這些不禁自嘲道,“我可能有點傻吧!”但這何嘗不是她美好動人的地方。
奧運會后,雅瓊有了許多出行機會,看演唱會、去周邊旅游。其中,最讓她難忘的就是到湖南衛視上節目的經歷,可能因為是第一次在鏡頭前唱歌,但更是因為見到了她從小喜歡的何炅老師。“看到何老師的時候,我激動地哭了出來。”一時間曾經的記憶撲向了她,也是從那一次,她終于理解了許許多多的球迷是如何不顧萬難也要來看自己的比賽,那些看到她而忍不住掉眼淚的女孩子們,原來是這樣的一種心情。
“羽毛球確實賦予了我很多光芒,但是,我也一直覺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在我心中也沒覺得自己會是影響別人的存在。但是,看到了從小就喜歡的何老師,我一下就理解了大家看到我們會很開心,我們真的能夠影響到許多人。”說到這里時,雅瓊眼圈紅了起來。
12月初,雅瓊去看了周深2024年演唱會年終收官場。她坦言羨慕周深雖然要在年末演唱會上和大家說再會,但是來年大家還能聚在一起開心歌唱。可想到自己即將離開賽場,未來的故事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呢?八歲打球的她,如今已經和羽毛球相伴了22年,在國家隊的十余年時光中也交織著開心、難過,各種不一樣的情緒都經歷過。“肯定會懷念,如果有需要我隨叫隨到,當然,我也會更期待新生活會過成什么樣子。”
早在2005年,雅瓊爸爸就在家鄉衢州辦起羽毛球俱樂部,即使不賺錢也還在積極推廣普及羽毛球。“他不是體育人,全靠自己摸爬滾打。我想,未來我也會在不斷的了解和深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湯金華剛剛給我發了一條消息說:我想到了一個想要和你一起去的地方,”雅瓊笑著拿起手機展示道:“云南芒市!”在下一段人生旅程起航之前,那些欠下的朋友之約可以逐一去兌現啦!
“溫州一直被稱作‘千年商港’,我出生于溫州,身上的商業敏感度還是有的,而且我也有顆想去奮斗、創業的心。”或許是繼承了溫州人的勤奮能干的特質,鄭思維并不掩飾對創業充滿興趣,“我是一個比較有勇氣邁出這一步的人,我會堅定走好自己選擇的路。”
本文節選自2025年1月刊
-掃碼訂閱 2025年1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