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留不住陳群?有人說劉備更看重關羽、張飛這樣的肝膽相照之人,而非高瞻遠矚的智者。
三國亂世,誰的人才多,誰就能更接近一統天下。
曹操的《求賢令》和劉備的三顧茅廬,無不說明了一個道理:天下大勢,全靠人心與才智。
但劉備卻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把一個手下謀士活生生氣走了。
這人后來成為曹魏的肱骨之臣,還讓家族興旺數百年,后面甚至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元帥。
陳群出身于“潁川陳氏”,一個東漢末年的頂級世家。
他的祖父陳寔是當時著名的清廉名士,連曹操的父親曹嵩都對陳寔敬重三分。
陳寔對孫子更是寄予厚望,常夸他有“光宗耀祖”的潛力。
陳群沒讓祖父失望,他年紀輕輕就出名了,和那個高傲的孔融都成了好朋友。
孔融可是孔子的后人,連他都對陳群禮讓三分,可見陳群有多厲害。
陳群曾在劉備手下擔任豫州別駕,負責協助劉備管理豫州的軍政事務。
當時,徐州的陶謙去世,邀請劉備繼任徐州之主。
陳群敏銳地分析出,劉備如果前往徐州,必定會陷入北有曹操、南有袁術的夾擊之局,勸劉備不要去。
但劉備聽信了孔融的建議,非要去,最終導致豫州被呂布占領,徐州也因袁術的進攻岌岌可危。
陳群對劉備徹底失望,選擇離開。后來,陳群隨父親投奔曹操,迅速嶄露頭角,成為曹魏的重要謀臣。
他不但幫曹操打仗,還幫忙清理朝堂上的害群之馬,他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奠定了魏晉選官的基礎,也為陳氏家族的長久興盛埋下了伏筆。
在曹操手下,陳群不僅僅是個能謀劃戰事的智囊,還成為穩定朝堂的重要支柱。
他勸曹操清除品行不端的奸臣,推薦忠良之士,幫助曹操鞏固了權力。
曹丕繼位后,他被封為輔政大臣,負責輔佐幼主曹叡。
在陳群的治理下,曹魏國力穩步提升,他也因此成為曹魏三代皇帝最信任的臣子之一。
陳群的努力讓“潁川陳氏”躋身頂級世家,甚至隨著中原戰亂,陳氏族人向南方遷徙,在四川、福建、浙江等地生根發芽。
南朝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就是陳群的后人。
到了近現代,陳群的后代陳毅元帥,在新中國的建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條血脈的輝煌再次續寫。
也有人認為陳群性格過于謹慎,與劉備的豪情不合。事實上,劉備用人標準更偏向于情義,無法真正留住一個志在大局的謀士。
如果劉備當年采納陳群的建議,不執意奪取徐州,三國格局會否因此而變?你的看法呢?
歡迎到評論區來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